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应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26例。按照Myerson分类:中间柱损伤13例,内侧、中间柱合并损伤7例,内侧、中间、外侧柱三柱损伤6例。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30~70min),切口长度平均为5mm;所有患者获平均11.4个月(6~17个月)随访,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为87分,患者术后平均5.3个月(3~11个月)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低,能有效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中间柱复位并沿Lisfranc韧带方向插入螺钉内固定是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稳定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是创伤骨科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传统治疗方法为局部清创,全身抗生素应用,但治疗效果往往欠佳,易造成骨折及创口迁延不愈,有的发展为慢性骨髓炎,严重者甚至发展到需要截肢处理。我们自2001年6月~2005年6月,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再在感染部位植入局部载体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运用中药等支持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41.37±10.42)岁;所有患者均为四肢骨折术后感染且伴有感染部位金属内固定物寄留。1.2病因及病变部位肱骨开放骨折行清创…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跟骨后上缘线与距骨颈的位置关系。方法收集200例正常成人跟骨侧位X线片,其中男101例,女99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8岁。在跟骨侧位X线片上,取跟骨后结节最高点与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的连线并向距骨延长,此线与距骨上缘的交点为Q,观察并记录Q点在距骨上缘的位置,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描述Q点在距骨上缘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性别、左右侧Q点位置的差异,并分析年龄与Q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正常成人的跟骨侧位X线片中,有130例(65%)Q点位于距骨颈内,68例(34%)Q点位于距骨颈后上方,2例(1%)Q点位于距骨颈前下方。正常成人男性与女性Q点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左侧与右侧足Q点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正常成人年龄与Q点位置呈极弱负相关或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值为-0.19)。结论在正常成人跟骨侧位X线片中,跟骨后上缘线与距骨上缘的交点一般位于距骨颈切迹内或其后上方,且不易受性别、左右侧及年龄的影响。临床上也许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来判断跟骨骨折复位高度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14例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1 ~67岁,平均45岁;根据Chiodo和Myerson提出的三柱分型,均为三柱损伤.合并内侧柱或外侧柱短缩的患者(各2例)辅以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皮肤软组织缺损者(2例)缺损区清创后予负压封闭引流(VSD)敷料覆盖;合并皮肤脱套者(1例)打薄脱套皮肤后原位回植,并用VSD敷料覆盖;软组织条件改善后,均二期更换内固定或同时行软组织覆盖.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 1例脱套伤患者出现部分回植皮肤坏死,于急诊术后第13天行清创、更换内固定及局部皮瓣转位修复术;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分别于术后第7、11天更换内固定及创面植皮覆盖.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3 ~ 25个月),二期术后平均12周(10~ 16周)骨性愈合.末发生皮瓣坏死、感染、骨不连、骨髓炎等并发症,2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因创伤性关节炎致疼痛及功能严重受限,分别于术后12和14个月行跖跗关节融合术.所有患者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为72分(61~ 89分).结论 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早期要对创面彻底清创,复位骨折脱位、恢复足部力线后临时固定,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择期更换内固定,可获得骨折脱位的稳定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总结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O月,共收治23例踝关节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45岁(21~69岁).初次受伤至最终重建术平均间隔18个月(12~36个月),其中11例患者曾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常规行X线及CT检查,对畸形进行个体化评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腓骨短缩或旋转,合并内、外翻畸形者4例,下胫腓联合间隙增宽者5例.对所有腓骨短缩或旋转的患者行腓骨延长截骨术,内外翻畸形则行开放或闭合楔形截骨,而下胫腓增宽者则须行下胫腓功能性融合.术后定期行影像学随访评估骨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共21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36个月(12~58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无感染、内固定失败、骨不连、畸形复发等发生.影像学随访显示于术后平均12周(10~14周)骨愈合,且力线恢复良好.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28分(15~39分)改善为术后1年平均82分(70~94分).2例患者因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术后2年行踝关节融合术.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通过早期重建手术恢复腓骨长度和旋转及踝穴的匹配,踝关节功能可获得极大的改善,也可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reconstruction of malunited ankle fractures.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October 2009,23 malunited ankle fractures we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All deformities were evaluated individually based on pre-operatively X-ray and CT scan.Varying degrees of fibular shortening or rotational deformity were found in all patients,with 4 cases of varus or valgus deformity,and 5 of a widen syndesmosis.Then different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s wer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malunion:a lengthening fibular osteotomy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fibular shortening or rotational deformity;an opening or closing wedge osteotomy was chosen correspondingly in patients with varus or valgus deformity;functional fusion of syndesmosis was performed in cases of widen syndesmosis.