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3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 观察不同张应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胶元纤维合成总量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HPDLF在自行开发的膜式动态张应力-体外细胞培养研究体系中进行16h、24h和32h3个时段的不同张应力加载,以^3H—Proline掺入法检测其胶元纤维合成总量。结果 动态张应力组奎(5kPa-2.5kPa-5kPa)HPDLF胶元纤维合成总量的增加最为明显,其次依次为对照组、静张应力组、动态张应力组1(5kPa-0kPa-5kPa).结论 不同频动范围的动态张应力对HPDLF胶元纤维合成总量的影响截然不同,适当频动范围的动态张应力能更有效地促进胶元纤维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2.
骨质疏松老年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对老年大鼠牙移动的影响。方法82只三月龄雌性未育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和健康对照组(各42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0、1、3、5、7、10和14d加力组。测量不同加力时间段牙移动距离,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酶组织化学染色计数破骨细胞。结果骨质疏松组牙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都大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大鼠牙移动第一快速期比对照组长,且移动距离更大,停滞期比对照组短。破骨细胞数量和转化聚集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会加速老年大鼠牙移动。  相似文献   
173.
【目的】观察Nd:YAG激光与氟涂料处理后牙釉质脱矿的形态学改变。【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在人工口腔模型中7 d的经Nd:YAG激光照射、氟涂料涂布和未经任何处理的牙釉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扫描显微镜观察,涂氟组釉质表面再矿化沉积物最多、光照组其次,对照组最少。偏光显微镜观察,涂氟组再矿化层最厚,而光照组脱矿区最薄,对照组脱矿层最厚。【结论】Nd:YAG激光可阻止酸性代谢产物对釉质的入侵,氟涂料可促进釉质的再矿化。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讨改良案例教学法(CBL)在口腔医学研究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课程时间安排,将该院21名2016级硕士研究生纳入CBL组,将20名2013级八年制学生纳入传统教学组.改良CBL包括临床病例检查分析、颞下颌关节弹响分析、咬合关系的转移与分析及上颌稳定咬合板的调等内容,传统教学则以架操作为基础的理论讲授为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CBL组的学生临床思维模式自评问卷各项目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其中"用学思维分析自身专业问题"及"调整固有的临床问题诊断思路"项目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L组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各项目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其中"提高对咬合、咀嚼肌群、颞下颌关节等相关疾病的诊治能力"及"提高对临床问题的系统性诊断能力"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相比,改良CBL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内化学知识,提升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5.
目的:研究生长高峰前期及后期,不同矢状骨面型,上颌骨生长方向的变化。方法:根据颈椎发育分期,选取处于CVS1、CVS2的96例及处于CVS5、CVS6的83例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生长高峰前期,骨性Ⅰ类32例、Ⅱ类33例、Ⅲ类31例;生长高峰后期,骨性Ⅰ类29例、Ⅱ类29例、Ⅲ类25例,均有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片,通过测量∠SN-C轴(θ),来研究矢状骨面型的上颌骨生长方向及生长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①生长高峰前期组,骨性Ⅱ类C轴角(θ)均值为47.14°,Ⅲ类为47.37°,Ⅰ类为48.42°,其中Ⅱ类C轴角与Ⅰ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ⅠⅡ〈0.05)。②生长高峰后期组,骨性Ⅲ类C轴角均值49.95°,骨性Ⅰ类为48.88°,骨性Ⅱ类为48.25°,骨性Ⅱ、Ⅲ类之间C轴角有统计学差异(PⅡⅢ〈0.01)。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性Ⅲ类C轴角平均增幅为2.59°(P〈0.005),骨性Ⅱ类平均增幅为1.11°,骨性Ⅰ类为0.46°,骨性Ⅲ类C轴角明显增大,生长高峰前后期,C轴角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在生长过程中,骨性Ⅱ、Ⅲ类上颌骨垂直向生长明显,尤其是Ⅲ类,因此应在生长高峰期开始注意垂直距离的控制。②骨性Ⅱ类在高峰前期主要是矢状向的生长,因此针对上颌骨发育过度的矫形治疗应在高峰前期开始治疗。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性Ⅰ类上颌骨生长方向基本不变,垂直向和矢状向生长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分析多名正畸专家对正畸治疗后各种临床资料主观评判结果,深入探讨各种单一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在组合评价中所占比重,以期为正畸疗效客观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以院校和安氏分类作为随机抽样的分层因素,利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表,从全国6个口腔医学院校正畸科近5年完成的2383例病例中,随机抽取108例作为样本.将样本治疗后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和面像作为研究资料,以安氏分类作为随机分组的分层因素,采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表将108例病例随机等分为9组.从全国各地邀请正畸专家69名,依据治疗后的各项临床资料或多项资料组合,对每组12例病例的疗效满意度进行排序,并对疗效进行满意和合格判断.结果 相关性方面: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M+C)和模型+面像(M+P)的结果与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面像(M+C+P)结果的相关系数>0.950.单独评价M与单独评价P、C的相关系数均为0.300左右;单独评价P和单独评价C的相关系数为0.505.权重方面:建立单一资料与组合资料评判结果的回归模型如下:M +C =0.782M +0.308C -0.150,M+P =0.804M +0.233P-0.091,M+C +P=0.764M+0.243P +0.131C-0.291.3个模型的r2均>0.9.结论 进行正畸疗效评价时,纳入头颅侧位X线片和面像是必要的,采用结合各种单一资料的评判手段能有效地反映组合资料的评判结果,模型与头颅侧位X线片或模型与面像的组合均可全面反映3种资料组合判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用功能矫治器(FR-I)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畸形后,随着He颌关系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2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畸形患者,用功能矫治器(FR-I型)矫治其错He畸形,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断面面积增大,这是由于治疗后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支高度、前上面高、前下面高和后面高均明显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检测下颌骨前伸条件下 ,大鼠髁突内Ⅹ型胶原的表达 ,从而论证髁突新骨的形成状况。方法 :10 0只同源雌性大鼠分成 5组实验组及 5组对照组 ,实验组动物戴用统一规格的咬合前导矫正器 ,各实验组及相应对照组动物分别在实验的第 3、7、14、2 1及 30d处死。应用分子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髁突软骨成熟层内的Ⅹ型胶原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 ,特别是 2 1d组动物其髁突软骨成熟层细胞内有强烈的mRNA染点 :免疫荧光分析则在相应部位发现有剧烈的荧光闪点。对照组该产物表达不明显。结论 :髁突软骨成熟层细胞内Ⅹ型胶原表达提示功能性矫正器引发的下颌前伸能刺激髁突的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79.
本文论述了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坚持人文思想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提出了针对口腔正畸学临床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人文思想教育和引导的具体措施:促进教师队伍的学习和提高;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之中;鼓励学生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加强伦理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建立一种良好的、有艺术气息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80.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