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感染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用美国其昌达生物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别定量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培养阳性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解脲脲原体阳性的163例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分别为97.55%、95.70%和90.18%;人型支原体阳性的7例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分别为85.72%,85.72%和42.86%;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均为阳性的93例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分别为89.25%,89.25%和53.76%。耐药性高的分别是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罗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论在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时以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作为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多形红斑(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致病因素、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42例SJS和20例TEN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JS组和TEN组患者中,药物为最常见病因。致敏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抗癫痫药(29.03%)、别嘌呤醇(16.13%)及抗生素(16.13%)。SJS与TEN的黏膜损害率均为100%,TEN组的皮损范围、损害程度、黏膜病变均较SJS组更广泛、更严重,TEN的日、最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均高于SJS。结论药物是SJS和TEN发病最主要的原因。TEN患者较SJS患者病变广泛且严重。别嘌呤醇与卡马西平应用需谨慎,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基于ASSURE模型的微课教学法在皮肤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6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采取基于ASSURE模型的微课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实习结束时分别采用理论考试和病历书写来测评两组实习生的临床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实习生对基于ASSURE模型的微课教学法的满意度。采用SPSS 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①皮肤病学理论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实习生病历分析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实习生门诊病历评分显示,实验组实习生所书写的病史、体格检查、处理项及门诊病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生更认可这一新的教学方法。结论 在皮肤病学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ASSURE模型的微课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性,48岁.头面部、躯干部皮损伴发热20天.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密集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大、呈多形性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瘤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30阳性、CD45Ro阳性,而S100、CD20、CD3、EMA、ALK、TIA-1菌为阴性.骨髓穿刺报告: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7%.瘤细胞大,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粗,可见核仁,浆量丰富,呈深灰蓝色,可见多核细胞.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62例,以5-ALA水溶液湿敷患处,3 h后以635 nm半导体激光照射,能量密度261 J/cm2,照射时间20 min,每周治疗1次。治疗后6个月判断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2例患者治愈率为87.1%。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可忍受的刺痛,1例患者肛门口处出现浅表瘢痕。结论 ALA-PDT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周海林  胡白  蒋法兴  廖理超  姚秀华 《安徽医药》2012,16(11):1615-1617
目的了解安徽省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食人性与吸人性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10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和食人性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检测。结果10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48.78%(51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人组,其中粉螨、尘螨(34.56%)、屋尘(10.73%)为主要过敏原。结论安徽省慢性荨麻疹患者吸人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粉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的7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重症药疹中66例(90.41%)可确定致敏药物,其中抗癫痫药24例(32.88%)、抗痛风药18例(24.66%)、抗菌药12例(16.44%)和解热镇痛药7例(9.59%),占所有致敏药物的83.57%;单一致敏药物中,卡马西平(12.33%)和别嘌醇(24.66%)导致的重症药疹最为多见;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9例(39.73%);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总有效率为93.15%。结论: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抗痛风药、抗菌药和解热镇痛药,重症多形红斑型最常见,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8.
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ns,PNP)是一种与肿瘤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国内近几年陆续有该病的个例报告,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PNP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98~2011年我科收治的74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JS)多见,占48.6%(36/74)。别嘌呤醇在致敏药物中居首位,占21.6%(16/74),其次是卡马西平,占18.9%(14/74)。别嘌呤醇的潜伏期最长,且肝肾损害率高,分别为87.5%和50.0%。四种类型中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的黏膜损害率均为100%,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的黏膜损害率最小为28.6%。DRESS的发病年龄比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小,DRESS的潜伏期较TEN与SJS长。TEN的日最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平均值为4.13mg/kg,均高于其他三组,其住院时间较SJS长,平均为23.09d。TEN的并发症为85.7%,高于其他三组,死亡率高。结论致敏药物的种类、药疹类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别嘌呤醇与卡马西平应用需谨慎,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天疱疮的临床和病理特性。方法:分析51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约64.71%(33/51)患者合并系统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居多,占29.41%(15/51);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结论:目前治疗天疱疮最有效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尽快控制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