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7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473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482篇
口腔科学   163篇
临床医学   1601篇
内科学   1056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293篇
特种医学   4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494篇
综合类   3468篇
预防医学   1468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1432篇
  5篇
中国医学   1158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740篇
  2009年   796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769篇
  2005年   712篇
  2004年   678篇
  2003年   587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547篇
  2000年   529篇
  1999年   400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21.
目的探讨海人酸点燃杏仁核大鼠颞叶癫痫模型颞叶皮质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的表达情况。方法将52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癫痫模型组(共39只)和假手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3只)。癫痫模型组建立海人酸点燃杏仁核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再按构建成功的时间分为3组(构建成功1 d为急性期组、构建成功7 d为潜伏期组、构建成功30 d为慢性期组,每组各13只),在观察结束时取材。对照组在杏仁核注入生理盐水,与癫痫模型组伴随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USP25在颞叶皮质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元(NeuN)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共定位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SP25在颞叶皮质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注药侧颞叶皮质中,癫痫模型组USP25与NeuN的共定位阳性细胞在癫痫后期增加,USP25 mRNA及蛋白水平在癫痫发作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48、7.68,均P<0.05)。与对照组(mRNA:1.00±0.36;蛋白:1.00±0.46)比较,潜伏期组(mRNA:10.80±4.82;蛋白:1.88±0.32)和慢性期组(mRNA:12.97±4.48;蛋白:1.92±0.2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未注药侧皮质中,USP25 mRNA及蛋白水平在癫痫发作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86、6.65,均P<0.05)。结论颞叶皮质中USP25的表达在癫痫大鼠潜伏期后增加,提示去泛素化通路参与颞叶癫痫的慢性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26.
【目的】探讨突发性事件急救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127例突发性事件急救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对产生的心理危机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结果】96.1%(122/127)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对突发性事件所产生的恐惧、焦虑,急躁、易怒或悲观、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和情绪得到舒缓和解除,能积极配合治疗,保证了救治工作快速顺利的进行。【结论】根据突发性事件急救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使其不良的心理反应得到及时舒缓和解除,有利于临床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7.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肝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常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14例(66.7%),好转6例(28.5%),无效1例(4.8%),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中痊愈患者12例(57.1%),好转4例(19.1%),无效5例(23.8%),总有效率为76.2%;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上可对接受外科手术后的肝胆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8.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其发病特点是体内免疫系统针对胰岛β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形成以胰岛炎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反应,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使之丧失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引起糖代谢紊乱。 T1 DM的致病原因不清,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对T1 DM的发病也起重要作用。 T1 DM近10年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发病率的增加仅仅用遗传因素无法解释,因而推测环境因素可能起更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从新生儿出生开始,外部环境如生产方式、喂养方式和食物成分即可影响T1DM的发病[1]。这些环境相关因素均与婴幼儿发育过程中肠道菌群的构建有关,而肠道菌群目前认为与多种人类重大免疫相关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过敏、结直肠癌等密切相关[2]。近来一系列的研究表明,T1DM患者或动物模型中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通过改变出生环境[3]、应用抗生素或调整饮食改变肠道菌群,能够影响T1 DM的发病[4,5],给实验动物回输特定肠道菌群可预防或减轻T1DM[6],说明肠道菌群失调与T1DM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在T1 DM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9.
蛋白酶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现的一种细胞内蛋白降解系统,介导了80%~85%真核生物蛋白质的降解,是一种高效、高选择、依赖ATP的蛋白质分解系统,为机体调节细胞内蛋白水平和功能的一个重要机制。其组成包括泛素及其启动酶系统与蛋白酶体,该系统调节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调控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转录、促进细胞凋亡、提高抗原提呈等。具有半胱氨酸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和糜蛋白酶样活性。其调节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联,本文就蛋白酶体系统与眼部相关疾病的发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
我在一家酒厂工作了近二十年,对年份酒走红市场是又喜又忧.喜的是酿酒业兴旺了,酿酒工人的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忧的是,市场上一下子冒出这么多陈酿,有几多真实,几多虚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