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种兔耳中期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蓉  宋烨  陈俊杰  刘晓雪  岑瑛 《华西医学》2010,(7):1209-1212
目的建立兔耳中期瘢痕动物模型,寻找兔耳瘢痕形成的最佳位点。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在兔耳腹侧选定6个位点,作直径1cm直达软骨表面的皮肤全层及软组织缺损240个。创面暴露,于伤后7d去除软骨上面的肉芽及血浆痂壳一次。术后连续3个月观察创面自然愈合及瘢痕增生情况;用HE及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瘢痕形成及胶原分布情况;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胶原含量。结果兔耳腹侧可制作类似人的增生性瘢痕模型,瘢痕的发生率42.5%~56.7%,瘢痕增生的高峰在造创后30~50d。不同位点瘢痕增生程度不同,胶原含量也不同。结论兔耳腹侧可建立中期瘢痕动物模型,兔耳腹侧的中分和耳尖外侧部分是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理想位点。  相似文献   
22.
先证者男,13岁。全身散在性丘疹、结节9年,无自觉症状。皮损为直径2~7 mm的斑疹、丘疹、结节,呈褐色,以面部、上肢及躯干为主。其家族4代人中有类似患者16人。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混合痣。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评价局部中晚期子宫颈癌放疗联合介入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介入治疗再行放疗的子宫颈癌患者29例,分别于介入治疗前、第1次、第2次、第3次放疗后行盆腔MRI常规序列扫描和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肿瘤体积大小。完成介入治疗后,根据是否有效分为介入治疗有效组和介入治疗无效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间段ADC值的变化。完成所有治疗后,比较不同ADC值变化幅度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其中治疗有效20例,无效9例。常规MRI图像特征:子宫颈癌在T1W1图像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1多呈均匀或欠均匀稍高或高信号;DWI图像表现: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显示清晰,ADC图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第1次、第2次、第3次放疗后,介入治疗有效组ADC值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无效组(P<0.05)。ADC值变化幅度≥35%组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ADC值变化幅度<35%组(P=0.021)。结论 MRI、DWI检查及ADC值可用于子宫颈癌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热休克蛋白47重组质粒(HSP47siRNA)和脂质体的混合液,对瘢痕疙瘩裸鼠动物模型的体内干预后,分析HSP47基因在瘢痕疙瘩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动物模型,于第16天腹腔麻醉后在实验组瘢痕疙瘩内注射质粒、脂质体混合液0.25ml,对照组裸鼠腹腔注射磷酸缓冲液(PBS)0.25ml,原笼饲养,7d回收标本,分别做mRNA水平检测、胶原蛋白水平检测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实验组HSP47mRNA表达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总胶原含量,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RNAi技术,通过过HSP47siRNA表达载体特异性沉默瘢痕疙瘩中HSP47基因表达后,瘢痕疙瘩中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均能得到明显抑制,表明HSP47基因具有促进瘢痕疙瘩生成作用,为抑制瘢痕疙瘩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5.
中药湿敷治疗慢性湿疹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病情缠绵难愈,易复发。病变部位皮损常表现为明显苔藓化、增厚、粗糙,外用药物渗透困难,故疗效欠佳。近年来,笔者以经验方“活血止痒汤”煎汁湿敷皮损部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为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是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病源之一。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并相继报导从动物,家禽和腹泻病人中检出,但有关健康带病的报导甚少。1986年元月。我们在伤寒带菌检索中。从一例无症状的健康人粪便中,分离出一株疑似耶氏菌的菌株,通过生化,血清学试验鉴定,结果为耶氏菌0:4.33血清(根据Bercovier(1979)分别标准属生物Ⅰ型)。经江西卫生防疫站复核鉴定无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我们通过对本院1993~1998年收治的90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病人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分析,拟对其发病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8.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随着工业化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有全球性增长的趋势,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缓解及控制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我院从2000年11月至2006年11月使用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经过2年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成功地从含人巨细胞病毒B基因的重组质粒pBH_2DNA中扩增及分离了B基因编码区段及其产物糖蛋白52kd抗原编码区段。0.2μg的模板DNA经过30次循环,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量达到10μg,足以用于酶谱分析及克隆的构建。  相似文献   
30.
A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procedure,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has been used to amplify the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B gene code region, and its glycoprotein 52 kd antigenic domain. The primers used in the PCR assay were based on a conserved region of the HCMV B gene sequence. By using primer 1 (5'-AAAGAATTCATGGAATCCAGGATCTG-3', upstream nucleotides 157 to 2877), primer 2 (5'-AAAGAATTCATGAACGTGAAGGAATCG-3', upstream nucleotides 1846 to 2877), and primer 4(5'-ATAAAGCTTAATCAGACGTTCTCTTCTTC-3', downstream nucleotides 157 to 2877 and 1846 to 2877), the HCMV B gene code region sequence and its glycoprotein 52 kd antigenic domain sequence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H1 DNA containing the HCMV B gene. Amplification cycles consisted of denaturation at 92 degrees C for 1 min, annealing at 55 degrees C for 1 min, and extension at 72 degrees C for 1.5 min. The cycles were carried out 30 times in three different water baths, respectively. After the last extension, 10 microliter of each reaction mixture was removed and subjected to electrophoresis on 1.2% agarose gel. Ten microgram of PCR products were obtained from 0.2 microgram of template DNA after the 30 times cycles, and were enough for being used in the restriction site analysi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l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