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457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94篇
  3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本文对我院历年内科住院病人中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性期与长期预后作了初步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病例来源本文26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源于1957年5月至1985年2月内科住院病人。同时以50~59岁100例为对照组。老年组年龄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结肠肠管拖出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6月11例行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5(185~3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2(30~250)mL,术后平均住院11.6(9~15)d。无吻合口瘘、骶前感染、肛门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单个标本获取淋巴结数12~26枚,平均15枚。11例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肛门功能和治疗效果满意,不需要预防性造口,可以完全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3.
根据淋巴因子激活的骨髓细胞(LABMC)或脾细胞(LASC)具有介导否决(Veto)效应和自然抑制(NS)效应的特性,实验分别以新生小鼠和亚致死剂量照射的成年小鼠为受鼠,腹腔注射同种脾细胞制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实验组同时注射LABMC或LASC。结果显示:与受鼠带相同H-2单型的LABMC可明显减轻新生小鼠GVHD(P<0.001);与受鼠带相同H-2单型的LASC可有效预防致死性G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观察低剂量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异丙酚0.5.1mg/kg 30秒内静脉推注,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1.5、10分钟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35例均顺利完成内镜检查。麻醉后1—5分钟BP、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剂量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肠镜检查,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5.
TACE、PEI、PVC介入三联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ACE、PEI、PVC介入三联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TACESeldinger′s法,5F导管、高选择、造影到位后注入5Fu1g、MMC10mg、ADM或EADM50~60mg与40%碘化油10~20mL的混合乳化剂。隔1~1.5月可重复;(2)PEICT引导下18GPTC穿剌针穿入肿瘤碘油缺损区,注入无水酒精2~8mL或10~20mL,1~2次/周,4~6次为1疗程;(3)PVCPEI后1~2周,在B超引导下用18G中心静脉导管穿剌针到门静脉穿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植入药盒,1次注入MMC6~8mg,药泵持续5d灌注5Fu2.5~3g。可隔3~4周后重复给药。结果本组14例,病灶缩小率为71.4%,AFP下降占85.7%;半年生存率为78.6%,1年生存率为57.1%,2年生存率为28.6%。结论介入三联疗法对不能手术切除,尤其对门静脉癌栓或门静脉供血的肝癌有较好的疗效,具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综述糖皮质激素引起类固醇肌病的机制及其传统治疗方法和具有前景的光生物调节疗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Ovoid和Springer1970/2007与糖皮质激素类固醇肌病及其疗法相关的文章,检索词“glucocorticoid,myopathy,therapy,low intensity laser 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在中国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检索词“糖皮质激素,类固醇肌病”,并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糖皮质激素引起类固醇肌病的机制及其主要疗法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3篇相关文献。在选择和分析的基础上,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最终提炼出48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类固醇肌病的发生。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糖皮质激素可以正向或者负向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如加快蛋白降解和减慢蛋白合成等相关效应。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的实验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从对骨骼肌能量代谢、氨基酸平衡、蛋白质代谢和成肌等方面的干扰而破坏骨骼肌细胞的内稳态,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引起类固醇肌病的机制。激活MAPKs信号途径或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途径可能抑制糖皮质激素的信号转导。结论:激素疗法和运动疗法可以治疗类固醇肌病。光生物调节作用可以激活细胞MAPKs信号途径和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途径,提示光生物调节作用是治疗类固醇肌病的一种潜在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霍夫曼征阴性或阳性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阳春市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5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术前霍夫曼征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霍夫曼征阳性组59例,霍夫曼征阴性组46例,均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前及术后7 d,6、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未有明显改善(P0.05),但随访6、12个月时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 0.05),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结果相似(P0.05)。结论霍夫曼征呈阴性或阳性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不建议作为预测术后疗效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38.
淋球菌对五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连续六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6年来广州地区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趋势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719株淋球菌检出PPNG94株(131%)、TRNG119株(166%),6年来,PPNG、TRNG流行率及环丙沙星耐药率,经μ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头孢曲松、壮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壮观霉素抗菌活性最强。结论壮观霉素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芬太尼氧气雾化吸入用于普胸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普胸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采用芬太尼氧气雾化吸入镇痛,对照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比较镇痛前后评分、起效时间、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经济费用。结果2组患者镇痛效果无差别(p〉0.05);起效时间试验组快于对照组(p〈0.05);患者和医生对2组镇痛方法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别(p〉0.05);经济费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氧气雾化吸入镇痛起效快、费用低、优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4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和细胞因子网络失调,但各细胞亚群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无统一认识。本研究利用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辅助T细胞(Th) 1/Th2、细胞毒T细胞(Tc) 1/Tc2 ,以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的变化及与SLE活动性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SLE患者30例,女2 9例,男1例,年龄17~4 8岁,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采用1992年欧洲SLE活动性评分标准[1] 分组,其中,活动性SLE患者未用皮质激素18例,非活动性SLE 12例。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