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肝转移肝动脉时辰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49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肝动脉时辰化疗组25例和常规化疗组24例,两组病人均采用5-FU(5氟尿嘧啶)+CF(亚叶酸钙)+LOHP(草酸铂)方案,动脉组病人采用经肝动脉按时辰程控输液泵给药,常规组按常规给药,21天为一个周期。结果动脉组和常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68.0%和29.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组病人发生静脉炎、末梢神经炎明显多于动脉组,发生率分别是70.8%、62.5%和4%、2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肝转移肝动脉时辰化疗临床疗效高,毒副反应小,是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他克林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他克林组各36只,分别测定三组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1 h、12 h2、4 h、36 h4、8 h、72 h血清中TNF-α、IL-6、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各细胞因子均处于较低水平,对照组较假手术组各个时段细胞因子水平都明显升高(P<0.05),而他克林组大鼠细胞因子TNF-αI、L-6在1 h、12 h、24 h、36 h、48 h7、2 h时也明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但是其升高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他克林组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在发病初1小时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933;而在12~72 h,IL-10升高明显,并逐步达到一定高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他克林能够降低胰腺炎大鼠血清损伤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释放,升高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双侧髂内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2 9例DukesB、C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术后灌注化疗组 (A组 ) 69例 ,术后全身化疗组 (B组 ) 60例 ,均行 5 -FU加MMC化疗方案。结果 术后 1年内两组在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术后 3年在肝转移率、生存率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双重介入灌注化疗优于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蔷薇科火棘属植物火棘浓缩果汁对小鼠砷中毒肝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10/12在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健康昆明小鼠60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摸球法将小鼠分为6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和硒治疗组。②应用400mg/L二砷酸钠溶液,按4mg/kg剂量对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皮下注射制备砷中毒模型,隔日1次,共15次。染毒结束后第7天,低、中、高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灌胃2,4,10mL/(kg·d)火棘浓缩果汁(火棘鲜果实,采自广西隆林县,采用浸提法将火棘鲜果实进行分级、粉碎、榨汁、过滤、真空浓缩自制浓缩果汁;储存于4~5℃的冰箱内);硒治疗组:灌胃硒溶液100m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30d。③实验结束后取实验小鼠眼球血,按试剂盒说明书,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水平,用改良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用二硫代二硝基甲酸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小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中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和硒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丙二醛水平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他2项指标与模型组相近(P>0.05)。②高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血清丙二醛水平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低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P<0.05);中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低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其他2项指标与低剂量火棘果汁治疗组相近(P>0.05)。结论:火棘果汁可能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减轻砷中毒小鼠肝损害;高、中剂量火棘果汁作用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  相似文献   
25.
韦忠恒  陆建勋  浦涧  张倬彬 《广西医学》2011,33(9):1131-1132
目的 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疗法与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法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复发性肝癌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TACE+PMCT,n=26)和对照组(单纯TACE,n=25),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治疗后进行随访,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年来手术切除的92例原发性肝癌(PL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Ch ild B级)23例(25%),重度代偿不全(Ch ild C级)6例(6.5%)。术后一个月内死亡3例(3.3%)。单变量分析显示:癌灶大小(P<0.01)、切肝方式(P<0.01)、有无肝硬化(P<0.05)和失血总量(P<0.05)与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有密切关系。结论癌灶巨大、规则性半肝切除术、伴有肝硬化和大量失血是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主要的危险因素。术中严格地控制出血、在保证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功能正常的肝组织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路径的选择,以减少术后皮肤麻木感及皮下瘀斑的发生。方法选择甲状腺肿瘤较小的病例33例,内镜下采用胸骨前路径,Trocar直接穿刺到胸骨上窝,分离颈前筋膜进行手术。结果33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6±13)min,出血量为(68±9)ml,术后均无明显皮下瘀斑及麻木感。结论此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局部皮肤麻木感及皮下瘀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电子病案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社会对医院使用电子病案的认知与心态。方法对医院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接受调查者赞同医院使用电子病案,认为使用电子病案可提高医院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案管理水平,但有不少的人对电子病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医疗收费等提出质疑。结论国家应当加强对电子病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法律效力等方面的研究,制订发展电子病案事业的规划纲要,明确电子病案制作单位的认证制度,电子病案使用单位的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对电子病案原始性、真实性的鉴定机构。这样才能消除社会对使用电子病案顾虑思想,使电子病案能够如愿以偿地在高科技领域中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肝癌(HCC)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HC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102例HCC患者和110例健康对照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包括TGF-β1基因启动子-800G/A、-509C/T位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 HCC患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1.06 ± 9.74)μg/L ,(22.12 ± 8.67)μg/L,t=22.884,P<0.01],TGF-β1基因-800G/A位点多态性在HCC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HCC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822倍(OR=1.822,95 %CI:1.238~2.682,t=22.884,P<0.01),携带T等位基因的HCC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不携带者[(53.52±10.07)μg/L ,( 43.57±9.89 )μg/L,t=3.898, P<0.01]。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HCC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而增加HC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单发或数目≤ 3粒并满足研究设计要求的胆管结石病人 ,结合胆道镜给予胆总管切开取石后 ,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研究组一期缝合胆管 ,并与放置”T”型管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研究组 60例病人术后均无肝功能损害或损害加重、梗阻性黄疸、胆道感染、胆漏等并发症 ;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 ,早期下床活动及食味恢复时间均较常规组早 ;上腹牵拉痛、发热症状均较对照组发生率低。结论 有适应证的胆管结石病人 ,胆总管切开取石时可放弃留置“T”型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