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Ang-(1-7)抑制心肌肥厚作用机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 (1-7)]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 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IMP-1)mRNA的影响,探讨Ang-(1-7)抑制心肌肥厚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及[NE Ang- (1-7)]组,每组10只.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中MMP-1蛋白表达,采用 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TIMP-1基因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E组心肌细胞MM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NE Ang-(1-7)]组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NE组大鼠左心室TIMP-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 [NE Ang-(1-7)]组TIMP-1 mRNA表达降低(P<0.01). 结论: Ang-(1-7)具有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n=8):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苯那普利联用组。另外,取8只雄性8周龄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作为对照。大狼猩红-苦味酸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壁内血管周围胶在面积(PVC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左室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SHRSP的收缩压(SBP)、左室重量指数(LVMI)、CVF、PVCA及左室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较同龄的WKY显增高。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或联合治疗后SHRSP的LVMI、CVF、PVCA及左室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都显降低。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应用时的效果没有差异,而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显。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都能降低SHRSP的血压以及逆转其左室重塑,而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Ang(1~7)(10、100、1000 nmol/L)和ox-LDL[25、50、100 mg/L(蛋白质含量)]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并以A-779[Ang(1~7)特异性受体阻断剂,终浓度为100 nmol/L)]预处理,孵育24 h,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MCP-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使MCP-1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0.01);基础状态下,Ang(1~7)对MCP-1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对ox-LDL诱导MCP-1的表达增强有抑制作用(P<0.05~0.01);以A-779预处理后,Ang(1~7)的作用消失.结论 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升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24.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肌间质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心力衰竭的进展过程中,心室重构起主要作用。心室重构包括心肌实质重构和心肌间质重构,心肌间质重构是指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胶原网的量和组成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种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Zn^2 依赖的酶家族,心肌中的MMPs能够降解心脏中所有的基质成分,是心肌间质重构中基质降解的推动力量。MMPs的表达与活性受到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型抑制物等因子的调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调节MMPs的活性,可以改变心肌间质重构过程,从而最终改变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2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性治疗大鼠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目的:探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干预性治疗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干预性治疗组和心肌梗塞对照组。干预性治疗组予G-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5 d,并于第3 d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5 mg/kg腹腔注射复制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5 d,也于第3 d用ISO复制心肌梗塞模型。两组均于注射ISO后2周、4周将动物处死,取出心脏,病理检查大鼠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注射ISO后2周、4周,干预性治疗组心室肌疤痕组织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并可见到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结论:G-CSF能促进梗死后心肌组织再生,明显减少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范围,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尿酸(UA)的关系。方法:青年冠心病组(A组,≤45岁,75例)又分为单支(A1组,42例)、双支(A2组,16例)和3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组(A3组,17例)及对照组64例。测定UA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UA的关系,并从性别、既往病史、个人史、血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A2和A3组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0.05)。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还有肥胖、高甘油三酯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U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青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阻断剂(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blockade,ARB)联合醛固酮受体阻断剂(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ARA)治疗前后心房内及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的差异,通过调搏刺激研究治疗前后心房颤动的诱发率.[方法]联合ARB、ARA治疗9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连续病例6个月,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其治疗前后进行程序刺激并测定心传导系统的电生理差异.[结果]窦律及基础起搏情况下治疗前后的房内传导及房室传导无统计学差别;早搏刺激下治疗前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与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ARB)联合醛固酮受体阻断剂(ARA)治疗后,心房有效不应期延长(P<0.05)、相对不应期缩短(P<0.05)及房间传导时间缩短(P<0.05).同一组病例治疗后心房颤动的诱发率由原来的90%降至63%(P<0.05).[结论]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本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前的主要异常,联合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ARB)、醛固酮受体阻断剂(ARA)治疗后,可能通过改善心脏电重构而纠正心房颤动患者的这些电生理异常,从而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系统重构密切相关的有关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25例原发性高血压连续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分叉处内径(CAD),充血后肱动脉内经变化百分数(FM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6项指标,以上6项≥3项异常者分为组1,否则为组2,研究两组之间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结果]①心脏、血管重构明显的组1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达89%,与组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迷走神经调节有关的心率对Valsalva的反应及心率由卧位到立位的即刻反应两指标,两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③与交感神经调节有关的血压对站立的反应及血压对握力的反应两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者心血管重构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同时存在,本组73例重构明显者其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率高达89%,且迷走神经功能的损害似乎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纤维化过程中TGFβ1和其下游分子Smad7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4只随机分为2组,SHR22周龄组和SHR14周龄组,另14只WKY大鼠也分为WKY大鼠22周龄组和WKY大鼠14周龄组。在实验动物14周龄和22周龄时,分别测定血压、心室质量指数:以氯胺T法测定心肌羟脯氨酸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I型和Ⅲ型胶原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RT—PCR和Westem-blot测定心肌中TGFB。和其下游分子Smad7的表达。【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14周龄和22周龄时收缩压都显著高于同龄的WKY大鼠(P〈0.001),同时22周龄SHR的收缩压也比14周龄明显升高(P〈0.001)。与SHR14周龄组相比,SHR22周龄组的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羟脯氨酸的含量、I型和Ⅲ型胶原均明显增加(P〈0.01);在mRNA水平或蛋白水平,心肌中的TGFβ1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下调。【结论】在一定的时间窗内,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升高及心肌纤维化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发展,同时伴随着TGFβ1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