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麻醉可靠、并发症少,并能为下肢动脉搭桥术提供良好手术环境的麻醉方法。方法2004年12月~2009年5月,选择143例动脉造影诊断股浅动脉闭塞和13例髂动脉闭塞合并严重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在0.2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13例行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术,143例行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记录麻醉药用量、VAS及BC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当日晨间、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 h时和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SpO2。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耐受手术,且术区环境良好,舒适评分(bruggramann comfort scale,BCS)(2.6±0.8)分,VAS评分(3.0±2.1)分,各时间点MAP、HR无明显变化[(97.4±10.1),(97.5±10.5),(97.9±13),(97.3±10.8)mm Hg,F=0.05,P=0.987;(89±24),(91±20),(87±22),(89±22)次/min,F=0.44,P=0.721;SpO2各对点虽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无临床意义。利多卡因(0.22%)用量350~482 mg,平均416mg。本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转流血管通畅率为98.7%(154/156)。结论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能够为下肢动脉搭桥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高危、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yk2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Pyk2表达的差异.应用质粒转染的方法,将质粒PKH3-Pyk2和PKH3-PKM(PKM,dominant-negative Pyk2 mutant)转染胃癌细胞系BGC-803,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探讨Pyk2在胃癌中作用机制.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yk2蛋白在2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很低或几乎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yk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P<0.05).转染PKH3-Pyrk2质粒后,对凋亡抑制蛋白bcl-2影响不明显,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升高.结论 Pyk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高表达,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Pylc2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的表达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3.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冠状动脉静脉溶栓国内已有大量的文献报导,其疗效已被肯定。但是对AMI发生心室颤动的患者复苏后,即进行冠状动脉静脉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国内报导不多。我院近年来对4例AMI合并室颤的病人,经除颤心肺复苏(CPR)后,即作静脉溶栓,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4.
毒鼠强中毒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鼠强为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剧毒杀鼠剂,但在我国农村毒鼠强在市场上屡禁不止,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解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1998~2002年共收治的90例住院病人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做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血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373例患者共397条下肢静脉(单侧349例、双侧24例),包括大隐静脉384条、小隐静脉13条,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后随访复查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评估静脉闭合率。结果 对373例397条静脉均顺利完成治疗,技术成功率100%(397/397)。治疗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穿刺及肿胀麻醉过程中轻度疼痛;治疗后6例切口明显渗血、3例局部血肿、2例切口局部感染,经相应治疗后均好转;治疗后1个月1例发生肺栓塞,予抗凝治疗后缓解。治疗后1、6、12个月,经治下肢曲张静脉闭合率分别为99.24%(394/397)、100%(307/307)及100%(217/217);治疗后随访2~5年,期间6例下肢局部新发曲张静脉,予以剥脱处理,1例溃疡愈合后再次复发,予局部换药。结论 血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6.
正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是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硬化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但油脂饮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意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的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脏血管病变。因此,要防治动脉硬化,首先就应该减少油脂的摄入,同时配合摄入一些有助预防动脉硬化、保持人体血液"运输线"畅通无阻的食物。以下食物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7.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试验组用疏血通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及纤维蛋白原的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延长,而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和PT变化不明显,试验组纤维蛋白原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93.5%(P=0.1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凝血功能和降低纤维蛋白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水平,并分析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评分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11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治疗起随访1个月,记录患者在此期间生存情况,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8)与死亡组(n=4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情况、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记录入住ICU后第1、4、8天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短期死亡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住ICU时间、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次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冠心病病史、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体温(T)、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各时间段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存活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逐渐下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逐渐上升;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增高与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呈显著相关关系(均P<0.05),且为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联合检测对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敏感性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与老年重症肺炎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敏感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短期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应用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107例(113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踝肱指数从术前的(0.39±0.20)提高至(0.89±0.22)(t=13.216,P<0.001)。保肢率89.4%(101/113),截肢率10.6%(12/113);病程≤48h接受取栓手术的95例患者中有7例截肢,病程>48h接受取栓手术的12例患者中有5例截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1,P<0.001)。30d病死率4.7%(5/107)。结论: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是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取栓有利于提高保肢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是自身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期患者重要透析备选途径,保持人工血管内瘘的正常功能对这些患者尤为重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是临床最常见造成透析通路失功的原因,本文评估AVG闭塞后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总结AVG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因AVG闭塞就诊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闭塞原因、时间及处理方法特点,将AVG闭塞分为急性期、早期、晚期。闭塞24 h以内的为急性期,7 d以内的为早期;7 d以上为晚期。结果急性期28例,行局部溶栓治疗,成功22例,余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早期2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成功21例,余5例行人工血管重建。晚期32例,人工血管重建34例次,包括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肱静脉跨越式搭桥8例;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贵要静脉跨越式搭桥7例,肱动脉-肱静脉AVG 5例,肱动脉-腋静脉AVG 4例,腋动脉-腋静脉AVG 4例,锁骨下动-静脉AVG 5例,插管透析1例。平均随访时间(29±14)个月(9~10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闭塞处理后1年初级通畅率为72.4%,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9.6%;2年初级通畅率为58.9%,累积次级通畅率为76.2%。结论 AVG闭塞后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可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急性期和早期AVG闭塞多可通过溶栓、Fogarty导管取栓治愈;晚期AVG闭塞多由于吻合口特别是静脉端内膜增生造成的狭窄、静脉老化等原因,单纯取栓再闭塞率极高,可通过人工血管重建,提高AVG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