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7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232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811篇
内科学   377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2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44篇
综合类   1652篇
预防医学   584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528篇
中国医学   603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22.
目的 探讨毛蕊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毛蕊异黄酮组(calycosin,20 mg/kg)和尼莫地平组(nimodipine,0.7 mg/kg,阳性对照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体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环境.Zea Longa评分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盐酸2,3,5-三苯基四氮(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尼氏染色观察尼氏小体变化;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关键蛋白细胞色素C(Cyt C)、凋亡酶激活因子1(Apaf-1)、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神经细胞出现胞体收缩,胞核深染、固缩,细胞生长状态较差,尼氏小体明显减少或消失(P<0.05),凋亡神经细胞明显增多(P<0.05),凋亡关键蛋白Cyt C、Apaf-1、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calycosin组和nimodipine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尼氏小体表达明显增多(P<0.05),凋亡神经细胞明显减少(P<0.05),凋亡关键蛋白Cyt C、Apaf-1、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毛蕊异黄酮可明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毛蕊异黄酮有效调控Cyt C/Apaf-1凋亡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3.
唾涎脲肿瘤中腮脲肿瘤的发病率最为常见,其中约80%的腮腺肿瘤为良性,约20%为腮腺恶性肿瘤,治疗的手段常以开放性的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传统手术切口位于颜面部,常遗留疤痕影响美观。基于如今推广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模式,作为头颈外科医生我们需要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患者美观需求和术后快速康复。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1 例诊断为右侧腮腺 Warthin 瘤(腺淋巴瘤)患者,采用腔镜辅助下耳后发际内线手术人路完成肿瘤切除,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术后2 天出院,美观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总结64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纵隔肿物穿刺活检术患者的护理。完善的术前评估和心理指导,术中的熟练配合,术后的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该项新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开展的关键。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烫熨及贴敷时间控制膝骨关节炎疼痛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病人上午进行中药烫熨,下午给予五方散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每天1次;对照组上午采取中药烫熨后即行五方散贴敷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每天1次,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膝关节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1周后疗效、疼痛评分及1周内夜间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午中药烫熨,下午五方散贴敷的方法可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有助于提高膝骨关节炎疼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SAPHO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例以骨髓炎为首发症状的SAPHO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肢肿胀、疼痛6个月,症状加重伴左胸壁新发肿块1周入院。曾于外院误诊为右股骨骨髓炎,经对症治疗无效,后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及全身骨显像诊断为SAPHO综合征。予非甾体抗炎药、调节免疫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SAPHO综合征临床少见,以骨髓炎起病者甚少,易误诊。临床应加强对SAPHO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并仔细分析病情,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以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设计波及后髁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自2011-01—2013-09以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对17例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设计相应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单纯后柱骨折以及后柱骨折+内侧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外侧柱+后柱骨折以及外侧柱+内侧柱+后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前外侧入路。术后定期摄膝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以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7例术后均获平均13.7(12~17)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6个月。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6.27±0.35)°,术后1年为(86.3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P=0.376);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5±0.34)°,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7±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585)。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9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对设计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有指导意义,但该理论在设计胫骨平台后髁合并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骨折亚型。  相似文献   
29.
80 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形态螺旋CT图像测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揭示国人正常青年男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骨性形态特征,建立该人群TMJ骨性形态参考值。方法对40例正常国人青年男性(21~24岁)的TMJ区行多排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和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映TMJ骨性形态的各参数测量值左右侧TMJ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左右侧测量结果合并得出各参数的参考值;计算各参数的变异系数显示该人群中TMJ的功能面较非功能面形态变异小,髁突纵轴倾斜角在所有的测量参数中变异系数最小(0.058);关节窝前后径(0.074),髁突左右径(0.075),髁突外1/3前后径(0.090),关节窝左右径(0.112)变异系数也比较小;在所有的测量参数中髁突垂直倾斜角、关节窝顶骨质厚度、髁突水平倾斜角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0.663,0.638,0.390)。结论MSCT配合MPR可以实现对TMJ骨性形态进行精确而全面的测量,建立TMJ骨性形态参考值,该参考值可作为临床TMJ疾病诊断、治疗以及人工TMJ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积聚在各个器官,特别是肺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主要以胶囊剂、片剂或注射剂为主,但这些常规剂型往往难以在结核病核心病灶区域有效分布,药物通过全身循环向其他组织和器官非特异性分布,导致局部药物浓度低,易产生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抗结核药的治疗效果。微球、脂质体、纳米粒等新剂型能够选择性地将药物浓集于结核病变部位,从而达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的目的。因此,本文旨在对抗结核药物新剂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