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ERCP治疗6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患者中胆道狭窄44例,其中吻合口狭窄28例,非吻合口狭窄16例;胆漏11例;胆泥和胆石形成25例,其中合并胆道狭窄12例。对胆道狭窄患者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结石患者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术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 ERCP手术成功率为94.4%(169/179),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吻合口狭窄的治愈率为96.4%(27/28),非吻合口狭窄的治愈率为25.0%(4/16),胆漏的治愈率为81.8%(9/11),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80.0%(20/25)。结论 ERCP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外科技巧和临床应用.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共施行了10例胰肾同期联合移植术(SPK),供体胰、十二指肠和肾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方式获得,经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对胰腺及十二指肠同时快速灌注降温.移植胰的外分泌采用胰十二指肠一空肠内引流吻合方式.术后早期均以抗CD2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10例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供体胰十二指肠和肾的热缺血时间为(5.9±2.6)min;移植肾平均冷缺血时间为(5.2±2.2)h,移植胰平均冷缺血时间为(9.3±3.6)h.术后3例出现移植胰伤口感染,经治疗后3~12周愈合.2例出现胰十二指肠一空肠吻合口出血,均经保守治疗止血而治愈.未发生与胰液引流相关的外科并发症.1年内3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2例经激素冲击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而被逆转;1例顽固性急排患者术后39 d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并发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9例均痊愈,随访6~12个月,完全停用胰岛素.结论 获取质量良好的供体器官及合理血管整形,是保证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前提;改进的胰液空肠外分泌引流术式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对肝移植术后钙调素类免疫抑制剂相关肾功能损害病人的肾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对11例肝移植术后出现钙调素类免疫抑制剂相关肾损害病人进行西罗莫司转换治疗,同时减少或完全停止钙调素类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观察转换治疗后病人的肾功能、肝功能、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药物副作用等情况.结果 随访至今所有病人均存活,随访时间6~23个月.转化治疗后所有病人的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个月后血肌酐从(163.8±47.9)μmol/L降为(108.1±26.6)μtmol/L(P<0.05);除1例病人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钙调素类免疫抑制剂后恢复正常外,其余病人肝功能无明显变化;药物副作用有高脂血症、贫血、溃疡型口疮等.结论 西罗莫司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肝移植术后钙调素类免疫抑制剂相关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改善病人的肾功能,同时对移植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1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诊治方案加以分析.结果 516例肝移植患者中,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2例(2.3%,12/516),其中早期慢性排斥反应7例,晚期慢性排斥反应5例.其主要组织学特征是移植肝组织内的胆管严重减少或缺失和累及中等动脉的闭塞性动脉炎;其中早期慢性排斥反应可表现为小叶间胆管的细胞变性和其数量进行性减少以及形成小叶中央坏死性炎症.12例慢性排斥反应患者中,7例早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经激素冲击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后病情得到控制(包括2例接受抗CD3抗体治疗,2例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且近期疗效满意;5例晚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肝功能迁延不愈最终至肝功能衰竭而行再次肝移植,其中2例伴术后严重腹腔内感染而死亡,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外2例再移植病例获临床治愈.本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为术后4~26个月;与慢性排斥相关的病死率为25.0%(3/12).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其病理改变可以有重叠和复合存在;移植肝连续穿刺活检和再次移植术后病理仍是目前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如能及时发现早期慢性排斥反应并积极进行合理的治疗,病情则具有潜在的可逆性;晚期阶段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肝功能衰竭需要再次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15.
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施行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OL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结果 776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术后消化道出血18例(2.3%).其中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44.5%),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3例(16.7%),胃十二指肠炎出血3例(16.7%),胆道出血3例(16.7%),空肠憩室出血伴穿孔1例(5.6%).分别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和经内镜直视下局部止血治疗、血管栓塞治疗和手术探查等措施,除死亡5例(27.8%)外,13例患者临床治愈,术后平均随访3.5年,除1例于术后2年死于移植肝癌复发外,其余均健康存活.结论 OLT术后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消化道出血,病死率较高:一旦发生,应尽快寻找出血部位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6.
肝移植治疗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较罕见,各种治疗方法疗效不佳,预后差。 目的:随访观察1例肝移植治疗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观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肝移植治疗后的情况,并回顾性分析迄今为止见于文献报道的国内外65例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来源、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与结论:该患者经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鳞状细胞癌抗原等均降至正常水平,恢复良好。国内外研究表明,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来源多样,手术切除、化疗等治疗方法疗效不佳,预后差。本例结果显示,肝移植治疗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638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53例,发生率为8.3%(53/638).53例患者分别根据出血的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其中对31例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创面或肝周渗血而仅行非手术治疗,另22例为外科因素所致的术后活动性腹腔内出血,在应用止血药物、输血和积极扩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无效后则中转二次探查止血手术.53例腹腔内出血患者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1例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与腹腔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22.6%(12/53).结论 OLT术后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腹腔内出血,死亡率较高;临床上须掌握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则应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Campath-1H诱导在小肠移植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小肠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采用Campath-1H静脉注射诱导,术后予以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Campath-1H诱导后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经提升白细胞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患者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严重感染症状,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Campath-1H术中诱导.术后小剂量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控制小肠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通过对两例临床小肠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效的总结,探讨小肠移植中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方法 对两例小肠移植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术前采用PN辅助EN的营养支持方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术后采用先给予TPN,接着PN+EN,逐渐过渡到TEN的营养支持方案。观察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改善及术后小肠吸收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体重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例患者术前行营养支持治疗后体重均有所增加,营养状况改善,顺利进行手术;术后两例患者小肠吸收功能恢复良好,均从TPN顺利过渡到TEN,时间分别是术后20天和24天。结论 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是小肠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ERCP治疗3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5例胆道狭窄患者(吻合口狭窄14例,非吻合口狭窄11例)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6例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16例胆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其中合并胆道狭窄8例)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 ERCP手术成功率为95.9%(94/9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100%(14/14),非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27.3%(3/11),胆漏的ERCP治愈率为83.3%(5/6),结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的ERCP治愈率为81.3%(13/16).结论 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