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509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31篇
外科学   203篇
综合类   839篇
预防医学   209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935篇
中国医学   219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郭楼英 《护理研究》2004,18(1):160-160
为了杜绝不合格及伪劣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入我院,确保病人的使用安全,2000年1月-2003年7月分别对不同批号及各种型号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不同针头配药对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如何将药物安全、及时、准确地注入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静脉输液时 ,液体中常加入多种药物 ,由于反复穿刺瓶塞 ,致使大量的微粒混入液体中 ,甚至有肉眼可见的橡皮塞。微粒在血液循环中作为异物 ,不能被代谢吸收 ,故对人体存在潜在而持久的危害性。输入体内的微粒越大 ,数量越多 ,对人体的危害性就越严重[1] 。为减少配药过程中液体的橡胶污染 ,我们对不同形状的针头配药形成的橡胶微粒污染进行了观察 ,旨在为临床静脉输液选择最佳的加药方式。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非功能部位应用白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优势。方法以异体皮为载体,将自体刃厚皮片制作成微粒皮后均匀地移植于创面,术后结合rhGH治疗,观察烧伤非功能部位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修复质量。结果14例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3.0±5.2)d,其中8例随访2年,移植区皮肤较平整、颜色呈灰褐或淡红色,质软、收缩少。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非功能部位应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结合术后rhGH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纳米又称为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1 nm=10^-9m).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在0.1~100.0 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后,产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科学家们发现,物质在加工到100 nm以下时,往往会产生许多既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世界的神奇变化,即产生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以及由这些效应引起的与传统材料所不同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纳米技术涉及面十分广泛,已辐射多个学科.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虽然它还处于发展初期,但纳米医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时代已经到来.纳米技术已经对生物医学检测系统产生影响,其中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和不同成分的纳米微粒对生物医学检测水平也将产生根本的变化.而纳米微粒和生物分子轭合物的制备方法在不断更新,生物连接制备的纳米粒子也在逐渐商品化,亦将对检验医学同样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微粒皮复合人工真皮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用于修复大鼠背部巨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32只8周龄SD大鼠,制备鼠背巨大创面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人工真皮组(B组)、微粒皮组(C组)及组织工程皮肤组(D组)。B、C、D组大鼠分别以打孔拉网的人工真皮、自体原位微粒皮移植物、自体原位微粒皮复合人工真皮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物修复创面,A组创面仅覆盖油纱布。观察术后第1、3、5周时的创面愈合情况;通过CK15及CD2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对鼠背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后镜下观察,并结合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解创面真皮层的愈合质量。结果:D组大鼠背部创面的修复效果最佳,术后第5周时创面已基本愈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组大鼠ESCs逐渐向表皮层迁移并参与创面的愈合;D组真皮层的厚度大于其余3组(P0.01),D组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整齐。结论:微粒皮复合人工真皮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用于创面修复的效果优于微粒皮及人工真皮。  相似文献   
26.
香烟烟雾可吸入微粒对大鼠支气管肺组织的氧化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可吸入微粒对支气管肺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采集并分析香烟可吸入微粒后,染毒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及肺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香烟组的病理改变以炎症为主,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结论香烟烟雾可吸入微粒对大鼠气道及肺组织的刺激引发炎性反应,而活性氧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其致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考察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差异,并研究其对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盐酸氨溴索注射剂为模型药物,采用显微镜计数法和光子相关光度法检测4个厂家盐酸氨溴索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和分布。取大鼠复制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与正常组,每组再分为8小组,每小组10只,依次尾iv给予生理盐水、4个厂家的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和粒径为0.5、2.5、25μm的聚苯乙烯微球,给药量为250μl。正常大鼠依次记为CN、CA、CB、CC、CD、CE、CF、CG组,模型大鼠依次记为RN、RA、RB、RC、RD、RE、RF、RG组。给药后20 min检测各组大鼠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速度(BFVV)和微静脉管径(DV)。结果:4个厂家的盐酸氨溴索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但0.5~2.5μm的不溶性微粒数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状态下,与CN组比较,除CG组外其余各组大鼠BFVV明显减小,CB、CD、CE、CF组大鼠DV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E、CF、CG组微循环效果与粒径大小呈负相关。在LIR状态下,与RN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BFVV明显减小,RB、RD组大鼠DV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4个厂家盐酸氨溴索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数量虽然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但小粒径的不溶性微粒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不溶性微粒对微循环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LIR状态下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8.
马旭东  陈炜  杜光 《医药导报》2015,(2):279-281
目的探讨与分析滥用静脉输液的危害,提出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影响静脉输液的安全因素及其原因,并总结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的对策。结果引起静脉输液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并发症、以输液为载体带来的问题和交叉感染四方面。临床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宣传教育,减少输液微粒污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建立安全输液规范制度,以保证输液的安全。结论滥用静脉输液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建议医生和患者理性看待输液,谨慎选择输液,同时加强输液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9.
输注环境的空气污染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临床静脉输注过程中的环境空气污染情况及其净化对策进行了献检索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医院的病房含菌量与尘埃量均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很远。在此环境下进行输液处置并与净化环境对照比较,其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计数、含菌量与热原含量均具显性差异(P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 membrane microparticles,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的释放量,确定制备PMP时凝血酶的最佳应用浓度。以体外培养HUVEC为载体,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浓度的PMP对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2、1.5、1.0和0.5U/ml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后PMP的释放率分别为28.7、47.7、50.1和43.9%;HUVEC的增殖与PMP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0.3倍;10μl/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的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0.5倍,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MP能抑制HUVEC的凋亡,40μg/mlPMP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9±0.4)%,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9.4±0.5)%(p〈0.05)。VEGF(10μl/ml)对HUVEC细胞的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其凋亡率为(8.0±0.8)%。结论:用1U/ml的凝血酶刺激血小板释放的PMP较为均一,且释放量最大,可促进HUVEC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