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5篇
神经病学   13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含雌激素中药对实验动物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将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15只,分别灌注中药和饮用水7d后,制成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在再灌注12,14h时每组各取6只取脑切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另3只取缺血侧皮质,提取蛋白,并作雌激素受体β测定。结果:中药组脑梗死面积再灌注12h时为(40.62±1.68)%、再灌注24h时为(58.89±2.12)%,与对照组[(5.23±1.23)%和(69.86±2.4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印迹蛋白测定,中药处理组缺血侧脑皮质雌激素受体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含雌激素中药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β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并可分泌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来促进其体内细胞的存活和分化。实验将体外扩增和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缺血性大鼠侧脑室内,观察干细胞在大鼠脑内的生存、迁移、分化情况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7-06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①取体质量120~160g的SD大鼠用于制备移植细胞;另取80只体质量250~300g的SD大鼠用于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应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及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③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15只;磷酸缓冲液组30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30只,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到大鼠缺血侧脑室中。④术后1,3,6,12,24d测定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内的生存和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结果:①细胞移植后6d,12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磷酸缓冲液组(P<0.05)。②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迁移。③移植第24天Hoechst33342/微管相关蛋白2、Hoechst3334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占Hoechst33342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为(10.45±1.35)%,(8.73±1.38)%。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附近迁移,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3.
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后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中药复方(桂枝茯苓丸加川芎泽泻)防治脑缺血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本方能够增加脑缺血和再灌注后鼠红细胞、脑组织及线粒体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时降低脑缺血和再灌注后鼠血浆、脑组织和亚细胞器中红细胞内的丙二醛(MDA)水平,证实本方有较强的抗自由基作用,提示本方可作为抗氧化剂,用于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其作用机制,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对小鼠脑缺血期、再准流期脑和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进行了测定,结果提示:缺血期及再灌流期脑和血中PA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以再灌流期升高为明显,本文就PAF对脑缺血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缺血性卒中是目前全球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如溶栓治疗)存在时间窗窄、疗效不佳等缺陷.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细胞治疗,为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06.
缺血性卒中是目前全球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如溶栓治疗)存在时间窗窄、疗效不佳等缺陷.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细胞治疗,为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07.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CT检查中由于后颅窝较明显骨伪影干扰 ,其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限制。MRI技术克服了CT的弱点 ,使小脑梗死的检出率日见提高。但国内外对老年小脑梗死的报道甚少。本文对我院经MRI证实的老年小脑梗死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9月~ 2 0 0 3年 8月收治老年小脑梗死 3 6例 ,占同期小脑梗死住院病人的 69% (3 6/5 2 ) ,其中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60~ 82岁 ,平均 71 6岁。伴有高血压2 0例 (5 6% ) ,冠心病 8例 (2 2 % ) ,风心病 4例 (11% ) ,糖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远端保护装置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时应用远端保护装置,首先将远端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并在狭窄远端展开,然后行保护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并观察保护装置滤网内捕获的斑块组织碎片。结果26例患者行远端滤网保护下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回收的保护装置中有14个(54%)发现滤网中有斑块碎片组织和血栓颗粒,无死亡及急性栓塞事件发生,但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1~6d经磁共振检查发现了新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病灶,26例患者在出院后临床随访期内未发生严重脑缺血事件。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微创治疗方法,术中常规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提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cortical vein thrombosis,I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ICVT患者,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例ICVT患者,男性和女性各3例,平均发病年龄3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癫痫发作(5/6,83.3%)、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6,50.0%)和头痛(3/6,50.0%)。在影像学检查中,ICVT的直接征象为斑点征和条索征,间接征象为脑叶出血、梗死或水肿。结论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头痛是ICVT的常见表现,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透射光法血小板聚集实验(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 etry,LTA)、血栓弹力图 (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PFA)三种血小板功能实验 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5月-2019年2月诊治为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且长期服用氯吡格雷进 行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分别采用LTA、TEG和PFA三种方法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5 d后的血小板反 应性。2019年8月进行统一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卒中复发,安全性结局为抗血小板药物相关 的出血事件。比较缺血性卒中复发与未复发组、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间LTA、TEG、PFA分别测定的血小 板反应性差异及CYP2C19基因型分布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小板反应性对缺血性 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共纳入7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其中5例(6.58%)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17 例(22.37%)患者发生出血事件。LTA[82.00%(76.00%~85.00%)vs 44.00%(27.00%~60.50%), P =0.005]和TEG[43.30%(34.40%~61.60%)vs 69.00%(52.45%~86.10%),P =0.032]检测的复发 组血小板反应性显著高于未复发组;LTA和TEG检测结果对缺血性卒中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 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95%CI 0.73~1.00)和0.79(95%CI 0.61~0.97)]。 CYP2C19基因型和PFA检测结果均与缺血性卒中复发无关。三种血小板功能实验的结果与出血事件的 发生率无关。 结论 当氯吡格雷用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时,LTA和TEG实验对一年缺血性卒中复发有一定预测 价值,但PFA预测能力欠佳。三种血小板功能实验结果与出血事件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