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09篇
  免费   7956篇
  国内免费   9623篇
耳鼻咽喉   2421篇
儿科学   1223篇
妇产科学   1826篇
基础医学   11953篇
口腔科学   4921篇
临床医学   37625篇
内科学   12899篇
皮肤病学   1752篇
神经病学   3473篇
特种医学   88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4篇
外科学   18510篇
综合类   54618篇
预防医学   22466篇
眼科学   2011篇
药学   21936篇
  276篇
中国医学   10831篇
肿瘤学   5147篇
  2024年   786篇
  2023年   2599篇
  2022年   2868篇
  2021年   3585篇
  2020年   4261篇
  2019年   3766篇
  2018年   2120篇
  2017年   3179篇
  2016年   4098篇
  2015年   5336篇
  2014年   10013篇
  2013年   9880篇
  2012年   13696篇
  2011年   15638篇
  2010年   13830篇
  2009年   13973篇
  2008年   18066篇
  2007年   15346篇
  2006年   14173篇
  2005年   17226篇
  2004年   11071篇
  2003年   8436篇
  2002年   6060篇
  2001年   4814篇
  2000年   3337篇
  1999年   2646篇
  1998年   1990篇
  1997年   1892篇
  1996年   1576篇
  1995年   1403篇
  1994年   1237篇
  1993年   720篇
  1992年   708篇
  1991年   660篇
  1990年   613篇
  1989年   675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70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什么是"房树人测验"?"房树人测验"是投射测验中绘画测验的一种,最初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巴克(Buck.J.N),1948年他将自己的见解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房树人测验"在心理咨询中适用的范围较广,不仅可用于群体测验也可以用于个体测验。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 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盆腔腹膜关闭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54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行盆底腹膜关闭患者和57例未行盆底腹膜关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盆腔腹膜关闭组与盆腔腹膜未关闭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腹膜关闭组中8例患者发生短期并发症;6例患者发生中期并发症;14例患者发生远期并发症,均为肠梗阻。盆腔腹膜未关闭组中31例患者发生短期并发症,28例患者发生中期并发症,36例患者发生远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疗好转。Coxs回归模型分析提示,盆腔腹膜是否关闭是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指标。结论:腹腔镜Miles术中行盆底腹膜关闭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3例色素性痒疹(PP)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PP为少见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复发性、瘙痒性红斑、丘疹及大量网状或斑状色素沉着为特征,而病理表现为一个演变过程,临床常易被误诊。本病治疗首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波窄谱紫外线和异维A酸可以做为有效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26.
口内扫描技术已成为当前数字化口腔医疗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临床应用也愈加广泛。该文梳理口内扫描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目前常用口内扫描仪技术原理进行分类介绍,并简要讲解该技术在口腔医学不同领域数字化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
中医特色技术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主要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敷熨、熏洗、功法等,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易于推广等特点,在防病治病、减轻医疗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缺乏客观、有效、真实的循证证据是中医特色技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特色技术的传承、创新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患者男,73岁,弥漫性红色丘疹、斑块10个月。躯干、上肢弥漫性鲜红色丘疹,大部分丘疹融合成斑块,边缘隆起,排列成环状,部分融合成网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真皮浅层见栅栏状肉芽肿形成,并见多核巨细胞形成,血管及附属器周围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阿新蓝染色阴性。诊断:环状肉芽肿。给予口服阿维A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外用卤米松乳膏等治疗后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9.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2,(4):F0003-F0003
本刊为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编的激光医学专业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是激光医学临床与基础,光生物医学和医用光/激光设备与技术研究工作者,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及理科、工科领域,本刊办刊宗旨是推广与激光医学及光生物医学有关的科研和技术成果,为提高我国该领域技术水平服务。本刊自1994年起被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30.
学者们对动脉血管的研究常聚焦在血管内膜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而很少关注血管外膜的免疫反应及其对疾病病程的影响。前期研究发现,老龄的ApoE-/-小鼠动脉外膜出现免疫细胞的有序集聚,形成类似淋巴结的异位淋巴组织,称之为动脉三级淋巴组织(ATLO),其形成对内膜As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ATLO的发现及研究为As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并为其他疾病状况下三级淋巴组织(TLO)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阐明TLO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其在其他疾病中的临床运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