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87篇
  免费   7540篇
  国内免费   4069篇
耳鼻咽喉   778篇
儿科学   464篇
妇产科学   496篇
基础医学   4917篇
口腔科学   1270篇
临床医学   18761篇
内科学   5601篇
皮肤病学   645篇
神经病学   981篇
特种医学   27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4篇
外科学   5636篇
综合类   42397篇
预防医学   15865篇
眼科学   816篇
药学   23591篇
  101篇
中国医学   41260篇
肿瘤学   1859篇
  2024年   585篇
  2023年   2189篇
  2022年   2364篇
  2021年   3124篇
  2020年   3318篇
  2019年   3428篇
  2018年   1763篇
  2017年   3128篇
  2016年   3447篇
  2015年   4047篇
  2014年   6730篇
  2013年   6502篇
  2012年   8259篇
  2011年   8948篇
  2010年   8171篇
  2009年   7758篇
  2008年   9367篇
  2007年   8484篇
  2006年   7566篇
  2005年   8848篇
  2004年   8136篇
  2003年   9457篇
  2002年   7222篇
  2001年   5913篇
  2000年   5011篇
  1999年   3802篇
  1998年   3391篇
  1997年   3269篇
  1996年   2682篇
  1995年   2524篇
  1994年   2029篇
  1993年   1270篇
  1992年   1160篇
  1991年   1252篇
  1990年   1005篇
  1989年   1168篇
  1988年   302篇
  1987年   207篇
  1986年   174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02.
103.
养生古籍数以万册,养生功法数以千计,数量之多规律难循,且真伪难辨。本研究基于养生古籍,通过对古籍所记载功法技术进行筛选与规律挖掘,旨在将古籍“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本研究在查阅上千种养生功法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查、专家访谈、古籍整理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版本学、辨伪学等学科知识,从81本养生书籍中收集到1277册古籍,并根据古籍被引频次选定18册古籍,从18册古籍中选取功法45种,将45种功法分解为984式技术动作进行具体分析。本研究主要对古籍功法技术从动作姿势、次数、结构、方位、时辰、类型、方法、部位、技法、穴位、施治等内容进行了规律挖掘。根据对功法技术规律的统计结果,本研究认为,功法技术习练坐立卧三势宜均衡交替,丰富坐功加强卧功为要;凡导引三七行气宜五七,摩三咽三叩三鸣天鼓三;左右上下前后侧转多为,内外屈伸俯仰勤习为妙;东向南向导引北向行气,向日向阳明坐立卧为好;子丑寅时三辰行功慎为,卯午酉时三辰行功为宜;导引行气存思三功同行,仿生导引器械运动辅助;行气调息吐纳亦轻无声,鼻纳鼻出口纳口出为主;手功足功行功导引之根,腰身协调口鼻行气宜行;叩齿咽津伸腰叉手常行,摩摇振鼓按挽拓举并进;引泥丸摇天柱常行常为,摩丹田擦涌泉宜多宜密;目耳颈腰腹胸手足常引,脏腑气血筋脉骨肌常疏。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梅花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芦丁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验证该法在梅花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适应性。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检测波长为355 nm;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绿原酸、异槲皮苷、芦丁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1批梅花药材中4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梅花中金丝桃苷与绿原酸、异槲皮苷、芦丁的相对校正因子;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梅花中4种不同成分的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制定知母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通过对不同产地20个批次知母种子的净度、千粒质量、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测定和外观形态观察,利用Excel 2010、SPSS 20.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以及K-均值聚类分析,初步确定知母种子质量分级指标和分级标准,且以各等级知母种子分别在田间对比种植,通过测定1年产苗量,2年药材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验证知母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合理性。结果:Ⅰ级知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千粒质量不低于7.5 g,净度不低于95%;Ⅱ级知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70%,千粒质量不低于7.0 g,净度不低于85%;Ⅲ级知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65%,千粒质量不低于6.0 g,净度不低于80%;各级种子含水量均小于10%。结论:发芽率和千粒质量为知母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主要指标,净度和含水量为参考指标。不同等级知母种子种植后对知母种苗产量、药材产量及质量会有显著影响。该研究制定的知母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科学可行、符合生产实际,为知母的种子质量评价和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异位内膜组织虽然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中医学一般认为,“正虚伏邪”为恶性肿瘤的病机特点;那么,肾虚血瘀既属于“正虚伏邪”的范畴,又体现了EMs发病学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在“病证相应”的中医治则之下,补肾化瘀法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为:缓解痛经症状、提高受孕率,以及调整月经周期。本文基于EMs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通过分析补肾化瘀法治疗EMs的理论依据及其抑制异位内膜侵袭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解除免疫抑制、阻断局部微血管新生等,旨在阐明其疗效显著的原因,为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通腑导滞敷脐法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菏泽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导滞敷脐法治疗,连续治疗7 d,对比2组临床疗效、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腹痛、腹胀、恶心、便秘)、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及便秘积分和血清GAS、VI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MO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导滞敷脐法能够快速改善急性肠梗阻患者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疏肝养血润目针灸法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患者疗效及对眼表炎症反应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1月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4例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养血润目针灸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积分(眼干涩、异物感、灼烧感、畏光、疲劳感)、泪膜稳定性(BUT、SIT、FL)、泪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2组治疗后相对于本组治疗前眼干涩、异物感、灼烧感、畏光、疲劳感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相对于本组治疗前BUT、SIT均显著升高(P均<0.05),FL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泪膜稳定性指标改善程度更明显(P均<0.05);2组治疗后相对于本组治疗前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肝养血润目针灸法能够有效减轻干眼症患者眼部炎症反应,提高泪膜稳定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0.
天麻素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天麻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抗癫痫、抑制肿瘤、保护神经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随着市场对天麻素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传统获取方法固有的问题,导致急需新的方法来解决天麻素生产实际中面临的各项困难。生物合成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获取法的新方法,已在天麻素获取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成果,故现阶段有必要从天麻素生物合成途径、植物转化法和微生物转化法3个方面,对天麻素生物合成进行系统地阐述,从而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天麻素生产方法,以满足人们对其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