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血浆NPY水平变化与肠黏膜屏障损害相关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30),脓毒症组(n=30),假手术组仅行盲肠探查术,脓毒症组采用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2组术后即刻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ml。各组均于术后3、6、12、24、48 h时点,采集腹主动脉血液标本测NPY、DAO。结果血浆中NPY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在CLP术后3 h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达最高值,以后逐渐降低,至48 h组仍高于正常组(P0.05);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在CLP术后3 h开始升高,以后逐渐升高趋势,至48 h显著高于正常(P0.05)。NPY与DAO经过相关分析呈高度负相关(r=-0.974,P0.01)。结论脓毒症致急性肠道损伤后血浆中的NPY早期呈现高浓度状态,DAO亦高于正常水平,NPY升高可能是造成肠缺血缺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2.
童飞  汪跃国  范骁钦 《安徽医学》2017,38(12):1583-1585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5~2016年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93例患者,标本取自痰、血、尿及引流液等,各类感染性菌株行分离培养并做药敏实验,对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393例患者体液中,总共分离出528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2016年感染患者237例,2015年感染患者156例.2015年替加环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为74.74%,2016年为71.38%.2015年阿米卡星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为57.38%,2016年为55.40%.结论 多重耐药性及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较高,应根据其耐药规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严格执行无菌规定,减少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23.
氮酮增强如意金黄散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不同浓度氮酮对如意金黄散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4%的氮酮可显著提高如意金黄散中总成份的透过量。吸收度(A)与氮酮浓度之间经二次抛物线拟合表明,氮酮浓度在3.32%时药物透过量最大,为最佳配伍浓度。  相似文献   
24.
25.
26.
目的探讨电烧伤深度创面早期修复的方法和疗效,为深度电烧伤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32例电烧伤患者,162处深度电烧伤创面除去16处所在创面肢体坏死截肢外,观察其余146处深度创面早期扩创Ⅰ期组织瓣修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146处深度电烧伤创面全部治愈,手术后组织瓣Ⅰ期愈合率96.6%。结论早期扩创Ⅰ期组织瓣修复深度电烧伤创面是一种理想方法,可以最大程度恢复电烧伤部位外形和功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保护性通气模式,分别观察:① 通气前及通气后1 h、1 d、3 d、7 d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② 2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 22例患者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后,机体的缺氧情况有效改善,SPO2、PaO2通气后1 h即恢复正常,与通气前相比,HR通气后明显下降(P<0.05);通气前过度通气致PaCO2低于正常,保护性机械通气后PaCO2略高于正常,但CVP在通气前后无明显变化.② 22例患者经保护性机械通气后缺氧情况改善,因经济原因好转后出院2例,后期因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2例,其余18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好转率90.91%;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呼吸机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缺氧,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经验,为抗疫一线临床医生提供诊疗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2日至2月18日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收治的79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组55例,重型和危重型组2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肺部CT影像学及预后等,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结果 79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为45.1±16.6岁,其中男性45例。重型和危重型组较普通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男性占比更多,合并更多的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及危重型组较普通组患者的淋巴细胞(LYM)计数、白蛋白(ALB)降低更为明显;而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和尿素氮(BUN)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种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鼻导管吸氧应用比例显著多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截至2月18日,1例危重型患者因合并急性大面积脑梗最终死亡,34例康复出院,其余患者仍在接受治疗。结论既往伴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且常常合并多个器官或系统的异常,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做出判断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广西桂林市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编制调查问卷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使用EpiData31和SPSS170等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085名大学生,其中少数民族35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行为及整体的及格率分别为7463%、4366%、4543%、563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理工类高校、中学未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的危险因素。认知因素对态度和行为,态度因素对行为均有重要影响,其OR值(95%CI)分别为263(156~458)、212(119~379)、220(138~350);家庭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影响因素。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健康教育,尤其是态度与行为方面亟需加强;应逐步建立连续、系统、规范的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高校与家庭的积极作用;重点加强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24 h血乳酸(Lac)清除率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7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病死组27例和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24 h Lac清除率、NLR、PCT,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8 d内病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4 h Lac清除率联合NLR、PCT对28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氧合指数、体温、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治疗占比均高于存活组(P<0.05);病死组24 h Lac清除率低于存活组,NLR、PC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经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PSI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