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included standard radiography to evaluate bone union;rel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 and functional outcome were assessed with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 (AOFAS)ankle-hindfoot scores.Results Twenty-on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 an average period of 36 months (12-58 months).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of infection,implant failure,nonunion or malunion.Solid union with a favorable alignment was obtained at an average of 12 weeks (10-14 weeks).The mean pre-operative AOFAS ankle-hindfoot score was 28 (15-39).While the score increased to 82 (70-94) one year after operations.But 2 patients underwent ankle arthrodesis correspondingly 18 months and 24 months post-operatively due to severely post-traumatic arthritis.Conclusion An early realignment reconstruction of the length and rotation of fibula and the congruity of ankle mortise may improve the ankle function and slow dow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traumatic arthritis for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malunited ankle fractures.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4月本院手术治疗(足母)外翻165例(210足).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共96例(128足),男21例,女75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5°~35°,平均30°,第1、2跖骨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2°~16°,平均14°.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基底楔形截骨术.B组:共55例(61足),男11例,女34例;年龄38~62岁,平均50岁.HVA 28°~44°,平均36°,IMA 14°~18°,平均16°.手术方法与A组相同,另加第2跖趾关节成形术.C组:共15例(21足),男10例,女5例;年龄64~82岁,平均73岁.HVA 45°~75°,平均60°,IMA 18°~20°,平均19°.手术方法采用Kell手术.[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d评分系统.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A组,优98足,良24足,可6足,优良率95.3%.平均HVA矫正18°,平均IMA矫正7°.B组,优46足,良12足,可3足,优良率95.1%.平均HVA矫正21°,平均IMA矫正8°.C组,优11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90.5%.平均HVA矫正42°,IMA无矫正.[结论](足母)外翻的病理基础主要为第1跖骨内翻的骨性畸形与(足母)收肌高度紧张挛缩的软组织畸形.手术应针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手术的设计应重点解除骨性与软组织的畸形.只要注意手术操作与手术方法,手术并发证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8.
带线锚钉治疗Ⅳ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的初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重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线锚钉修补治疗17例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男13例,女4例;年龄21~56岁,平均36.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不伴软组织缺损,关节活动受限.术前X线片及CT检查均可见外踝、后踝骨折,有明显外移的距骨,不伴内踝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Ⅳ度损伤,根据Danis-Weber分型均为C型.受伤至手术时间4~7 d,平均5.6 d.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6个月.X线片示17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8周.按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5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X线片测得术后内踝间隙为(3.16±0.37)mm,与术前(4.87±0.4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侧重力应力位下内踝间隙为(3.55±0.44)mm,与健侧(3.47±0.4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Ⅳ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内侧韧带结构.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报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 和疗效. 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49例,按Sanders分型:Ⅰ型6例,Ⅱ型15例,Ⅲ型28例.Ⅰ型行单纯跟骨外侧壁截骨,Ⅱ型根据有无高度丢失行距下关节原位或撑开植骨融合,Ⅲ型需同时行跟骨体部截骨或通过移植髂骨块宽度来纠正内外翻畸形.用多枚空心螺钉固定结合短腿石膏制动,确保关节融合. 结果 49例获得平均18.4个月随访,距下关节融合时间平均12.8周.术后的平均距跟高度、距骨倾斜角、距跟角、跟骨携带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从术前的平均25.7±4.3分提高至最后随访时的74.9±4.8分.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应以术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为基础,根据患足的畸形和患者的期望值选择个体化方案,进行跟骨外侧减压、矫正后足内外翻畸形并融合距下关节.  相似文献   
30.
2008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第11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上,来自瑞士的国际知名足踝外科专家BeatHintermann教授就踝关节骨折晚期问题(late problemsafter ankle fractures)的处理做了专题报告.他分析了常被忽视的、伴随骨折而发生的软组织损伤对踝关节预后的影响,并阐述了如何对踝关节骨折治疗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这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笔者有幸出席此次会议,特将该报告内容加以整理,供同道们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