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中、西医维持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率的影响并对101例患者的复发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2000年1月~2013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明确诊断为UC的14~87岁的487例住院患者中,在自愿原则下,招募到慢性复发型及慢性持续型患者101例参与随访研究,在排除年龄及性别等差异性的前提下,将其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维持治疗(中医组依据辨证论治原则辩证选方用药,西医组则行规范化治疗),比较2种维持治疗期间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导致UC复发的因素。[结果]UC患者中、西医维持治疗的5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中医维持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维持治疗。通过对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随访,发现慢性复发型与慢性持续型UC在饮食失宜、情志不遂、气候变化时更易发作。[结论]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中医维持治疗在预防UC复发方面较西医维持治疗优势明显。饮食失宜、情志不遂、气候变化是复发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固本益肠汤与食物日志指导的饮食调整联合治疗脾虚泄泻的价值,探讨脾虚泄泻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方法]指导684例脾虚泄泻患者做食物日志,将症状与食物明显相关者(326例,47.7%)分为固本益肠汤加饮食调整联合治疗组与单纯中药治疗组,各163例,其中233例行结肠镜检查,56例行胃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结果]联合治疗组4周治愈率60.0%,显效率37.0%,停药后6周及12周症状复发率为3.1%及11.7%,均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的14.1%、16.6%及31.6%、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固本益肠汤与食物日志指导的饮食调整联合治疗脾虚泄泻疗效显著。约47.7%的脾虚泄泻与食物过敏所致肠道免疫机制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胆石片治疗伴有胆囊结石的慢性胆囊炎(肝胆气郁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120例伴有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患者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胆石片(6粒/次,3次/d)及胆石片模拟剂(6粒/次,3次/d)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以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右胁胀痛、口苦、咽干、嗳气、恶心、厌食油腻、纳食减少、胃脘痞满、上腹饱胀、右上腹部压痛和大便秘结)和腹部超声检查进行疗效评价.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ALT、AST、TBIL、DBIL)、肾功能(Bun、Cr)和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安全性评价的依据.[结果]治疗4周后,主要疗效:临床愈显率对照组为1.72%,试验组为15.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20.69%,试验组为55.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临床愈显率对照组为5.17%,试验组为22.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34.48%,试验组为71.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疗效:愈显率对照组为15.38%,试验组为3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0.00%,试验组为7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安全性: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胆石片能有效治疗伴有胆囊结石的慢性胆囊炎,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内镜介入加中药治疗疣状胃炎2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介入和中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胃镜诊断明确的22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110例,两组均采用内镜介入方法,共治疗疣状隆起病变536枚,术后分别给予西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1~2个月后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学变化、幽门螺杆菌(Hp)转阴及腹痛、烧心、反酸等症状变化.[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疣状隆起消失率达94.7%,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分别为93.6%及94.6%,Hp转阴率分别为93.6%及95.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缓解率西药组为78.6%,中西药组为91.8%,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疣状胃炎采用内镜介入方法治疗安全、有效、可靠;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型胃溃疡(GU)大鼠模型,观察冬胃颗粒对其胃黏膜保护作用及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冬胃颗粒组,0.85%氯化钠组,每组10只。正常组,室温饲养,自由饮食,其余各组用改良寒冷暴露法建立寒凝血瘀型GU大鼠模型,其中冬胃颗粒组造模同时给予冬胃颗粒保护。5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测定大鼠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正常组大鼠胃黏膜未见损伤,模型组大鼠出现寒战、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等症状,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少于正常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胃颗粒组仅表现有轻微的畏寒喜暖、少动等症状,其胃黏膜损伤指数低于模型组及0.85%氯化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具有较高的溃疡抑制率,其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高于模型组与0.85%氯化钠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改良寒冷暴露法建立的寒凝血瘀型GU大鼠模型,符合中医证候及GU"病症结合"的特点,冬胃颗粒可以保护寒凝血瘀型GU大鼠胃黏膜并改善黏膜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内镜下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等特征,探讨结肠息肉发生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1 198例中,筛选并分析630例以慢性腹泻症状就诊,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性别,年龄,症状,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及相互关系。[结果]结肠息肉多发年龄为40~88岁(88.6%),其中,息肉直径〉1.0 cm者占34.4%,复发息肉占25.4%,炎性息肉占48.1%,增生性息肉占1.7%,绒毛腺瘤性息肉占14.8%,息肉癌变占2.5%。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者占息肉发生的44.6%,占直径〉1.0 cm息肉的51.6%,占绒毛腺瘤性息肉的58.1%,占癌变息肉的56.2%,占复发息肉的43.1%,与脾虚夹湿证(29.8%、26.7%、27.9%、31.2%、25.6%)、脾气虚弱证(17.9%、18.9%、8.6%、12.5%、23.1%)、肝脾不调证(7.6%、2.8%、5.3%、0%、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息肉检出率增高,以〉60岁最为多见,年龄〉60岁者中脾肾阳虚占67.4%,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肾阳虚者息肉发生率高、息肉大、分化差、癌变多,易复发,中医阳虚体质是结肠息肉的重要病因之一,温阳散结为主的治疗,应是结肠息肉的重要防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乳头小切开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同时行网篮取石术,术后给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结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小切开及胆总管取石术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1例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32例伴胆源性胰腺炎亦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内镜介入加中药清胰利胆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联合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经ERCP明确胆道梗阻部位及性质后,经奥狄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或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给予清胰利胆中药.[结果]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血淀粉酶及发热、腹痛迅速消退,30例胰腺炎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介入并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联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AOSC患者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梗阻部位后,行ENBD留置鼻胆管至梗阻部位上方,术后给予中药治疗。[结果]51例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及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结论]内镜ENBD合并清热解毒、利胆中药治疗AOSC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针加化石利胆汤配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EST、网篮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在抗感染和补液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石利胆汤并给予耳针治疗;对照组100例,仅常规抗感染和补液治疗。监测术后第1、7天患者总胆红素、淀粉酶、白细胞总数和症状体征评分。[结果]ERCP、EST、网篮取石术,第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5%,二次为100%,术后治疗组总胆红素、淀粉酶、白细胞总数均下降,其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三项症状积分下降幅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针加化石利胆汤配合ERCP、EST、网篮取石术,可以减少胆道感染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使胰腺、肝脏功能恢复更快,并明显减轻术后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