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8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大鼠肝前型门脉高压症形成中门静脉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以部分门静脉结扎(PVL)法复制肝前型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PVL术后1、2、4、8、12、16、20、26天大鼠的门静脉内径(ID)、外径(OD)、壁厚(WT)、壁面轵(CSA)及平滑肌含量(SMC),同步监测大鼠门静脉压力(PVP)、门静脉血流量(PVF)、平均动脉压(MAP)、门静脉阻力(PVR)、内赃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PVL术后,大鼠的PVP、PVR、SVR、MAP发生了显著变化。PVL大鼠门静脉CSA从术后12d起,ID、OD、WT和SMC从术后16d起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门脉高压大鼠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HCS)。HCS可引起门静脉结构变化,其管壁增厚,内外管径增大,平滑肌增生。  相似文献   
102.
苦参碱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调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苦参碱(Ma)对肝癌细胞株HepG2端粒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a加入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以 TRAP-ELISA方法测定其端粒酶活性;采用Lipofect 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和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至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2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Ma,孵育48 h后,分别检测其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同时将不同浓度的Ma加入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并于加药后第24 h、48 h、72 h分别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百分比.结果:在750 μg /ml浓度,Ma可抑制端粒酶活性,明显下调hTERT启动子的表达;加药后第48 h、72 h,500 μg /ml、750 μg /ml组中肝癌细胞G0/G1期百分比明显增多,S期和部分G2/M期显著减少.结论:Ma可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hTERT的表达并影响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03.
新世纪消化病学的几个突出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后30年消化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迅猛发展。进入新千年,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带动消化病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4.
105.
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长期应用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全世界关于中等剂量(13~15mg·kg-1·g-1)熊去氧胆酸与安慰剂对照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1038例患者。熊去氧胆酸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检测指标,但不能改善疲劳和瘙痒等症状。病程Ⅰ至Ⅱ期的患者治疗2年后肝脏组织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3),但分析所有患者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荟萃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死亡率(OR0.99,95%可信区间0.62~1.58)、肝病相关死亡率(1.05,0.53~2.05)、肝移植率(0.87,0.53~1.41)、死亡和(或)肝移植率(0.92,0.64~1.31)和肝功能失代偿率(0.94,0.60~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熊去氧胆酸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症状,也无足够证据支持熊去氧胆酸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早期患者及早并长期应用熊去氧胆酸可能延缓肝脏组织学进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80年代起有报道十二指肠镜用于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因其引流彻底、创伤小而倍受瞩目,很快发现该法必须在胃和十二指肠壁有囊肿压迹存在,才能行引流治疗,因不能判断囊肿的血管分布容易并发出血.  相似文献   
107.
谈消化内科医师的医学继续教育应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进入新世纪 ,消化病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已取得一些突出性进展。同时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新近兴起的纳米技术将在消化病领域不断交叉与渗透 ,消化疾病谱也会出现改变 ,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与此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是我国消化内科医师的培养与培训尚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结合当今消化病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目前医学继续教育的现状 ,对我国消化内科医师的医学继续教育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一、消化医学领域的几个特点1.疾病谱发生改变 :由于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与药…  相似文献   
108.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包括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引起的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既往研究普遍认为,遗传学改变是肝癌发生的核心环节,近年来随着对肝癌认识的深入,发现表观遗传学改变对其发生发展亦起着重要作用,其中DNA甲基化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此文就DNA甲基化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甲基化在肝癌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代谢性肝病等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正成为全球棘手的医疗问题。肝细胞移植(HT)有望成为终末期肝病的替代疗法,但肝细胞来源紧缺、体外增殖困难等限制了HT的临床应用。干细胞的发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胚胎干细胞(ESCs)81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HLCs)的研究.可为临床细胞替代治疗提供合适的细胞来源,亦在药物评估和肝脏发生等基础研究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ESCs和iPSCs体外定向分化为HLC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0.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其诊断和治疗有不少进展,但其预后仍较差,病死率较高。诱导分化治疗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诱导分化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方面获得了成功,其经典范例是全反式维甲酸临床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但是其在恶性实体肿瘤领域的进展远不如血液系统肿瘤。目前特异性的肝细胞癌诱导分化剂较少,相关的临床应用更是有限。靶向性地针对肿瘤干细胞分化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或转录因子进行干预可能起到诱导肝细胞癌分化的效果,例如通过上调与肝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 HNF4α)来诱导肝癌细胞,特别是诱导肝癌干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已初见成效。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如甲基化、乙酰化水平异常或microRNA表达异常,有些改变与肿瘤分化密切相关,干预这些异常改变的药物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肿瘤起到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因此,肿瘤干细胞学说的出现及表现遗传学的发展给肝细胞癌诱导分化治疗研究提供了具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