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278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5例深达跟骨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结果15例皮瓣移植后均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皮瓣外形和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407例,分别经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结果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316例,一次治疗完全止痛298例(94.3%),一周后第二次治疗完全止痛18例(5.7%)。随访1 ̄9年,复发145例,经再次治疗后随访1 ̄8年又复发53例;该53例经第三次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91例,一次治疗后均完全止痛。随访6年,复发66例,行第二次热凝治疗后随访1 ̄5年再次复发31例;该31例经第三次治疗后,随访1 ̄4年再次复发5例;该5例经第四次治疗后至今未复发。结论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能保留触觉仅破坏痛觉,止痛效果确切,相对安全,适应证广,操作较简便,可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   
103.
髋部无移位骨折在X线片上有时难于诊断,漏诊后易造成移位,从而影响其治疗及预后,作者对33例有创伤后髋部疼痛,而X线检查阴性的病人进行MRI扫描,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995年1月~1996年9月急诊科收治770例创伤后髋部疼痛的病人,33例(平均年龄72岁)临床疑诊髋部骨折但X线检查阴性的病人在入院后48h内做了MRI检查。所有病人均用GE1-5T的SigmaMRI进行扫描,使用3种成像扫描法,即冠状面快速STIR像(TR:3800,TE:51,TI120)、冠状面T1加权像(TR:50…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19例上胸椎OVCF患者(20个椎体)资料(机器人组)和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徒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21例上胸椎OVCF患者(21个椎体)资料(徒手组)。机器人组男5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徒手组男6例,女15例;年龄64~83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和血管栓塞),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观察疗效。结果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中19例患者(20个椎体)和徒手组中21例患者(2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4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37.9±8.2)min]、骨水泥注入量[(2.3±0.9)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2/20)均少于或低于徒手组[(46.2±9.4)min、(4.2±1.3)mL、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AH和K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T1~T4)OVCF临床疗效满意,可减少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5.
106.
蔡弢艺  陈志达  张哲明  林斌  蒋元杰 《骨科》2023,14(6):495-500
目的 对比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A3、A4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的66例A3、A4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0例,女26例,(48.14±5.73)岁(26~60岁)。A3型骨折37例纳入A3组,A4型骨折29例纳入A4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及局部后凸Cobb角等。结果 病人随访11~18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两组术后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3组术后3天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分别为89.14%±4.79%、6.67°±2.13°,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A4组的85.72%±5.17%、8.36°±2.49°,在随访期内,各项数值均显著优于术前,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随访期内,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A3、A4型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A3型骨折在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改善方面均优于A4型骨折。  相似文献   
107.
自发性脑卒中诱导原癌基因c-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晚期自发形成脑卒中时以及高血压早期和中期脑内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在高血压晚期,假手术组不出现脑卒中,但个别大鼠的扣带皮质和梨状皮质出现微弱的FOS表达;手术组都出现脑卒中,其中3例脑内未见FOS表达,4例则于大脑皮质、海马、黑质和下丘脑等处出现程度不等的FOS表达.高血压早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的下丘脑、隔核、中脑中央灰质和丘脑室旁核出现分布状态和强弱都相似的FOS表达.高血压中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脑内未见FOS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1)高血压晚期,自发性脑卒中能诱导c-fos在脑内的广泛表达,脑内不同部位FOS表达的机制和功能意义不同,本文对其进行了讨论;(2)腹部手术能诱导下丘脑等与内脏功能调节有关的功能区FOS的表达;(3)高血压早期和中期,通过c-fos表达的方法未能发现高血压对大鼠脑功能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敏  林斌 《解剖与临床》2007,12(1):68-70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约占肩部损伤的12%.目前临床多采用Rockwood分型[1]:Ⅰ型,肩锁韧带扭伤,喙锁韧带完整,肩锁关节保持稳定;Ⅱ型,肩锁韧带断裂,喙锁韧带扭伤,常引起半脱位;Ⅲ型,肩锁关节囊及喙锁韧带均完全断裂,喙锁间隙较正常增加25%~100%;Ⅳ型,为Ⅲ型伴喙锁韧带从锁骨撕脱,同时伴有锁骨远端向后移位进入或穿出斜方肌;Ⅴ型,为Ⅲ型伴锁骨自肩胛骨喙锁间隙垂直方向移位较正常增加100%~300%,锁骨位于皮下;Ⅵ型,为Ⅲ型伴锁骨外侧端向下脱位,位于喙突下,此类型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医用下肢康复支具的研制过程。该装置主要由承重装置、负重装置、负重调节装置以及压力检测装置等结构组成,具有调节、设定以及控制负重载荷等功能,可使行内固定术后的下肢骨折患者早期进行负重、行走功能锻炼,促进其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林斌  戴立林  陈志达  郑勇 《中国骨伤》2017,30(9):792-798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9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9例,女38例;年龄20~68岁,平均53.7岁;病程1~13个月,平均(6.9±2.3)个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后路组),前路手术治疗43例(前路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VAS评分、ODI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骨融合时间及Cobb角矫正率。结果:后路组手术时间(174.4±9.9)min、术中出血量(885.0±95.7)ml、术后出血量(103.2±11.5)ml、术后住院时间(15.1±0.7)d;前路组手术时间(229.5±15.2)min、术中出血量(1 326.0±113.5)ml、术后出血量(153.2±16.7)ml、术后住院时间(19.0±0.8)d,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前路组为16.3%,后路组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组的Cobb角矫正率为(73.4±3.2)%,优于前路组的(62.3±2.5)%。两组间的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ODI评分及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期前路或后路手术均能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但是后路手术相对于前路手术,创伤更小,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