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8篇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腰椎骨量和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方法]30只3个月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Sham)组,去卵巢(OVX)组,去卵巢+降钙素(OVX+CT)组。3个月后处死动物,并于处死前10d和4d分别给予四环素和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取L2~4椎体进行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L4~5腰椎及椎间盘进行VG染色,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椎间盘MMP-13的表达,观察椎间盘的病理学改变并根据组织学评分系统对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LVD)进行评分。[结果](1)腰椎间盘评分:OVX+V组显著高于Sham组及OVX+CT组;(2)腰椎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学骨量参数(BV/TV,Tb.N):OVX+V组显著低于Sham组及OVX+CT组;(3)免疫组化:OVX+V组大鼠椎间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表达显著高于OVX+CT组、Sham组。[结论]降钙素可预防去卵巢大鼠腰椎间盘的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维持椎体骨量及微观结构,同时降低椎间盘中MMP-13的表达抑制基质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脑死亡对猪肝脏功能、形态的影响并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在脑死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长白猪1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头,仅行麻醉维持24 h;脑死亡组6头,建立猪脑死亡模型并维持脑死亡状态24 h.脑死亡后(对照组持续麻醉后)6、12、24 h取血标本及开腹取同一部位肝组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e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deukin-1β,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NF-κB mRNA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脑死亡组长白猪各时间点血清ALT、AST、IL-1β水平、肝组织NF-κB mRNA转录水平及肝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死亡组脑死亡后12 h肝细胞轻度浊肿;24 h细胞水肿,肝细胞疏松化.结论 脑死亡导致猪肝脏出现功能与形态学的损伤性变化.其机制可能是脑死亡引起肝细胞NF-κB mRNA 转录和蛋白翻译水平升高,进而导致机体炎症介质合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TBI患者,于伤后~3 d采取静脉血,检测垂体激素水平,与正常值作对照;同时将对垂体激素分泌有影响的14项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入选的TBI患者中,82.93%发生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紊乱,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CS评分3~8分和中线结构移位≥0.5 cmTBI患者伤后前垂体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BI后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紊乱发生率极高,脑损伤程度和中线结构位是发生TBI后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紊乱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运用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探讨大鼠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1 area)后肢代表区的神经回路和时间可塑性。方法将急性分离的大鼠脑片置于MED-64系统的电极平皿中,持续灌流通入95%O2和5%CO2混合气的人工脑脊液,随后进行多电极同时同步记录。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计算出64个点的电流源与电流井,并将其转换为二维电流源密度分布图。结果刺激S1后肢代表区脑片的II-III层,可鉴定出局部皮层内的连接回路,而刺激IV层(丘脑传入的主要终末端)则鉴定出丘脑皮层间的连接回路。首先,丘脑皮层投射的激活可以诱发更多的有效场电位,并且与S1区更多的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与之相比,皮层内回路的激活引起的电反应活动范围则较小。其次,刺激IV层在每一刺激强度下诱发的场电位幅度远远大于刺激II-III的场电位幅度,即S1区更容易被丘脑皮层连接回路的投射纤维所激活。最后,在S1区IV层给予强直刺激可以记录到长达两个小时的局部场电位幅度的增加,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出率约为83.3%(5/6例)。相反,在II-III层,同样的强直刺激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Abernethy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例Abernethy畸形患者的诊治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血管造影确诊后经积极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乙状结肠造瘘术,术后3周开始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至术后7周,6个月关闭造瘘,3周后继续辅以中药保留灌肠4周。患者顺利恢复出院,随访9个月未再次出血。结论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根据31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48h内是否发生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186例)和无缺血预适应组(132例),另取健康人11l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每例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无缺血预适应组Q-Tcd(70.47±12.05ms)明显大于缺血预适应组(55.96±10.4lms,P<0.01),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大于对照组(42.47±9.17ms,P<0.01).缺血预适应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猝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P均<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减小急性心肌梗死时的Q-T离散度,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滋肾活血方对156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PR的变化及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156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滋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片治疗,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ICAM-1、CPR、UAER、血糖及中医症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ICAM-1、CP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血脂及中医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滋肾活血方能降低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血脂,降低ICAM-1、CPR的低度,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取的影响因素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00—01—05—2009—12—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且未经辅助治疗的Ⅱ期结肠癌患者216例,回顾性分析淋巴结检出数量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和Kapla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000—01—2009—12淋巴结检出≥12个的比例从8.0%提高到91.7%。结肠癌淋巴结检出≥12个的患者2005—2009年手术者多于2000—2004年手术者,右半结肠癌多于左半结肠癌,肿瘤直径≥5cm多于〈5cm者,T4a-T4b期多于T3期。淋巴结检出数量与手术年代(x2=45.188,P〈0.001)、肿瘤部位(x2=5.413,=0.020)、肿瘤大小(x2=4.021,P=0.045)及T分期(x2=8.533,P=0.014)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及术前CEA水平无明显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x2=5.099,=0.035)、术前CEA水平(x2=4.244,P=0.043)、淋巴结检出数量(x2=9.875,=0.002)及T分期(x2=8.012,P=0.008)是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检出数量(=0.017)和T分期(=0.044)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检出≥12个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淋巴结检出〈12个的患者生存时间,P=0.002。结论:手术年代、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T分期是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淋巴结检出数量是Ⅱ期结肠癌患者生存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结肠癌根治术中检取足够的淋巴结有利于合理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9.
110.
孙慧敏  邢婕  李震宇  秦雪梅 《中草药》2014,45(12):1718-1721
目的柴胡为多基原药材,《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柴胡包括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以柴葛解肌汤为研究对象,对柴胡、狭叶柴胡配伍的复方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明确不同柴胡配伍对复方中其他成分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HPLC法建立葛根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7种化学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柴胡配伍的柴葛解肌汤进行定量测定。结果线性范围内7种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4.1%~106.6%,所有化合物的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且样品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不同柴胡配伍对柴葛解肌汤7种成分的量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立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柴葛解肌汤的质量控制,而不同柴胡配伍对柴葛解肌汤中其他成分及全方药理作用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