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院自1998年8月至2001年5月间,共收治70岁以上高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均施行了手术治疗,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性别与年龄:31例中男12例,女19例;平均年龄75.98岁,65~74岁16例,75~84岁9例,≥85岁6例。2.骨折分类:按胥少汀分类犤1犦:I类一型2例,二型4例,三型15例,四型10例。3.并存疾病:25.8%(8/31)病例为单纯一种合并症,其余均为多系统疾病并存,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气肿6例;心律失常7例,高血压6例,心包炎1例;糖尿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经股动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27只体质量2.5±0.5kg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3组:A组为经股动脉注入干细胞组,B组为局部注射干细胞组,C组为PBS对照组。所有动物建立股骨骨折不愈合模型后给予相应干预,定期监测外周血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水平的变化,骨折端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A组和B组术后5天AL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天OC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C组治疗前后基本不变,且A和C、B和C的组间ALP与OCN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A组骨痂形成情况较B组好(P<0.05),但术后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未出现明显骨痂。治疗后A、B两组骨折端新生骨生成并连接骨折两端,C组骨折断端不连续。结论 经股动脉注入BMSCs治疗新西兰兔骨不愈合的疗效显著,且在促进早期骨痂形成上,血管介入法的作用强于局部注射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胫骨骨缺损应用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后骨密度(BMD)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病理条件下应用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意义.方法:36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行输卵管结扎术;骨质疏松组,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胫骨近端形成骨质缺损;骨水泥治疗组,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胫骨近端形成骨质缺损后应用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测定大鼠全身BMD判断骨质疏松模型制备情况.胫骨近端骨质缺损形成后2、4、8、12周取缺损处标本进行BMD检测.结果:空白对照大鼠全身BMD(g/cm2)明显高于卵巢切除大鼠(0.399±0.035 vs 0.302±0.042,P<0.05),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骨水泥治疗组大鼠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后2周和4周骨质缺损处样本BMD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填充后8周和12周时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大鼠骨缺损填充硫酸钙骨水泥早期能增加骨密度,但其在体内降解较快,成骨效应受到骨质疏松条件的限制,在使用骨水泥治疗的同时,应针对骨质疏松症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4.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的机制。方法: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肉眼观察,切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全椎板切除后在椎板缺损部位纤维化,首先是骨组织缺损的边缘软骨组织形成,然后再演变为骨组织,最后形成再生椎板。椎板再生后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正常椎管小(P〈0.01)。结论:椎板再生是软骨内骨化的过程,并证实了椎板再生的方式是骨组织逐渐再生。再生的  相似文献   
25.
C2、C3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晓民  谢金兔 《中国骨伤》2005,18(2):111-112
AO对胫腓骨远端骨折分为3型3亚型:A型为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B型胫骨远端部分关节面骨折,C型为Pilon骨折即累及关节面的干骺端完全骨折;有3个亚型:C1较少移位,C2关节面明显移位但粉碎程度轻,C3为严重的关节面粉碎骨折和移位。其中C2和C3型骨折因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移位,  相似文献   
26.
股骨颈骨折是矫形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对于Gar-denⅠ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临床的漏诊鲜见有报道。作者对3例GardenⅠ型股骨颈骨折温诊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77岁。平均误诊时间7.67天。按Garden[1]分型全部病例均为Ⅰ型(左髋2例,右航1例)。每例均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2例分别于2天、14天后摄片发现骨折线,并且骨折瑞米移位。1例7天后来院经X线摄片证实骨折,并且骨折端移位。1.2典型病例女,用岁。不慎跌倒致左髓肿痛1天来诊。查体:左胜无明显肿胀,左下肢未见畸形,左下肢…  相似文献   
27.
腰椎弓峡部裂一般手术治疗的内固定方式有单椎节固定、单节段固定.对于采用何种内固定方法尚不统一.我们通过有限元方法比较单椎节和单节段这两种固定方式的邻近终板应力分布特点.单椎节固定采用改良Gillet法[1],而单节段固定采用跨一个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  相似文献   
28.
退变性腰椎滑脱力学模型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L4,5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椎体的应力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通过Simpleware与Ansys软件建立DLS有限元模型,计算模拟不同加载条件下滑脱椎体力学特性,并通过平均刚度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腰椎轴向负载情况下,L4/L5椎间盘应力大于L5/S1,L4,5关节突受力小于L5、S1。L5椎弓根峡部应力集中最为显著,前屈位及后伸位峡部的应力均明显增大,前屈位更为显著。平均刚度的计算与文献报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了有限元模拟的有效性。结论L4,5椎体退变性滑脱后该节段椎间盘压应力集中分布在前部纤维环,而远端L5、S1关节突关节则承受了较多的轴向载荷。各种加载条件下L5椎弓根峡部应力集中最为显著,是一个局部的高应力集中区域,使腰椎滑移程度有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评估单椎节经椎弓根钉棒固定方法(STSR)治疗不伴椎体滑脱的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力学特性.方法 取人体下腰椎标本6具,在L4下关节突、L5上下关节突、S1上关节突分别贴应变片,在正常状态、L5双侧椎弓峡部裂状态、植入STSR内固定状态3种力学形态下分别测量应变片在力学加载时的应变量变化.结果 前屈时L5下关节突竖形应变量内固定状态与峡部裂状态比较减少27%;后伸时L4 下关节突竖形片、L5下关节突横形片、L5下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内固定状态与峡部裂状态比较分别减少23%、21%和5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屈时L5下关节突竖形片内固定状态与峡部裂状态比较减少59%;旋转时L4下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内固定状态与峡部裂比较减少57%,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SR系统能恢复峡部裂造成的不稳定,与峡部裂状态比较在下腰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时增加了相应关节突的稳定.  相似文献   
30.
目的回顾性分析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2007年5月到2011年2月共对42例Ⅲ型(Ruedi-Allgower分型)Pilon骨折患者施行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跨踝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9~69岁,平均38岁。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7~25个月,平均14个月。均未发生皮肤坏死或骨不愈合。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