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肾脏缺血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预适应是多种器官存在的一种自我保护现象 ,能够减轻器官的缺血性损伤。研究动物肾脏缺血预适应的现状、机制及人类肾脏缺血预适应的问题无疑是临床科学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2.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染色体上有编码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的基因。HSV-TK基因所编码的酶蛋白可使核苷类药物转化为细胞毒物质,导致细胞死亡。1986年,Moolten首次报导将HSV—TK基因转移到癌细胞中,可提高核苷类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3.
慢性前列腺炎疼痛产生的神经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的神经机制以及疼痛产生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研究,实验组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注入前列腺,双苯甲亚胺(Bisbenzimide,Bb)注入肛门外括约肌、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髂腹股沟、股神经、髂腹下神经;此后在有双标细胞的切片上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在L1~L2和L6~S2的后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中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对照无双标细胞;部分双标细胞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Psubstance,SP)。结论 前列腺炎引起的会阴部牵涉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发生在DRG水平的轴突反射以及由此引起的神经源性炎症有关,并与盆底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钙通道在大鼠逼尿肌不稳定膀胱中的表达及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电压依赖钙通道与逼尿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结果将动物分为稳定组 ( 2 9只 )和不稳定组 ( 9只 ) ,其中稳定组分为BOO( 11只 )、SCI模型 ( 9只 )和对照组 ( 9只 ) ,通过RT PCR技术测定逼尿肌中L型和T型钙通道mRNA表达及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中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为 2 4.3 %。L型和T型钙通道在逼尿肌中均有表达。正常对照组膀胱逼尿肌L型钙通道mRNA含量明显多于T型钙通道mRNA ,两者之比约 2 .1∶1;BOO组、SCI组和不稳定组中L和T型mRN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T型钙通道mRNA增加更明显 (P <0 .0 1) ,两者比值明显缩小 ,分别为 1.5 3、1.41和 1.83。结论 钙通道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导致平滑肌细胞自发性除极易化、兴奋性增高、引起逼尿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其中T型钙通道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骶神经根埋植式电刺激对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储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神经源性大鼠膀胱模型 ,并将其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及对照组 ,前者予埋植式骶神经根电刺激治疗 ,后者予假手术 ,电刺激 1个月后观察尿动力学改变及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电刺激 1个月后膀胱储尿能力明显加强 ,膀胱容量由 ( 0 .5 9± 0 .3 4)ml增加至 ( 0 .67± 0 .0 9)ml,顺应性由 ( 2 0 7± 0 3 9)ml/cmH2 O增加至 ( 2 .46± 0 .44 )ml/cmH2 O ,caspase3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 0 72± 0 49)vs ( 1.3 0± 0 .10 )ml/cmH2 O]。结论 骶神经根电刺激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储尿能力 ,并能延缓逼尿肌细胞的凋亡 ,保存逼尿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6.
刘宏  吴雄飞  金锡御 《重庆医学》2002,31(11):1035-1036
目的 观察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整合素α3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合素α3抗血清,对比使用常规免疫组化和免疫金银染色。结果 免疫金银法染色显示,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整合素α3仅于细胞基底侧极性分布,再灌注后细胞顶端出现整合素α3银染颗粒。结论 再灌注后肾小管整合素α3出现由基底侧向顶端的弥散,这一改变有可能对上皮细胞的脱落和小管梗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M3R介导逼尿肌细胞收缩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MR非选择性的激动剂(carbachol)、拮抗剂(atropine)及M2R拮抗剂(methoctramine)、M3R拮抗剂(4-DAMP)刺激原代培养人逼尿肌细胞,通过[^3H]掺入法,检测磷脂酰肌醇(PI)的代谢产物[^3H]-IP含量。结果 [^3H]-IP的含量随carbachol刺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atropine和4-DAMP能显著抑制carbachol诱导的代谢反应(P<0.01),而methoctramine不能显著抑制carbachol的作用;atropine与4-DAMP的作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3R与PI分解及信号分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远端尿道缩窄症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远端尿道缩窄症是女性尿道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本文从形态学及电生理学两方面探讨远端尿道缩窄症的病因。方法 :对 2 0例远端尿道缩窄症患者行尿道括约肌肌电图、骶潜反射及皮层诱发电位测定 ;对5 2例尿道松解术尿道阴道膈组织学研究。结果 :2 0例DUS患者会阴部肌肉EMG示 18例异常 ,骶潜反射潜伏期为 4 3± 5 .11ms,皮层诱发电位潜伏期为 35 .7± 2 .17ms,与 10例正常人相比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5 2例DUS患者尿道松解术尿道阴道膈组织光镜及电镜均证实平滑肌数目减少、细胞间有大量胶元纤维沉积 ,弹力纤维数量明显增多 ,VG染色切片彩色图象分析显示病程超过 5年的患者胶元组织增多明显。结论 :远端尿道缩窄症患者的病因与远端尿道纤维组织增生、外括约肌痉挛、骶潜反射潜伏期延长有关 ,但是否三者是同一发病机理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发病机制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109.
肾小管上皮细胞模拟缺血缺氧时黏附力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直接测定模拟缺血缺氧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黏附力。方法:用细胞流变学新手段-微管吸吮技术,对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模拟单纯缺血、单纯缺氧和同时缺血缺氧时与人工基底膜之间的黏附力进行测定。结果:模拟缺血缺氧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与人工基底膜之间黏附力较正常时明显降低(P<0.001).结论:微管吸吮技术是定量研究肾小管上皮细胞黏附力及其改变的有效手段。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直接黏附力下降验证了国内外传统研究对其黏附力改变的间接推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离高浸润转移能力的膀胱癌细胞亚系 ,探讨肿瘤细胞浸润能力与细胞粘附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体内和体外两种方法 ,分离出具有高浸润转移能力的细胞亚系 ,并用微管吸吮系统直接测定细胞与人工基底膜间的粘附力。结果 :成功从T2 4细胞系中分离出具有高淋巴结转移能力的细胞亚系Ts3L ,发现肿瘤细胞与基底膜间的粘附力随浸润转移能力增高而逐渐降低。结论 :高浸润转移能力细胞与基底膜粘附力减小 ,故更容易脱离基底膜形成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