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实验于2005-10/2006—05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叙利亚金黄地鼠10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电针组和捆绑对照组,每组5只。动物经驯化后进入自由运转状态,在恒定黑暗第3天于近似昼夜时间9:00分别给予电针(固定动物后,选百会、长强穴,电压1~3V,频率10~20Hz,15min)和捆绑(固定动物,不予其他处理)刺激,2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金黄地鼠视交叉上核内γ-氨基丁酸免疫阳性细胞并对此进行计数。1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与捆绑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动物视交叉上核单位面积内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计数增加(109.450&;#177;11.445,66.520&;#177;21.119,,t=3.9963,P〈0.05)。提示于近似昼夜时间9:00进行针刺可使视交叉上核γ-氨基丁酸表达增加,说明在主观白天针刺可影响视交叉上核γ-氨基丁酸的表达。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针刺与非光性导引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运用Aschoff导引方法,对比观察电针“百会”、“长强”、8-OH-DPAT、电针 8-OH-DPAT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近似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相位反应曲线特点。结果:在自由运行状态下,电针增强了调整8-OH-DPAT金黄地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相位的作用。结论:电针的相位反应曲线呈非光性,是一种非光性的授时因子,能协同非光性授时因子的相位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通过研究枕中健脑液对正常大鼠、小鼠及记忆障碍动物模型学习记忆行为以及对记忆障碍模型动物脑内神经递质和胆碱酯酶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益智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跳台试验和Y—迷宫试验,测定正常动物和记忆获得、记忆巩固、记忆再现障碍模型动物的记忆过程,采用荧光光度法和Ellman法分别测量脑组织神经递质和胆碱酯酶。结果:服用枕中健脑液的实验小鼠其跳台试验的错误次数,以及大鼠Y—迷宫试验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少于相关对照组(P<0.05);服用枕中健脑液的记忆获得障碍小鼠和记忆再现障碍小鼠,其跳台试验的潜伏期长于相关对照组(P<0.05或(P<0.01),其错误次数小于相关对照组(P<0.01)。服用枕中健脑液的记忆巩固障碍大鼠,其Y—迷宫试验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低于相关对照组(P<0.05或(P<0.01)。服用枕中健脑液的大鼠脑组织胆碱酶活性低于相关对照组(P<0.05),其NE和DA含量高于相关对照组(P<0.01)。结论:枕中健脑液具有提高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3个阶段功能失调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调节已酰胆碱的合成—释放—分解过程及增加NE和N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后效应与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炎症局部5-HT、NE;DA含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以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炎症局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结果:电针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维持60min以上;降低炎症局部5-HT和DA含量并维持此效应30min以上,降低NE含量并维持此效应15min以上。结论:提示电针镇痛后效应应有其客观的外周机制。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电针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区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可逆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不同时程电针"百会"、"水沟"后,检测大鼠MCAO再灌注区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结果:电针30 min、60 Min能明显增加梗死区脑组织SOD活性,降低梗死区脑组织MDA含量(P<0.05),并与10 mi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0 min、60 min时程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升高MCAO模型大鼠梗死区脑组织SOD活性、降低梗死区脑组织MDA含量,且其作用与留针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吗啡戒断后不同时段焦虑小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变化,以及电针的作用效应。方法:按照逐日递增原则给予小鼠皮下注射吗啡,以纳洛酮催瘾,建立吗啡戒断后焦虑动物模型。电针“三阴交”穴,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β-EP的水平,荧光法检测5-HT和5-HIAA含量。结果:1.电针可明显提高吗啡戒断3天和5 d后焦虑小鼠下丘脑β-EP水平(P<0.05,或P<0.01);2.电针同时能降低吗啡戒断3 d和5 d后下丘脑5-HT含量(P<0.05)、降低5 d后5-HIAA(P<0.05)含量。结论:电针抗吗啡戒断后焦虑效应可能与其通过提高脑内内源性β-EP水平,从而下调焦虑小鼠5-HT的合成、释放及其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8.
焦虑障碍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已经成为针灸等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催产素(oxytocin,OT)具有抗焦虑的效应;与之相反,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具有致焦虑的作用。针刺的抗焦虑效应早已被证实,但针刺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针刺通过OT及AVP治疗焦虑障碍的相关机制研究也罕见报道。本文从OT与焦虑障碍的关系、AVP与焦虑障碍的关系、OT-AVP与焦虑障碍的关系、OT-AVP在针刺抗焦虑中的新机制4个方面,探讨针刺通过OT-AVP治疗焦虑障碍的作用机制,为针刺抗焦虑的机制研究拓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29.
观察研究了四君子汤在辰、戌时辰治疗“脾虚证”对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P<0.01),峰相位在08:40,“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下降(P<0.01),节律性消失(P>0.05),节律中值及振幅显著降低;辰时治疗能显著提高“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恢复其节律性(P<0.01),提高节律中值及振幅;戌时治疗能够提高“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总体水平(P<0.05),但对其节律性的恢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及光信息等不同授时因子导引对金黄地鼠视交叉上核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8/2004-10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为健康雄性叙利亚金黄地鼠90只,体质量110~140g,随机分为电针组、光脉冲导引组、8-羟基-丙胺-四氢柰组、捆绑对照组、电针+光脉冲导引组、电针+8-羟基-丙胺-四氢柰组。每组15只。金黄地鼠经驯化后进入自由运行状态,在恒定黑暗第3天于近似昼夜时间9:00,15:00,21:00分别给予电针、光脉冲、8-羟基-丙胺-四氢柰、捆绑、电针+光脉冲导引、电针+8-羟基-丙胺-四氢柰刺激,每个时间点5只动物。各方法治疗2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金黄地鼠视交叉上核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吸光度值,并采用q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只金黄地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各组各时间点视交叉上核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情况:在近似昼夜时间15:00光脉冲导引组比捆绑对照组视交叉上核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显著增加(116.600±8.678,109.600±8.735,q=54.00,P<0.05);近似昼夜时间21:00光脉冲导引组比捆绑对照组视交叉上核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显著增加(136.800±5.762,101.000±9.407,q=35.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