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目的分析200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自然)对循证医学相关项目的资助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自然基金数据库、科学基金系统和丁香通、梅斯医学等网站获取国自然项目信息,同时检索CNKI、VIP、CBM、WanFang Data和Web of Science获取项目成果信息后,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国自然从2000年开始资助循证医学项目。20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各类循证医学相关项目共94项,资助金额总计4476.3万元;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区立项数、资助单位数及资助金额排名均靠前;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是国自然资助循证医学项目的主体;中医药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卫生管理与政策、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等学科分类的资助比例较大;面上项目的论文成果产出总量最多,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单位成果产出最高;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有3篇成果文献发表在BMJ上并获高被引。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循证医学相关项目资助力度逐年增加,但对比自然基金平均项目相对较弱。同时资助地域、单位不均衡;研究方向及内容逐年变化,呈学科聚集趋势。  相似文献   
22.
23.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应用高压注射器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应用的相关问题。方法对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79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774例注药顺利;20例造影剂外渗;2例由于长期化疗导致血管广泛受损或血管过细,穿刺不成功;3例误碰按钮导致高压注射器死机,不得不退出药物,卸掉针筒,重新安装。结论掌握高压注射器各环节应用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获得满意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直发产品中游离氢氧化物的方法。方法:直发产品中游离氢氧化物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pH复合玻璃电极上电位发生变化,在溶液pH=9.2时自动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的滴定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游离氢氧化物含量。结果:自动电位滴定仪法的精密度优于人工滴定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55%;方法有较好的准确度,三组样品测得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6%~102.9%,总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9%;方法中抽真空法去除氨效果良好。结论:运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直发膏(剂)类样品中的游离氢氧化物,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该方法适合批量检测,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与常规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比较,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是否能进一步提高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 24例良性乳腺病变(22例女性)和31例恶性乳腺病变(27例女性)均进行DCE-MRI和IVIM检查。在常规DCE-MRI中计算初始强化率(IER)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IVIM中计算组织弥散系数(D)。结果恶性病变IER的平均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0.001),但D平均值均低于良性病变(P<0.001)。恶性病变中Ⅲ型TIC更为常见而Ⅰ型TIC更为少见。在鉴别诊断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D的曲线下面积(AUC)(0.98)、敏感性(93.55%)、特异性(100.00%)和诊断准确率(96.36%)最高。D和TIC联合使用的AUC高达0.99。结论在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IVIM较常规DCE-MRI更具优势。而IVIM和DCE-MRI结合使用将进一步提高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2020年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儿童血流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患儿临床诊断为菌血症,且血液标本培养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血培养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从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93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00株,阳性率为51.8%;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8株,阳性率3.3%;肺炎克雷伯菌46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8株,阳性率39.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14株,阳性率30.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耐药率较非产ESBLs菌株高。CR-ECO对氨曲南耐药率为87.5%,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00%;CR-KPN对氨曲南耐药率为61.1%,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4.4%,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5.6%。14株CR- KPN中有12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5.7%(12/14);8株CR-ECO中有7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7.5%(7/8)。分离菌株临床科室分布以新生儿病房最高,其次为血液肿瘤和重症监护病房;年龄以 < 28 d的新生儿居多,其次是 > 28 d~1岁。  结论  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血液肿瘤、重症监护病区面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困境,且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这对临床治疗上述2种菌引起的血流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压力也越来越困难,应高度重视。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出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7.
对100例乳腺癌症化疗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应对行为问卷进行了测查,结果证实该组患者的SAS评定均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焦虑发生率达45%。患者应对行为方面存在消极应对方式,且积极的应对不足。应对行为的优劣与焦虑程度呈显著相关,提示存在通过改善患者的应对行为从而减轻其焦虑的可能。本文提出了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帮助患者识别负性想法和行为,同时给予有效行为辅导,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焦虑,促进康复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8.
肠内营养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LC、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N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结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常规氧疗时氧气加湿过程中气溶胶产生和输送的变化,寻找解决气溶胶产生和微生物传播的方法,探讨解决吸氧相关医院肺炎的方案。方法应用常规入水湿化和仿生学表面湿化两种装置,在吸氧管终端,通过激光粒子计数仪进行气溶胶计数;改变仿生学表面湿化器的结构后,按相同方式进行气溶胶计数,观察气溶胶数量和粒径的变化。湿源物质中添加三氯化铁和可溶性淀粉后,观察是否分别与吸氧管终端硫氰酸铵和碘制剂发生显色反应,来进行气溶胶输送的定性研究。结果氧气入水湿化后产生大量0.3~3μm的气溶胶,相同流量下,气泡产生越多越细,气溶胶数量越多。而经过表面湿化后,终端氧气中的气溶胶显著减少,气溶胶数量和粒径与所用湿源物质的性质以及表面结构无关。表面湿化不能将湿源物质中的溶质输送到终端,进而有效解决了传统入水湿化过程中气溶胶携带湿化液污染与有害溶质的潜在危害,对预防吸氧相关医院肺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中药茵陈退黄方剂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退黄方剂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8-08~2009-02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86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中药茵陈退黄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葡萄糖水口服,两组均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两组资料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茵陈退黄汤可有效促进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