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化妆品皮炎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妆品皮炎是化妆品引致的接触性皮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化妆品的品种、产量和应用的日益增多 ,其发病率也日趋增高。我科自 1997年元月至 1999年 6月发现化妆品皮炎约 2 0 0余例 ,今将资料较完整的 10 4例报告于下。1 病例资料  10 4例中含门诊病人 95例 ,住院患者 9例。1 1 性别 男性 12例 ,女性 92例 ,男女之比为 1∶7 66。1 2 年龄  15~ 75岁 ,其中 2 0岁以下 12例 ,2 1~ 3 0岁 4 3例 ,3 1~ 4 0岁 2 2例 ,4 0岁以下 77例占总数的 74 0 3 %。1 3 职业 干部 3 6例 ,工人 2 4例 ,学生 13例 ,营业员 10例 ,个体户 4例 ,…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对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腹胀、咳嗽、咳痰困难和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和切口感染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可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性,48岁.头面部、躯干部皮损伴发热20天.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密集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大、呈多形性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瘤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30阳性、CD45Ro阳性,而S100、CD20、CD3、EMA、ALK、TIA-1菌为阴性.骨髓穿刺报告: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7%.瘤细胞大,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粗,可见核仁,浆量丰富,呈深灰蓝色,可见多核细胞.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4.
背景:肝脏来源的胞外膜粒可介导细胞间通讯、调控肝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肝病诊断、肝癌防治、肝脏再生和细胞移植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中均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对膜粒的发生和类型归属缺乏认识,制约了该领域的进展.隧道纳米管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另一新发现的结构,是否存在于肘细胞间尚无报道.目的:通过对比人正常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特点,寻找两种细胞的差异,揭示胞外膜粒的生物发生过程,判断其类型归属,明确隧道纳米管是否存在.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处于增殖周期中的贴壁培养胎肝L02和肝癌BEL-7402细胞样品,分析其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共性和差异.结果与结论:首次显示人胎肝L02和肝癌BEL-7402细胞表面均具有大量微绒毛样突起,其特征与静止期细胞的典型微绒毛有显著差异.L02细胞上微绒毛样突起的平均长度和密度均超过BEL-7402细胞,可作为区分两种细胞的指标.两种细胞上的微绒毛样突起均既可产生纳米膜粒,又可转化为隧道纳米管.纳米膜粒的产生方式有出芽和串珠样缢缩两种类型.总之,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图像可作为鉴定肝脏来源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特征和胞外膜粒来源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的7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重症药疹中66例(90.41%)可确定致敏药物,其中抗癫痫药24例(32.88%)、抗痛风药18例(24.66%)、抗菌药12例(16.44%)和解热镇痛药7例(9.59%),占所有致敏药物的83.57%;单一致敏药物中,卡马西平(12.33%)和别嘌醇(24.66%)导致的重症药疹最为多见;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9例(39.73%);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总有效率为93.15%。结论: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抗痛风药、抗菌药和解热镇痛药,重症多形红斑型最常见,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2%夫西地酸乳膏和2%莫匹罗星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2%夫西地酸乳膏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脓疱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另一组外用2%莫匹罗星乳膏,方法均为将药物直接涂抹在皮损表面,每天2次。分别在治疗第4天和第7天进行随访进行疗效判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共有116名患儿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皮肤个数、皮损面积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4天随访,夫西地酸组的有效率为86.67%,莫匹罗星组为82.14%,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治疗第7天随访,夫西地酸组的有效率为96.67%,莫匹罗星组为92.85%,2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09)。随访后统计,所有患儿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无患儿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仅少数有轻微的局部不适。 结论 2%夫西地酸乳膏单纯外用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正>目的:探讨丹参、三七及其主要成分(丹参素、丹酚总酸、丹酚酸A、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三七皂苷Rb1、Rg1、R1)以及两对照药(阿司匹林和SOD)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
背景:肝脏来源的胞外膜粒可介导细胞间通讯、调控肝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肝病诊断、肝癌防治、肝脏再生和细胞移植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中均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对膜粒的发生和类型归属缺乏认识,制约了该领域的进展。隧道纳米管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另一新发现的结构,是否存在于肝细胞间尚无报道。 目的:通过对比人正常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特点,寻找两种细胞的差异,揭示胞外膜粒的生物发生过程,判断其类型归属,明确隧道纳米管是否存在。 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处于增殖周期中的贴壁培养胎肝L02和肝癌BEL-7402细胞样品,分析其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共性和差异。 结果与结论:首次显示人胎肝L02和肝癌BEL-7402细胞表面均具有大量微绒毛样突起,其特征与静止期细胞的典型微绒毛有显著差异。L02细胞上微绒毛样突起的平均长度和密度均超过BEL-7402细胞,可作为区分两种细胞的指标。两种细胞上的微绒毛样突起均既可产生纳米膜粒,又可转化为隧道纳米管。纳米膜粒的产生方式有出芽和串珠样缢缩两种类型。总之,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图像可作为鉴定肝脏来源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特征和胞外膜粒来源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9.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患者男,27岁.头皮、颈部、躯干部丘疹及结节半年,伴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可见伸入运动.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示淋巴窦明显扩张,窦内可见大量组织细胞及伸人运动.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蛋白及CD68阳性,CD1a阴性.依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98~2011年我科收治的74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JS)多见,占48.6%(36/74)。别嘌呤醇在致敏药物中居首位,占21.6%(16/74),其次是卡马西平,占18.9%(14/74)。别嘌呤醇的潜伏期最长,且肝肾损害率高,分别为87.5%和50.0%。四种类型中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的黏膜损害率均为100%,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的黏膜损害率最小为28.6%。DRESS的发病年龄比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小,DRESS的潜伏期较TEN与SJS长。TEN的日最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平均值为4.13mg/kg,均高于其他三组,其住院时间较SJS长,平均为23.09d。TEN的并发症为85.7%,高于其他三组,死亡率高。结论致敏药物的种类、药疹类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别嘌呤醇与卡马西平应用需谨慎,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