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1.
112.
不典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典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并按照年龄、性别、病灶大小与典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对照比较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结果8例(8髋)病理结果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相符。8例(8髋)不典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MRI均无典型T1WI的带样征,无明显T2WI双线征;X线平片及CT无典型硬化带,仅有针尖样钙化。临床表现与典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无明显差异。结论少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出现不典型影像特点,诊断应结合病理。  相似文献   
113.
骨水泥型单极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骨水泥型单极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7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例中 ,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相仿的骨水泥型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 (A组 ) 92例 ,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 (B组 ) 79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两组的住院时间、基本费用、出血量、下地时间、并发症、髋臼磨损及再手术率等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组的假体费用较高。随访发现B组步速明显快于A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访功能优良率 :A组 91 3 % ,B组 92 4%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都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两者无明显差异。骨水泥的应用是必需的。选用何种假体要根据病人的经济状况和功能要求而定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第5代(P5)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Hoeschst 33344(sigma)荧光杂料标记后,调配制成的1×106个/ml细胞浓度后与骨基质明胶(BMG)共同培养6 h,然后植入SD大鼠双侧胫骨的实验性骨缺损中(A组),同时作胫骨骨缺损单纯BMG植入(B组),无植入物(C组)两组对照。术后8周处死,取骨缺损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中A组行荧光染料标记测定以确认骨缺损区的骨痂是否来源于MSCS。结果:①A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软骨及纤维骨痂填充,可见骨细胞、骨组织和骨小梁,已形成骨髓腔。②B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少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骨痂组织。③C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填充生长,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少量骨痂组织。荧光染色鉴定确认胫骨骨缺损区的骨痂来源于MSCs。结论: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5.
李健  程立明 《广东医学》1997,18(3):148-150
从1991年5月至1995年5月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计230例,其中6例(0.03%)发生术后椎间盘炎。作者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体征、实验室及放射影像学检查进行了复习,对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诊断上尚应进行髓核组织学、细菌学检查。在治疗上除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外,主张再次经皮穿刺对椎间盘炎进行病灶清除,以同时达到诊断、治疗的目的。术后予以高压氧  相似文献   
1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延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如何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假体的使用功能良好及寿命延长,是该手术疗效好坏的关键。本文就1979年8月至1996年10月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9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中...  相似文献   
117.
长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国内时有报道。随着内固定材料的日渐增多以及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日益普及,此类情况有可能还会发生,现将我们近年遇到5例,就其发生的原因与治疗体会作一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减少这种手术后的并发症,促使骨折尽早愈合。l临床资料1.三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9岁,发生在股骨中下段3例,胜骨中段i例,肽骨中下段1例。1.2原内固定方法与术后失效时间:梅花闪内针固定股骨中下段横行骨折1例(例1),术后8个月骨折不愈合,骨折端松动吸收。等厚度加压8孔钢板固定股骨中下段与了段横行骨折2冽,l…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比较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与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两种不同的X线摄片方法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敏感性。[方法]1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人分别在相同条件下拍摄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和患侧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片,在X线片上测量最小关节间隙,所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做统计处理。[结果]17例内侧胫股间隙骨性关节炎的最小关节间隙平均值在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和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上分别是(4.65±1.44)mm和(2.52±1.69)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14例外侧胫股间隙骨性关节炎最小关节间隙在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和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上分别是(6.23±1.02)mm和(4.63±1.84)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结论]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摄片与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相比,更敏感地反映骨关节炎关节间隙变化,有望成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检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标记能力以及合适的标记条件.方法 采集成年犬的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行SPIO标记,观察不同条件下BMSCs的SPIO标记情况及SPIO对BMSCs活性的影响.结果 4.5μg/ml及9.0μg/ml标记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SPIO颗粒,细胞活性未受影响.细胞内铁颗粒的数量随着标记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8.0μg/ml标记组细胞内SPIO聚集成团,部分细胞崩解.标记了SPIO的BMSCs达到一定细胞数量(5.0×104)时,可以在体外磁共振显像(MRI).随着标记细胞的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内SPIO颗粒逐渐减少(标记1、2、4、8周BMCSs台盼蓝拒染率分别为92.04±1.02、91.08±1.09、90.03±2.03和89.93±1.02),细胞死亡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IO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细胞示踪剂应用于体外细胞示踪.  相似文献   
120.
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比较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搜索国内外关于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和非髌骨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核定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6篇,共计1 922例膝关节置换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髌骨置换组术后5年内发生膝前痛的风险降低,加权后RR=0.53,95%CI(0.30,0.94),但5年后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髌骨置换组术后5年以上发生再手术的风险低,加权后RR=0.35,95%CI(0.18,0.66),但5年内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膝关节KSS评分不论是亚组分析还是总体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总体分析结果,KSS评分加权均数差值为0.44,95%CI(-1.22,2.09)。[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相比,术后5年内膝前痛发生率低,术后5年以上再手术的风险低,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别。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的优劣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RCT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