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良的Allen s撞击法制作大鼠SCI模型。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急性SCI中SCI段H2O、Ca2 、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在光镜下观察伤段脊髓组织的形态改变。结果:①治疗组伤段脊髓H2O、Ca2 、MDA含量明显低于手术组;而SOD活性较手术组明显偏高(P<0.05)。②光镜下手术组和治疗组均有水肿及中心性出血,且手术组较明显。手术组术后2 h中央管结构部分破坏,神经元变性,部分核固缩或溶解,尼氏小体淡染,术后6 h出现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或断裂;治疗组则呈现损伤部分修复。结论:三七总皂甙对大鼠SCI早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AO/ASIF分类标准,选择A型及C型的股骨远端骨折20例,应用GSH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20例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关节活动度平均120°,无膝内、外翻畸形。结论严格选择符合GSH适应证的病例,GSH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3.
人参皂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应用人参皂甙对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AILEN撞击)和治疗组(ALLEN撞击后应用人参皂甙治疗),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CBS)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第28天取材,损伤段脊髓组织学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TUNEL)以及Bcl-2蛋白免疫反应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病理改变明显较损伤组轻,且脊髓神经功能评分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各组中均有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损伤组细胞凋亡指数大于治疗组.而Bcl-2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小于治疗组。结论人参皂甙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4.
上颈椎运动节段数字模型建立及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连续CT断层图像重建上颈椎运动节段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的方法。方法:基于上颈椎连续薄层CT图像,运用Mimics10.01软件重建上颈椎运动节段骨性和各种软组织结构,并导入有限元分析Ansys10中初步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上颈椎运动节段三维数字模型并实现可视化。模型包括:C0~3骨性结构并区分皮质骨与松质骨、C1~3关节软骨盘、C2,3椎间盘和6种韧带结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初步验证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结果相符,可进一步行各种上颈椎有限元分析。结论:Mimics软件基于薄层CT图像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提供了一个更为快捷精确的方法,所建模型逼真,几何相似性好,为研究上颈椎的生物力学性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索电针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然后手术减压,并进行电针治疗.通过体诱发电位和BBB评分观察后肢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法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 (NT-3)及其受体(TrkC)的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NT-3和TrkC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表达增强,经过电针治疗后, NT-3和TrkC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表达下降.诱发电位检测和BBB评分显示,电针组疗效优于减压组(P〈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这可能是通过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动态MRI测量,观察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的动态变化对过伸颈椎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变患者中立位MRI扫描后,再行过屈、过伸位扫描。测量三位置下C3-7各节段脊髓、硬膜囊中矢径、硬膜囊前间隙及椎管、椎体矢径,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高位颈椎(C4以上)脊髓、硬膜囊中失径在三位置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3-7以下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椎体水平三位置中测得中矢径数值大小排列为:过伸位&;gt;中立位&;gt;过屈位;在椎间隙水平。因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及黄韧带的影响则相反为:过屈&;gt;中立&;gt;过伸,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组有14例颈椎管狭窄其椎管、椎体比值&;lt;0.75,占45.16%(14/31)。结论:过伸位时颈脊髓和硬膜囊直径变粗,加上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和后方折叠内陷黄韧带致椎管容积相对狭窄加重,是过伸性颈椎损伤产生的机制所在,且常发生于下颈椎。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更易患过伸性损伤。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对头颈部外伤患者中齿状突不居中者进行横韧带扫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有头颈部外伤、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不居中者用磁共振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X线或CT均发现齿状突不居中,行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均未发现横韧带断裂,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磁共振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横韧带显示良好,对齿状突不居中的头颈部外伤者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8.
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现代医学中仍是极其严重的创伤,按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继发性损伤则是一个可逆的且可控制的过程。在继发性损伤的早期,存在一个重要的炎症反应过程,它能够触发其后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受损脊髓的细胞和分子水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比较穴位刺激与非穴位刺激的正常颈脊髓对针灸信号效应特征,初步探索脊髓针灸效应的作用机制,为探索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方法.方法:16名健康志愿者按要求随机分成2组(每组8名)分别进行电刺右手合谷穴位和伪穴位,采用“静息-任务刺激-静息”的时段设计模式,共4次刺激,5次静息,各长35 s.获得的fMRI信号用AFNI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激活信号与解剖信号的叠加图、激活信号值曲线.结果:神经功能激活区域大部分位于高位与低位颈脊髓平面,主要集中于C5~T1和C2~C3;5位志愿者在C2、C3、C5与C6平面脊髓前角出现神经功能激活;同时在C2、C5及C6平面对侧脊髓后角出现神经功能激活.电刺伪穴位组的脊髓fMRI激活结果:神经功能激活区域主要集中于C5~T1,高位颈脊髓未发现神经功能激活区;激活部位主要位于同侧脊髓后角.结论:利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技术能检测电刺合谷穴及其伪穴位时正常脊髓功能变化的信号,穴位刺激能引起更广泛的脊髓激活区域,高位脊髓激活区可能是针灸经络的特定激活区域;使用1.5T医用核磁共振机和常规颈线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能检测到受损脊髓对电刺合谷穴时的神经信号,有助于评估脊髓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30.
研究证实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能早期诊断脊柱转移性肿瘤。但是应用MRI技术早期鉴别脊柱良、恶性肿瘤仍在探索中。现就脊柱良、恶性肿瘤早期MRI改变特点及MRI技术在此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