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中国儿童骨发育的长期趋势,为合理应用我国不同时期的骨发育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以1988年、2005年骨发育调查样本为对象.以概率单位回归方法计算各样本儿童的手腕骨化中心出现年龄和融合年龄.以CHN法评价2005年样本儿童各年龄组的骨龄,并与生活年龄比较.结果与1964年的儿童相比,1988年儿童手腕骨化中心出现年龄和融合年龄均提前;而与1988年样本比较,2005年男女儿童掌指骨骨化中心出现年龄均提前0.5岁~1.0岁,掌指骨的骺干融合年龄分别提前1.0岁和1.0~1.5岁;2005年不同年龄组男女儿童的CHN骨龄分别提前0.3岁~1.1岁和0.2岁~1.0岁.结论近40年来,中国儿童骨发育表现出加速的长期趋势,应当慎用1964年和1988年骨龄标准评价当代中国儿童的骨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86/10万~13.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4.1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平均病死率为1.52%。36年间出现了3个明显的发病周期(1981—1990年,1991—2009年,2010—2016年),第3个发病周期发病率波动较小,在1.67/10万~3.00/10万之间。HFRS秋冬峰(10-12月)和春夏峰(3-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981—1998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高比值达14,1999—2016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小于1。80年代初,疫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中部,之后逐渐向西部和南部扩散。进入21世纪后,疫区扩大至全省2/3以上的县区,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葫芦岛、锦州以及东部地区的铁岭、抚顺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15-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经过2个较大发病周期后,逐渐降低至3/10万,流行季节性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比例发生逆转,疫区逐渐扩大,推断疫区类型由姬鼠型混合疫区向家鼠型混合疫区演变。  相似文献   
23.
血站在制定全年采血计划时,必须对采血量有一个科学的评估与预测.我们通过利用长期趋势和季节调整来预测下一年度献血总量,掌握无偿献血变化规律,以预期本地区采供血总体发展趋势,为政府宏观决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立和输血事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对输血事业资金投入等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保证血液供应,确保血液安全,减少资源浪费[3];此外,为血站制定下一年采供血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中国儿童骨发育的长期趋势,为合理应用我国不同时期的骨发育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以1988年、2005年骨发育调查样本为对象。以概率单位回归方法计算各样本儿童的手腕骨化中心出现年龄和融合年龄。以CHN法评价2005年样本儿童各年龄组的骨龄,并与生活年龄比较。结果与1964年的儿童相比,1988年儿童手腕骨化中心出现年龄和融合年龄均提前;而与1988年样本比较,2005年男女儿童掌指骨骨化中心出现年龄均提前0.5岁~1.0岁,掌指骨的骺干融合年龄分别提前1.0岁和1.0~1.5岁;2005年不同年龄组男女儿童的CHN骨龄分别提前0.3岁~1.1岁和0.2岁~1.0岁。结论近40年来,中国儿童骨发育表现出加速的长期趋势,应当慎用1964年和1988年骨龄标准评价当代中国儿童的骨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25.
医院出院人数的长期趋势及季节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1996—2006年出院人数长期趋势及季节因素。方法采用长期趋势模型预测法及季节指数分析法。结果根据直线趋势方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我院的出院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季节指数比较,可以看出每个季度各临床科室出院人数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结论我院的现有规模已不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建造新的病房大楼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病人数。我们要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地组织、管理医疗工作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我国5种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时间序列特征,并通过有效的模型预测其发病率。方法 按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5种不同类型肝炎分类方式收集2009-2018年的月度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和时间序列研究,采用趋势分解法以季节指数形式表示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性,以线性回归模型表示其长期趋势,为每种肝炎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结果 2009-2018年报告肝炎14 856 990例,5种肝炎季节指数的极差均<1,戊型肝炎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显著,其发病呈单峰型,其余4种肝炎的季节性特征一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基本趋于平稳,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发病数在5种肝炎中占比最高(79.59%,11 824 262/14 856 990),但其下降趋势也为各型肝炎中最快(-0.01/10万)。丙型肝炎发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上升速率一直保持稳定(0.005/10万)。ARIMA模型拟合的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一致,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范围为3.756 8~8.068 3。结论 对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肝炎的发病特征,ARIMA模型可用于我国肝炎的短期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1985-2014年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的性别变化。方法 选取1985、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124 099名18岁汉族青少年的身高数据。以性别分层,采用ANOVA比较各年度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以及城乡、地区和营养状况亚组中的身高差异。计算各年度性别身高差和身高比。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以身高为因变量,在不同地区分层下分析不同身高水平与性别关系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1985-2014年,中国18岁男性青少年平均身高以1.3 cm/10年的速度增长,女性青少年增长速度为0.8 cm/10年,无论男女,身高增幅最快的阶段均为1995-2005年。男性青少年各亚组平均身高均高于女性(P<0.05)。性别身高差一直在扩大,从1985年的11.1 cm上升到2014年的12.6 cm,性别身高比稳定在1.07~1.08之间。无论男女,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均表现为城市高于乡村,东北地区高于其他地区(P<0.05),2000年后的男性肥胖青少年和2010年后的女性肥胖青少年平均身高高于其他群体(P<0.05)。在控制了城乡、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后,18岁男女青少年身高在P5P25P50P75P95都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不同百分位点身高的性别差值在0.45 cm/10年~0.57 cm/10年之间。地区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除东北地区身高P5P95外,东北地区其他百分位点和其他地区各百分位点身高增长幅度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985-2014年,身高的性别差异在扩大,男性青少年身高增长更为明显,东北和东部地区青少年身高增幅更大,未来要增加对中西部青少年的关注,发挥其身高发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28.
中国儿童尿道下裂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1987~2001年间我国围产儿尿道下裂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至产后7d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 在3769464例男性围产儿中确诊尿道下裂1999例,平均发生率为5.30/10^4尿道下裂发生率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城镇、农村、沿海和内地地区尿道下裂发生率上升趋势明显,而边远地区的发生率没有长期趋势。城镇的增加速度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地和边远地区。结论 中国围生儿尿道下裂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9.
青少年成年身高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成年身高增长是生长长期趋势的重要表现   生长长期趋势(secular growth trend),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发生的人类生物学重大现象之一,表现为儿童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发育提前,成年身高持续增长.欧美各国儿童和少年1880至1998年的生长变化表明:5~7岁人群的身高和体重增幅分别为1 cm/10年和0.3 kg/10年;8~11岁人群的身高和体重增幅分别为1.3 cm/10年和0.5 kg/10年;12~15岁青春期阶段身高增幅男性为2.5 cm/10年、女性为2.1 cm/10年,体重增幅男性为2 kg/10年、女性为1.5 kg/10年;18岁成年男女性身高增幅分别为0.6~1.1 cm/10年和0.4~0.8 cm/10年.  相似文献   
30.
目的:揭示全球期望寿命长期变动的趋势及特点。方法通过对世界银行数据库中1960-2010年有关国家期望寿命进行统计描述,包括极差、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均数及标准差等,进而分析其长期趋势。结果1960-2010年世界平均期望寿命从52.62岁提高到69.64岁,增长了17岁。1960-2010年每隔10年期望寿命中位数的增幅依次为6.25岁、4.15岁、3.19岁、2.30岁和2.60岁。从各时期期望寿命的极差来看,从1960年的43.24岁降至2010年的35.79岁,总体上呈现缩小趋势。最高期望寿命和最低期望寿命均有所改善,但增速变缓。结论全球期望寿命总体上有改善趋势,各国间仍存在巨大差距,改善全球期望寿命的潜力在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