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0篇
  免费   979篇
  国内免费   1089篇
耳鼻咽喉   292篇
儿科学   424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1578篇
口腔科学   222篇
临床医学   1546篇
内科学   1463篇
皮肤病学   372篇
神经病学   401篇
特种医学   2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25篇
综合类   3200篇
预防医学   1032篇
眼科学   266篇
药学   947篇
  30篇
中国医学   226篇
肿瘤学   1287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821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688篇
  2008年   856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841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摘要】 报道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家族性黑棘皮病1家系。先证者女,4岁,自1周岁时,颈部、腹部出现黑色斑片,近年来逐渐扩大至唇周、躯干前部。腹部皮肤全反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见乳头环下延扭曲及沟壑结构,乳头环内可见中高折光颗粒结构。先证者父亲及祖母既往有类似病史,但随着年龄增长色素沉着自发性消退,仅有局部皮纹增粗。采集先证者及父母、祖母外周血,对先证者外周血DNA行Panel靶向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FGFR3基因14号外显子c.1949A>C(p.Lys650Thr)错义突变,Sanger测序验证证实先证者及其父亲和祖母均存在此突变。诊断:家族性黑棘皮病。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高黏性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分子流行特征,为临床控制此类细菌的传播提供实验室资料。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9年5月某教学医院临床患者首次分离的HMKP,PCR扩增6种常见高毒力血清型基因K1、K2、K5、K20、K54、K57,9个毒力基因rmpA、kfu、Aerobactin、iroN、entB、ybtS、fimH、mrkD、allS,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共收集63株HMKP,标本主要来自急诊ICU和神经内科ICU,两者共占33.33%(21/63);痰液标本占比最高,为50.79%(32/63),其次为血液标本,占20.63%(13/63)。HMKP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均敏感。血清分型以K1和K2型为主,分别占39.68%和30.16%。K1型的毒力基因携带模式以rmpA+Kfu+Aer+iroN+entB+ybtS+fimH+mrkD+allS为主,占92.00%,K2型以rmpA+Aer+iroN+entB+fimH+mrkD为主,占47.37%。主要的ST分型有ST23型21株,ST86型7株,ST65型4株,ST218型4株。结论 HMKP在医院内多引起重症监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应当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和实施长期的监测来控制HMKP菌株在这些病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P-CHB)HBV前C/BCP突变/准种及其与HBeAg、HBV DNA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断面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20例eP-CHB患者进行前C/BCP突变检测,其中24例患者进行前C/BCP区扩增、克隆,同步检测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分析前C/BCP突变/准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HBe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 结果220例eP-CHB患者中,HBV前C/BCP总突变率为70.0%(154/220),前C/BCP共同突变率为18.2%(40/220),前C突变率为30.9%(68/220),BCP突变率为57.3%(126/220)。HBV DNA≥ 5 lgIU/ml患者上述4种突变检出率均高于HBV DNA< 5 lgIU/ml者,其中前C/BCP总突变和BCP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09、P = 0.016,χ2 = 5.081、P = 0.024)。HBeAg水平越低(< 500 COI、500~1 000 COI和> 1 000 COI共3组患者比较),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738、17.291、16.263、22.164,P均< 0.001)。HBV DNA≥ 5 lgIU/ml患者中,HBeAg水平越低,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503、19.654、16.727、29.119,P < 0.001)。准种检测中,前C区高突变组患者HBeAg水平低于低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230、P = 0.017),前C、BCP高突变组与低突变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24、P = 0.462,t = 0.893、P = 0.317)。 结论eP-CHB患者中仍存在广泛的前C/BCP突变。高HBV DNA、低HBeAg表达者,前C和BCP突变的发生率较高;前C区突变株在准种中比率高者更影响HBeAg的表达。推测前C/BCP突变可能是eP-CHB出现低HBeAg、高HBV DNA,并导致抗病毒治疗停药后易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对人Mcl-1基因启动子区结合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Gene Bank数据库中获取人Mcl-1基因5'调控区,使用在线软件JASPAR对该序列可能存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结果:Relative profile score threshold在85%、90%、95%和100%时,该序列存在1700、1147、368和32个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含Arid3a,Atoh1,ETV6,Gata1,GATA3,KLF5,LMX1A,LMX1B,MZF1,Prrx2,SPI1,TBX4,USF1,YY1,ZEB1等。结论:人Mcl-1基因5'调控区存在多种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这些转录因子大多与肿瘤发生,红细胞生成及神经发育等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影响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形成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对LA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LA患者作为LA组和73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生化检测。对照组70例、LA组131例患者进行MTHFR的2个基因C667T及A1298CPCR扩增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5%CI:1.877~5.134,P=0.000)、高血压(95%CI:1.223~4.631,P=0.011)、同型半胱氨酸(95%CI:1.647~6.090,P=0.001)为LA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患者C677T不同基因分型和碱基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298C不同基因分型和碱基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与MTHFR C667T基因多态性无相关,MTHFR A1298C基因突变可能与LA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行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检测的16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收集同期160名自愿接受上述基因检测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2种位点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基因型为:CC 72例,CT 64例,TT 24例;对照组为:CC 78例,CT 69例,TT 13例。胃癌组患者MTHFR基因A1298C位点的基因型为:AA 58例,AC 84例,CC 18例;对照组为:AA 62例,AC 77例,CC 21例。2组C677T位点及A1298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额颞叶痴呆是一种隐匿起病、进行性的神经变性性疾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早发型痴呆类型,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近年来,额颞叶痴呆的基因研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目前已证实7种单基因突变可导致额颞叶痴呆。其中MAPT基因是最早被发现与额颞叶痴呆有关的致病基因,也是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致病基因。本文将就MAPT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突变类型、动物模型、未来治疗方向在额颞叶痴呆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正>研究者凭借对端粒的功能和维持机制的阐述在2009年获得了诺贝医学奖[1],这些研究者发现了端粒是一段位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复合体,通过防止染色体的末端融合来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端粒酶通过对端粒的损伤后修复来维持端粒的稳定。在这篇综述中,阐述的是这些发现在肿瘤中的应用。在人体细胞中,限制细胞生长的两个机制:衰老和生长停滞是防止癌症的有效机制,当平均端粒长度达到大约5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CL)整合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了解其流行特点,为医院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保存临床CRECL 15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整合子、可变区、MLST和碳青霉烯酶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可变区阳性、七对管家基因和碳青霉烯酶的菌株DNA测序,所得数据与数据库比对分析。结果 15株CRECLⅠ类整合子阳性检出率80.0%(12/15),未检出II类及III类整合子;全部CRECL菌株均扩增出可变区,其中11株检测出耐药基因盒,分别为aacA 4-cr、blaOXA30、CatB 3、ARR-3、QacEdelta 1共5种;15株CRECL菌株检出5种序列分型(ST),其中11株为ST 93型,其余为ST 167型、ST 1108型、ST 136型、ST 4型;12株菌株检测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DM-1)。结论Ⅰ类整合子与阴沟肠杆菌耐药存在相关性,可能在耐药基因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医院CRECL整合子阳性菌株检出率较高;ST型主要为ST 93型,整合子阳性菌株及NDM-1与ST型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