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国产舒他西林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国产舒他西林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po单剂量750mg国产舒他西林胶囊和进口片剂后,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的血药浓度。结果:口服国产舒他西林胶囊和进口片剂后,利用HPLC测得血浆中药物浓度舒巴坦分别在(38.66±10.39)min和(36.68±11.37)min达到峰值(3.45±2.63)mg·L-1和(4.21±3.67)mg·L-1;氨苄西林分别在(26.13±5.98)min和(28.00±7.54)min达到峰值(7.11±2.19)mg·L-1和(7.46±2.79)mg·L-1。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舒巴坦分别为(629.98±177.34)mg·min·L-1和(687.78±225.44)mg·min·L-1;氨苄西林分别为(693.87±192.15)mg·min·L-1和(708.87±202.48)mg·min·L-1?经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拟合后,发现氨苄西林和舒巴坦在体内的过程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二室模型。国产舒他西林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舒巴坦为95%(81%~118%),氨苄西林为99%(81%~115%)两药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舒他西林胶囊和进品版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2.
国产和进口缬沙坦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缬沙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自身交叉服用单剂量的缬沙坦160 mg,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梯形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并对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国产制剂与进口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Cmax为(2.1±0.6),(2.1±0.8) μg·ml-1;Tmax为(2.3±0.5),(2.4±0.6) h;AUC0~24为(10.5±3.2),(10.8±3.5) μg·ml-1·h-1;AUC0~∞为(11.7±3.4),(12.0±3.5) μg·ml-1·  相似文献   
103.
金锐  张冰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198-1205
中药药性是中药有别于现代药物的根本属性,是药物与疗效有关的各种属性和性质。中药药性理论肇始于四气五味,经过几千年不同历史时期的补充完善,形成了目前以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为主体的中药药性理论。由于阴阳五行哲学思维的渗透和不同历史时期格物传统的差异,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具有复杂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药性确定的途径具有多源性,除了药效反推法,还有以药材质地、颜色、生长环境、加工处理等自然属性为依据的取象比类法,并受到易家、道家、巫家思想等的影响;第Z-,就药效反推法来看,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多选性普遍存在,同一药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功效反推得到。因此,中药药性形成具有多源性特征,药性实质研究应密切关注特定药物的认知起源及相对应的功效特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去势手术,常规饲养2个月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5mL/(kg.d)的生理盐水灌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按10、40mg/(kg.d)枸杞多糖灌胃,已烯雌酚组按0.1mg/(kg.3d)的已烯雌酚腹腔注射。3个月后取血清行PICP、ICTP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5组大鼠血清PICP、ICTP、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092、21.018、11.901、4.180、15.022和3.850,P均<0.05)。血清PICP和ICT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下降;与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比较,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下降。血清钙和镁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下降更显著。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剂量组下降更显著。结论:枸杞多糖可以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高骨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05.
106.
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用药比较复杂,合并症多导致用药多而复杂,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导致在管理中存在依从性等问题。在临床管理中需注意掌握不同药物的应用指征、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合并症管理、药物疗效监测等,在遵循指南和诊疗规范的基础上,做好药物优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阳虚证临床研究文献,对阳虚证临床客观指标进行数理分析,为阳虚证客观实质的探索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为数据源,"阳虚"、"虚寒"、"患者"、"病人"为关键词搜索临床研究文献,数据预处理后,运用"比值法"和"积分法"两种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计算得到诸多系统的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在反映阳虚实质上的相对重要性值(比值法为P值,积分法为Q值),并进行等级排序。结果:内分泌系统指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尿17羟皮质类固醇,免疫系统指标免疫球蛋白A,以及第二信使系统指标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值,|P|值(或|Q|值)较大且P值(或Q值)为负值,提示上述指标在阳虚组的水平明显低于"非阳虚组";血液流变学系统血浆渗透压、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指标,|P|值(或|Q|值)较小,提示其在反映阳虚状态上表现出较小的重要性。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比值法"和"积分法"分别具有高效性和稳健性的优点。通过对临床文献中与"阳虚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挖掘,总结了不同指标在反映阳虚状态上的重要性,并对指标筛选提出了合理建议,为中医"阳虚证"实质研究提供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无精子症患者外周血和睾丸组织睾酮(T)、雄激素受体(AR)、热休克蛋白90(HSP90)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45例无精子症患者,测量其静脉血FSH、LH、T、AR、HSP90;给予行睾丸穿刺,取得的生精小管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精子,之后用滤纸吸去培养液、电子天平秤重、投入液氮,次晨取出磨碎,加入1000倍量PBS,混匀,200g离心,测量上清液T、AR、HSP90的含量。按睾丸穿刺结果和FSH值分为A(睾丸穿刺有精子,FSH<8IU/L)、B(睾丸穿刺无精子,FSH<8IU/L)、C(睾丸穿刺无精子,FSH>8IU/L)三组,比较三组间外周血和睾丸组织T、AR、HSP90的差异性,分析FSH、LH、T、AR、HSP90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结果 三组间比较,外周血AR(F=5.478,p=0.026)和HSP90(F=5.972,p=0.019)、睾丸组织T(F=6.757,p=0.006)和AR(F=4.988,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周血T和睾丸组织HSP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性分析,FSH与外周血HSP90(r=0.729,p=0.001)、睾丸组织T(r=0.722,p=0.002)呈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LH与外周血(r=0.629,p=0.012)和睾丸组织(r=0.610,p=0.016)T均呈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T与外周血AR(r=-0.665,p=0.005)呈负相关关系,而睾丸组织T与睾丸组织AR(r=0.544,p=0.029)呈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r=0.559,p=0.042)和睾丸组织(r=0.803,p=0.000)AR与其相应的HSP90呈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睾丸体积正常的无精子症患者,外周血T浓度波动,HSP90和AR浓度显著升高,反馈作用于FSH和LH,睾丸内T和AR逐渐升高,HSP90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探讨胚胎碎片出现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5个黄体期长方案促排225个周期中1 658枚胚胎碎片出现时间,分为3组,即A组受精后24~25 h胚胎有早期卵裂伴有碎片,B组受精后24~25 h有早期卵裂不伴胚胎碎片,C组受精后48 h出现分裂.比较各组在第3天的优胚率、囊胚形成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A组的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低于B、C2组(34.00%与79.18%及55.14%,31.15%与64.94%及56.58%,P<0.05).A组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低于其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第3天的优胚率、囊胚形成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胚胎碎片出现的时间是一项对胚胎质量进行评估的有效补充,对选择优质胚胎进行移植、提高IVF/ICSI-ET 治疗的临床妊娠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