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98篇
  免费   4279篇
  国内免费   2883篇
耳鼻咽喉   631篇
儿科学   714篇
妇产科学   447篇
基础医学   3174篇
口腔科学   788篇
临床医学   10201篇
内科学   4688篇
皮肤病学   943篇
神经病学   1197篇
特种医学   22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8982篇
综合类   24742篇
预防医学   6434篇
眼科学   1943篇
药学   13011篇
  80篇
中国医学   14330篇
肿瘤学   2017篇
  2024年   414篇
  2023年   1529篇
  2022年   1646篇
  2021年   1819篇
  2020年   1979篇
  2019年   2064篇
  2018年   1106篇
  2017年   1853篇
  2016年   2079篇
  2015年   2624篇
  2014年   4343篇
  2013年   4127篇
  2012年   5608篇
  2011年   6045篇
  2010年   5438篇
  2009年   5207篇
  2008年   6000篇
  2007年   5478篇
  2006年   4956篇
  2005年   5083篇
  2004年   4249篇
  2003年   3698篇
  2002年   3252篇
  2001年   2905篇
  2000年   2480篇
  1999年   1898篇
  1998年   1514篇
  1997年   1372篇
  1996年   1315篇
  1995年   1126篇
  1994年   871篇
  1993年   553篇
  1992年   480篇
  1991年   420篇
  1990年   323篇
  1989年   346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与目的: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探讨DHM对胃癌的抗癌作用,并研究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DHM作用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和胃癌细胞系MKN28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筛选无毒剂量的DHM,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细胞侵袭;小管形成实验测定HUVEC体外血管生成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phosph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hospho-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和phospho-p38表达水平;基质胶塞实验测定DHM对体内血管形成的影响;通过皮下肿瘤细胞注射法建立MKN28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DHM给药对体内胃癌生长的影响,Ki-67增殖指数及CD34、VEGFA在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果:(0.5~2.5 μmol/L)的DHM对HUVEC和MKN28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该浓度范围的DHM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UVEC侵袭和小管形成,VEGFA(20 μg/L)可明显逆转DHM对HUVEC侵袭和小管形成的抑制效果;DHM处理可导致MKN28细胞中VEGFA和phospho-ERK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而对p-p38和p-JNK的表达无明显影响;DHM处理可导致HUVEC中phospho-VEGFR2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低剂量(30 mg/kg)DHM对裸鼠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可抑制体内血管形成,同时有效延缓体内胃癌生长,体内肿瘤组织中的CD34和VEGFA的表达受到DHM的显著下调作用,但低剂量DHM对Ki-67无明显作用。结论:低剂量的DHM可有效抑制体内外血管生成和体内胃癌生长,该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ERK/VEGFA/VEGFR2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2.
外泌体是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小膜泡,其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通过携带和传递重要的信号分子如miRNA、mRNA、蛋白质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外泌体miRNA在肺癌的发生与演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参与细胞间通信及调控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在肿瘤转移、肿瘤免疫调节、肿瘤耐药及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外泌体miRNA可作为肿瘤潜在治疗靶点及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为肺癌治疗带来新前景。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50例重度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切口肿胀、疼痛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及预后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及水肿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度痔疮患者采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治疗能缩短手术用时及预后所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以兰州百合鳞茎中分离和纯化得到的多糖BHP-1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仪器分析和化学反应等手段研究其初步的形貌特征和化学结构。方法:采用热重分析(TG)及扫描电镜(SEC)技术分别分析多糖BHP-1的热稳定性和形貌结构特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部分酸水解、高碘酸钠氧化-Smith降解以及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等方法对多糖BHP-1的化学结构进一步的进行解析。结果:BHP-1是以1,4连接的α-D-吡喃葡萄糖和1,4连接的β-D-吡喃甘露糖为基本骨架的甘露葡聚糖,在葡萄糖和甘露糖的2位和/或3位形成主要的分支,主链或支链的末端残基主要为T-α-D-吡喃葡萄糖,同时在其结构片段中含有少量的O-乙酰基。热重分析显示BHP-1在220℃开始发生降解,520℃基本结束,说明BHP-1热稳定性良好。形貌分析显示BHP-1表面光滑有大量凹陷,凹陷处多为片层结构错落紧密堆积而成,并交织下陷呈不规则的孔洞。结论:多糖BHP-1是一种热稳定性良好,表面光滑有大量的凹陷和孔洞,并含少量O-乙酰基的甘露葡聚糖,其化学结构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6.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呈递增趋势,中医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外治更是以费用小、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现总结近5年来针刺、熏洗、贴敷、外敷、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等中医外治法以及中药离子导入等一些现代辅助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新进展,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摘 要目的:比较闭合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厦 门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41 例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闭合组和切 开组,闭合组 21 例给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 20 例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 组治疗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 结果:闭合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5.24 % 与切开组的 90.00 %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闭合组 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闭合组患儿无发生术后感染病例,切开组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导致骨髓炎 1 例,经伤口清创、静脉抗感染等治疗后骨折愈合, 但术后随访 28 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仍差,伸直受限约 20 °,屈曲受限约 10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鱼尾状畸形。 结论: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与切开复位相同, 同时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