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0-2001年四川省地氟病重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古蔺县是四川省燃煤型地氟病重病区,也是全国燃煤型地氟病监测点。为了掌握该县病情变化趋势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按照全国《地氟病监测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现将2000年和2001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牛娜  程丽  刘乾 《现代肿瘤医学》2014,(7):1658-1662
目的:研究ING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member 4)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例卵巢组织中ING4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80例卵巢组织ING4 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卵巢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阶梯性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NG4蛋白的表达随着FIGO分期升高和组织学分级的降低表达减弱,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ING4蛋白表达减弱,患者生存时间减少。RT-PCR:ING4 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高于卵巢癌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 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ING4蛋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具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和评估临床预后,同时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古蔺县地氟病变化趋势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方法1991-2007年每年监测1次病区粮食、辣椒氟含量、儿童氟斑牙、儿童尿氟及病区改灶降氟措施完成和使用情况。结果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17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氟斑牙指数下降了41.45%;尿氟呈下降趋势,均值波动在1.39~3.90 mg/L之间,其中以1999-2003年间最高;氟骨症2006年检出22.10%,X线检出率为44.23%;玉米、辣椒氟含量严重超出国家标准,单份样品达2 058.25 mg/Kg;实施改灶后,空气氟明显下降,日均浓度多数达到国家标准;古蔺病区改灶完成率为41.64%。结论古蔺地氟病病情明显下降,但危害仍严重,急需加强改灶降氟措施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4.
警察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天津市警察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在天津市公安医院接受体格检查的2 008名警察进行横断面调查,计算MS的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008名警察MS患病275例,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3.7%(男性14.1%、女性2.7%),12.3%(男性12.6%,女性3.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表明,男性(OR=7.483,95%CI=1.023~54.749)、年龄增加(OR=1.037,95%CI=1.021~1.052)、睡觉打鼾(OR=1.880,95%CI=1.414~2.500)、病前发生应激事件(OR=2.175,95%CI=1.576~3.002)为MS的危险因素。结论警察为MS高危人群,男性、年龄增加、睡觉打鼾和病前发生应激事件是代谢综合征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26.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营养不良降低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率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营养不良与肿瘤转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肿瘤浸润和转移率越高,营养不良程度越重,浸润和转移程度越重,同时随着肿瘤的转移,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增大,最终使患者病死率增加。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根本原因是营养摄入减少和消耗增加。瘤体本身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肿瘤造成的代谢紊乱,瘤细胞分泌的多种炎症因子,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及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因素都与患者营养不良有关。而营养不良促进肿瘤转移,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肿瘤患者存在的免疫功能受损、炎性反应、瘦素水平下降、血管生成素样蛋白、肿瘤细胞自噬等有关。对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可降低肿瘤转移的风险,防止肿瘤转移可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而对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浸润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
山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山东省X射线影像诊断应用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估算全省的X射线影像诊断的应用频度,为X射线装置的配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典型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0个地级市的32家医疗机构作为样本医院,调查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及受检者的年龄、性别、检查类型和检查部位等信息,分析X射线应用项目的分布情况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估。结果 共有受检者14 694 085例,抽取的样本中男女比例并非完全均匀。共收集2016年的X射线影像诊断信息2 099 155条,常规X射线摄影应用频度最高,占59.49%;其次为CT检查,占28.34%;且两类检查的频度呈随年龄增加的趋势。在常规X射线诊断检查和CT检查的总频度中,三级医院所占比例最高,达52.13%;二级医院较低,占30.09%;一级医院最低,为17.77%。常规X射线摄影中的胸部摄影占比最高,占32.79%;CT检查中的颅脑检查占比最高,为10.07%。透视检查、乳腺摄影和牙科摄影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一级医院主要以X射线摄影为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常规X射线诊断项目(包含常规X射线摄影、透视造影、牙科摄影和乳腺摄影)的应用频度与设备量、门急诊量、三级医院呈现正相关(t=4.334、3.615、2.339,P<0.05),CT检查与设备量和住院量呈现正相关(t=2.167、2.595,P<0.05)。通过估算,山东省常规X射线诊断和CT照射检查的检查频度分别491.17人次/千人口和258.17人次/千人口。结论 山东省X射线照射频度较"九五"期间显著增长,各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医疗照射防护,降低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整理我院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分析CT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效果以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将其作为合并组,并将53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组,两组患者都进行CT平扫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合并组中,出现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分别为66.3%、52.83%、22.64%及73.58%。结核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例分别为28.30%、15.09%、7.51%、45.28%。对比两组指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结果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能够通过CT影像学检查看出差别,CT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的确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血液过滤联合治疗前后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的实验变化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0月在实验室中的小型猪32只,随机将这些小型猪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9只。对照组13只,按照两组小型猪的重量分别为其提供1.2g的D-氨基半乳糖,治疗组在48h后为小型猪提供血浆置换与血液过滤联合治疗,对照组中的小型猪没有使用任何手术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小型猪在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人工肝治疗后,治疗组中小型猪的生存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间段,治疗组小型猪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8(IL-8)、白介素细胞-6(IL-6)有短暂性减少,和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工肝进行1次治疗,可以暂时使炎性因子减少,控制急性肝衰竭发展,但不能阻止病情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高,晚期治疗手段有限。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包括VEGFR-2拮抗剂、抗HER-2抗体)和免疫治疗药物(如抗CTLA-4抗体、抗PD-1/PD-L1抗体)的问世,晚期胃癌的疗效得到提升。目前研究较多的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相关临床数据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究竟哪些因素影响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 CPI)免疫治疗的疗效,且如何选择获益人群以及建立预后评价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全身化疗、肠道菌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EB病毒、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7个方面阐述影响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效果的因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