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3篇
  2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张灿  丁晓梅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5):523-524,544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较复杂.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心肌梗死及心衰的发生率更高,预后较差。B型钠尿肽(BNP)是一种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能够反映心脏功能的激素类物质.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均有显著的升高,本文综述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与血浆BNP浓度的关系.并评价BNP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治疗价值等。  相似文献   
22.
芒针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尿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芒针在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6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患者,分为芒针组和毫针组,每组30例,治疗穴位选取秩边和水道。芒针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2±9)岁,治疗予以芒针偶刺双侧穴位,并接电针仪30 min,频率3 Hz,治疗30 min;毫针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6±10)岁,治疗予毫针针刺双侧穴位后,留针30 min;两组的治疗频率都是隔日1次,在治疗2个月后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指标和尿路感染情况等指标,发掘芒针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意义。结果:(1)平衡膀胱达到的时间:芒针组(39.5±1.2) d,毫针组(46.5±2.1) d;两组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排尿日记比较,通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每日导尿次数、每次导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优于治疗前(P0.05);通过组间比较,在治疗后芒针组患者的每日导尿次数、每次导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等指标的改善优于毫针组(P0.05)。(3)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路感染情况均改善,芒针组的尿路感染改善率优于毫针组(P0.05)。(4)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比较:通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容量(VH2O),膀胱压力(pressure vesical,Pves),逼尿肌压力(pressure detrusor,Pdet),平均尿流速(Qave),最大尿流速(Qmax),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pliance,BC)等优于治疗前(P0.05);通过组间比较,在治疗后芒针组患者的VH_2O、Pves、Pdet、Qave、Qmax、BC等指标的改善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芒针在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状况、尿路感染和尿动力学方面要优于毫针针刺,对提高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S组采用主动脉开放时经体外循环机空氧混合器给予2.0%七氟烷,持续15min,C组无以上处理,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3 h(T2)、24 h(T3)采集颈内静脉血,离心10min,上清液置于EP管于-20℃保存。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对术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T1、T2和T3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和LDH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P<0.01)。S组患者cTnI水平在T3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1),CK在T2和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1和P<0.05),CK-MB在T1时间点显著低于C组(P<0.01),LDH在T1、T2和T3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P<0.01);2组患者手术中的一般情况及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以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气管切开术是用于解除咽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的一种急救手术,操作并不复杂,但由于小儿,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喉气管腔较小、软骨支架柔软易曲、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松弛和小儿咳嗽功能较差,病情变化迅速,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小儿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成人的2倍,手术效果的好坏与术后护理管理有着密切关系[1].本文总结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LAA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CISS分型分为载体动脉阻塞穿支组(A组,n=33)、动脉-动脉栓塞组(B组,n=10)、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C组,n=11)、混合机制组(D组,n=6);另选取同期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不同CISS分型LAA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性别、吸烟史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低于D组(P0.05);A组、C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低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D组(P0.05);A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C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无直线相关关系(rs=0.252,P0.05);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s=0.269,P0.05)。结论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无直线相关关系,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我国西部肺结核高疫情地区主动筛查发现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探索健康教育对纳入治疗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2017年9—12月在全国报告发病率最高的青海、贵州、广西、西藏、新疆5个省(自治区),各选择1个乡镇,对肺结核主动筛查项目中发现的149例肺结核患者,分别于诊断后进行10min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面对面访问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及收入情况、医疗支出情况、前往肺结核定点医院交通方式及费用,以及诊断后即刻、进行10min健康教育后纳入对象的治疗意愿情况,不愿意接受治疗的原因等。干预前后两次调查均发出149份问卷,收回149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均为100.00%。分析健康教育前后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的改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健康教育后影响患者纳入治疗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前,主动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为78.52%(117/149),10min健康教育后提高至85.23%(127/149)。经10min健康教育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贵州(0,0/39)相比,青海(29.41%,10/34)、广西(26.09%,6/23)、新疆(15.62%,5/32)的患者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18.13,P<0.001);与<65岁患者(2.44%,1/41)相比,≥65岁患者(19.44%,21/108)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6.83,P=0.009);与往返定点医院时间≤30min的患者(8.43%,7/83)相比,往返时间>30min的患者(22.73%,15/66)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5.97,P=0.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的患者(OR=10.18,95%CI:1.31~79.38;Wald χ 2=4.91,P=0.030)及往返定点医院所需时间>30min的患者(OR=3.36,95%CI:1.25~9.02;Wald χ 2=5.78,P=0.020)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 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纳入治疗率有明显效果,以村医入户方式效果较为明显;应重点关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往返治疗点时间较长患者的纳入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MI)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甘丙肽(GAL)和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水平。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95例,参照WHO推荐的亚洲成年人肥胖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71,19.0 kg/m2≤BMI<25.0 kg/m2)、糖尿病超重组(n=70,25.0 kg/m2≤BMI<30.0 kg/m2)、糖尿病肥胖组(n=54,BMI≥30.0 kg/m2);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的血清GAL、AgRP水平以及其他临床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清GAL、AgRP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肥胖组血清GAL水平高于糖尿病超重组,糖尿病超重组血清GAL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组血清GA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肥胖组血清AgRP水平低于糖尿病超重组,糖尿病超重组血清AgRP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血清Ag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水平与BMI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Ln(HOMA-IR)〕呈线性正相关(P<0.05),与血清空腹胰岛素〔Ln(FINS)〕、AgRP水平呈线性负相关(P<0.05);血清AgRP水平与BMI及血清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AL水平呈线性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Ln(HOMA-IR)及血清HbA1c、Ln(FINS)、AgRP水平是血清GAL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BMI及血清TG、ALT、GAL水平是血清AgRP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血清GAL水平升高、血清AgRP水平降低,GAL和AgRP可能共同参与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两种消毒方式对壳聚糖水凝胶温敏性能及缓释性能的影响,为壳聚糖水凝胶临床应用前消毒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在制备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前,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消毒处理。(1)传统组:高压蒸汽消毒壳聚糖-醋酸溶液;(2)改良组:高压蒸汽消毒壳聚糖粉末。检测两组凝胶的成胶时间、旋转粘度;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及截面形貌;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特征性吸收峰;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型蛋白,观测体外缓释性能;SDS-PAGE检测缓释后的蛋白完整性。结果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 结果37℃时,传统组成胶时间明显长于改良组(t= 61.677,P= 0.000);改良组的旋转粘度在37℃时达15 000 mPa.s,传统组37℃时粘度为1560 mPa.s,40℃时上升至11 500 mPa.s;两组凝胶表面致密完整,截面均呈三维立体网状多孔结构,传统组孔隙大于改良组;两实验组与未消毒壳聚糖的吸收光谱基本一致;两组均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改良组缓释性能更佳(t= 61.415,P= 0.000),且释放出的模型蛋白分子结构完整。 结论采用改良消毒方式的壳聚糖水凝胶成胶时间更短,温敏性能更佳,缓释性能良好,且与传统组一样能保持缓释蛋白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抢救所用的时间、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56.77±2.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3.89±3.12)min(P<0.01);急诊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对照组为(85.3±5.5)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42.2±3.1)min(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与对照组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对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0.
<正>1 病例报告患者,53岁,因子宫颈癌外院术后放化疗后14年+,发现盆腔包块2天,于2021年5月24日在本院就诊。14年前患者因子宫颈低分化鳞癌ⅡA期(FIGO 2009)于外院就诊,并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完成6周期化疗(具体不详),25次盆腔外照射(1.8 Gy/f)及后装放疗4次(高度危险临床靶区:6 Gy/f, 中度危险临床靶区:5 Gy/f),末次放疗时间为2006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