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8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28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947篇
预防医学   20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77篇
  3篇
中国医学   73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对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洼田饮水试验(WST)评价吞咽功能,使用Flex comp系统采集图像检查吞咽过程及sEMG波幅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GUSS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WST评分、吞咽时间、hs-CRP水平、IL-6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可改善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吞咽功能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神经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精神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7.7%,对照组分别为36.2%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本文从临床路径的概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筛查和评估、临床路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临床路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临床路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科接受治疗的6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吞咽训练组33例和肌电生物反馈组32例。吞咽训练组采用吞咽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及视频吞咽造影功能障碍量表(VDS)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测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SA及VDS评分均降低(P<0.05),肌电生物反馈组降低更明显(P<0.05)。肌电生物反馈组有效率高于吞咽训练组(87.5%比60.6%,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给老年痴呆病患吞咽障碍所带来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科研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07—2013-07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病患,随机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有侧重性地运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则运用常规化的护理手段,两个小组护理两周后给予吞咽功能的评估,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之后的总有效率是90.0%,对照组护理之后的总有效率是56.7%,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合并吞咽障碍病患予以适当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病患的营养保健水平,克服吞咽障碍,达到自主摄取食物的预期治疗目标,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康复有着极为关键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9.
早期导尿管球囊扩张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方法 将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扩张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扩张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管球囊扩张环咽肌、冰水注入球囊刺激咽喉部.结果 扩张组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吞咽功能康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采取尿管球囊扩张联合冰刺激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次后利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比较临床疗效。结果:VFSS评分2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观察组为91.43%,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