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肖长华  杨希立  李健民 《新医学》2002,33(7):400-40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检测对冠誊 样硬化斑块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指导介入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VUS检测100例冠誊 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4处冠状动脉血管段总截面积及其平均径、血管腔面积及其平均径,计算直径狭窄率及面积狭窄率,了解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分布及特性,并与同时进行的太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IVUS检测发现偏心性斑块92处,向心性斑块32处,其中96处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节段,需要进行冠状动脉的介入性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造影(CAG)对于狭窄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测值较低,IVUS测值与其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IVUS对于冠誊 样硬化斑块病变性质的检测明显优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选择方案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 12 h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 ,观察住院及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 (IRA)重建后血流 TIMI-3级 ,残余狭窄 <3 0 %。住院期间无心脏性死亡、急性再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严重出血发生。随访 6~ 12个月 ,44例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 (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 ) ,1例 5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 ,需要再次介入治疗。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仅有良好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 ,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体表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血管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者占 65 % ,左回旋支占 35 % ;②下壁AMI时I、avl导联ST段呈对应性压低 ,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 76 .9% ,特异性为 2 8.6 % ;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 ,提示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 2 8.6 % ,特异性为 76 .9% ;ST段抬高幅度Ⅲ >Ⅱ时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为 57.1 % ;ST段抬高幅度Ⅱ >Ⅲ时提示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 50 % ,特异性为1 0 0 % ;ST段抬高幅度Ⅲ >Ⅱ提示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较低为 2 4 .2 %。结论 下壁AMI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时出现的心律失常现象及其相应的临床防治手段。方法:分析62例AMI病人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Stent)术中在不同的干预血管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临床治疗。结果:在对左前降支(LAD)行PCI的术中有2例出现心室纤颤,而对右冠状动脉(RCA)行PCI的术中有12例病人出现窦缓,44例病人出现室性早搏。结论:RCA病变的病人术中较常发生心动过缓,而室性早搏在接受直接PCI中多见。临床上防治急诊PCI治疗AMI术中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须使用临时起搏及相应的药物如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等,并配备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支持系统,注意进行再灌注预适应等手段。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昼夜规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4h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以及终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均有两个高峰,发生高峰为(09:00、00:00);持续时间的高峰为(03:00~06:00,13:00~15:00);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与其发生的时刻有关,不同时刻发生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终止高峰(08:00~10:00)与持续节律形成相反趋势。本文认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和终止存在着昼夜规律,其规律可能对心房颤动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 通过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外膜及微循环功能,并根据FFR>0.83及IMR≥25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随访,以明确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方法纳入FFR>0.75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2例,进一步测量IMR值、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CFR)。根据是否IMR值≥25 U及FFR值>083分成4组,A组(IMR<25 U及FFR>0.83)、B组(IMR≥25 U及0.75<FFR≤0.83)、C组(IMR≥25 U及FFR>0.83)、D组(IMR<25 U及075<FFR≤0.83),其中A组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按照指南正规服用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当天即开始随访,出院后2周以后每月随访1次,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随访截止日期2020年8月31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HDL-C、LDL-C、CFR值、Hcy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B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LDL-C和Hcy较对照组高,HDL-C及CFR值较对照组低(P<0.05)。C组患者年龄及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D组患者HDL-C水平及Gensini积分较对照组高(P<0.05)。B组患者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组、D组MACE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的改变与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关系,评价血浆脑钠素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的预测。方法选择经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男58例、女1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STR)计算,比较入院后即刻和PCI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的情况。结果STR<50%组的BNP值(2632.5±968.3)ng/L明显高于STR≥50%组(974.4±799.4)ng/L(P<0.001);STR<50%组糖尿病患者13例(37.1%)多于STR≥50%组的5例(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同抬高ST段下降幅度一样,能判断心肌组织灌注状态及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心电图STV3/Ⅲ比值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50例AI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右冠状动脉(RCA)近段、RCA远段、左旋支(LCX)导联ST段抬高程度依次减小(P<0.05),V3导联ST段降低程度依次增加(P<0.05);(2)STV3/Ⅲ<0.5者在RCA近段组占10/14例,0.5≤STV3/Ⅲ≤1.2者在RCA远段组占10/16例,STV3/Ⅲ>1.2者在LCX组占13/20例;(3)以STV3/Ⅲ<0.5预测RCA近段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6.1%,以0.5≤STV3/Ⅲ≤1.2预测RCA远段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76.4%,以STV3/Ⅲ>1.2预测LCX的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86.7%。结论心电图STV3/Ⅲ是判断AI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较准确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血浆水平是否存在调节作用,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是否可以预测左室功能的长期预后.方法 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患者,其NT-proBNP水平分别于入院时、入院4,24,48h,14 d后测定,其中28例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于6 h内开通(6 h开通组),12例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于6 h后开通(6 h闭塞组).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院时及入院14 d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Ⅵ)、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在6 h开通组,NT-proBNP水平在入院后缓慢上升,并于第24小时达到高峰值;而在6 h闭塞组其NT-proBNP水平更高,相对于6 h开通组,在4,24,48h其水平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6 h开通组其心室容积指数较6 h闭塞组一致性下降,LVEF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改善,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NT-proBNP的动态变化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