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细菌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应的生长方式,由细菌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这类细菌耐药性极强,可以逃避宿主免疫作用,且感染部位难以彻底清除,是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1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1.1黏质物屏障作用:细菌生物膜由自身分泌的胞外黏质物包裹,胞外黏质物在BF的高耐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通过对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苍白梅毒螺旋体(TP)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为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筛选提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23.
24.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T2DM)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QT间期离散度(QTd)是评估心室肌复极同步程度的无创性指标[1].因此,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人的QT间期及离散度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5.
<正>人体由几十种元素构成,根据元素含量的多少,分为宏量及微量元素两大类。微量元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1],只占不足机体总质量的万分之一。3周岁后儿童至6~7岁入小学前统称为学龄前期。由于此时儿童处于发育的一个高峰期,各种生理机能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更  相似文献   
26.
<正>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数量和耐药率不断上升[1],其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十分棘手。PA对抗菌药物存在多种耐药机制[2],其主要机制是各种β-内酰胺酶的产生。本文就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7.
目前,剖宫产术中采用腰麻相对于硬膜外起效快,效果确切、可靠,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剖宫产的腰麻病人经常会发生低血压,需用快速输液、静注麻黄碱来升压,这样会增加负面影响。本文采用腰麻药中加少量芬太尼来控制血压下降,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92例AS  相似文献   
28.
杨俊  姜燕  胡艳文 《贵州医药》2007,31(12):1125-1125
截止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二大国,拥有2 380万糖尿病患者.农村患病率虽低于城市,但农民健康知识缺乏,对糖尿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及死亡率增高,严重威胁其生命及健康.为此,本文对贵州天柱县侗族农民进行了糖尿病粗筛.  相似文献   
2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因素全身性疾病,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早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是B超判断AS的早期指标.为探讨老年CAS病变的危险因素,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各项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具有不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90例老年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按危险因素的多少分为高危组54例和低危组36例,另设正常老年人20例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清TC、LDL-C、CRP检测及头颅CT扫描。结果 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及卒中发生率分别为P<0.05、P<0.005、P<0.005,有显著性差异。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血清TC、LDL-C及CRP检测中,高危组与低危组相比,分别为P>0.2、P<0.05、P<0.05、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低危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P>0.5、P<0.05、P<0.05,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加重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LDL-C及炎症因素促进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颈动脉B超、LDL-C及CRP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