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9篇
  3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激素使用问题。方法 对40例合并糖尿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用含泼尼松(PDN)的方案进行化疗,比较使用PDN前后的血糖变化,调整降糖药物,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 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6.1±1.3)mmol/L,化疗后血糖(6.5±1.2)mmol/L,化疗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过程中降糖药用量略增加;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常规使用PDN。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肺良性病变与肺癌组织中的差异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NSCLC生长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手术切除的60份肺癌组织与30份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63 %,38/60)和MVD(45.13±10.27)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27 %,8/30,33±6.49)(P<0.05,P<0.01);VEGF表达、MVD计数分别与NSCLC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P<0.01)、TNM分期(P<0.05,P<0.01)密切相关;与VEGF阴性相比,VEGF阳性者NSCLC组织中MVD显著增高(P<0.05);生存分析显示:VEGF阳性表达与生存期呈明显负相关(P<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VEGF表达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P<0.01)。结论 VEGF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是促进肺癌生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erum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s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NSCL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0例初治NSCLC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者sVEGF的含量。结果NSCLC患者sVEGF平均含量为888.4±131.8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51.3±48.6pg/ml(P<0.01)。不同临床分期间sVEG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sVEGF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sVEGF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一个可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4.
鞠曹云  张灿 《药学进展》2016,(4):250-260
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难治愈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而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材料的设计。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的载体材料能使载体实现靶向功能,将药物定位浓集于病灶部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效低毒的作用。基于不同的靶向策略,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响应肿瘤微环境的靶向,综述了近年来一些新型纳米载体材料的设计,为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主要根据前世着作和个人临床实践, 概括了治疗温病的原则与治疗方法, 包括解表法、和解法、化湿法、清热法、攻下法、开窍法、熄风法、滋阴法等。以上这8种方法是治疗温病最基本的方法, 在运用上, 各具特殊的作用, 但在临床时, 又当根据疾病的复杂情况, 或单用一法, 或二法三法合用, 在运用时, 必须随机应变, 灵活加减, 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分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运用必要性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患者76例为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 (n=38) 及喉罩组 (n=38) , 气管插管组患者一次性气管导管, 喉罩组采用I-GEL喉罩, 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T1) 、插管 (罩) 即刻 (T2) 、气腹即刻 (T3) 、气腹后10 min (T4) 、停止气腹 (T5) 、拔管 (罩) 即刻 (T6) 6个时点的HR、MAP、PETCO2、苏醒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喉罩组各个时点的HR、MAP值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2组患异者PETCO2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喉罩组的苏醒时间为 (5.12±3.82) min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的 (10.14±4.15) min (P<0.05) ;I-GEL喉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气管插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 (P<0.05)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 采用I-GEL喉罩, 诱导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术后苏醒时间短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术中通气状况良好, 安全性较高, 且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具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S组采用主动脉开放时经体外循环机空氧混合器给予2.0%七氟烷,持续15min,C组无以上处理,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3 h(T2)、24 h(T3)采集颈内静脉血,离心10min,上清液置于EP管于-20℃保存。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对术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T1、T2和T3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和LDH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P<0.01)。S组患者cTnI水平在T3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1),CK在T2和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1和P<0.05),CK-MB在T1时间点显著低于C组(P<0.01),LDH在T1、T2和T3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P<0.01);2组患者手术中的一般情况及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以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老年带管患者的管道安全管理理论框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25名老年带管患者及12名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调取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内28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资料。结果析出核心范畴管道风险预控管理,构建老年患者管道风险预控管理理论框架,提出认知因素、管道因素、护理因素3个原因要素,参与照护、双向沟通、创新行为、预控方案、人才塑造5个管理策略,1个结果目标。结论老年患者管道风险预控管理理论框架的研究,为制订管道护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老年带管患者的安全研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
乳牙牙体充填修复材料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牙牙体充填是去除龋蚀的病变组织,制备成一定的洞型,用牙科充填材料恢复牙体形态和正常生理功能,从而避免因龋引起并发病,维持牙列完整性,以保证乳牙正常替换及颌骨正常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口腔材料学的发展,用于乳牙的充填材料种类日益增多,因此熟悉各类材料的性能特点、治疗方法及操作要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0.
洛铂诱导顺铂耐药卵巢癌SKOV3/ DDP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萍萍  张灿珍  王羽丰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1):829-832,894
 目的 探讨洛铂体外诱导人卵巢癌顺铂耐药SKOV3/DDP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洛铂对SKOV3/DDP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与其亲本细胞SKOV3(敏感株)相比较;进一步通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SKOV3/DDP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洛铂作用SK0V3/DDP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模式受到抑制,与SKOV3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定浓度的SKOV3/DDP作用一定时间,可诱导SKOV3/DDP细胞发生凋亡;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发现洛铂作用首先引起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洛铂通过诱导凋亡而抑制体外培养的SKOV3/DDP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细胞G0/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