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6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144篇
预防医学   505篇
眼科学   2478篇
药学   353篇
  3篇
中国医学   1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视近活动、户外活动和饮食习惯对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对象为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共690名,年龄3~6岁。双眼屈光度检查用Suresight自动屈光筛查仪在自然状态下完成,将球镜屈光度≤+0.75D列为近视眼可能者。受检儿童家长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儿童每日在家参与的主要的视近活动时间(读写画画、看电视、电脑游戏)、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和儿童饮食习惯(甜食、肉类和奶类、蔬菜和水果)。计算总视近强度(屈光度小时)。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眼可能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501份,其中男271名,女230名。左右眼近视眼可能的百分比分别为14.4%和16.0%,两眼间无统计学差异。女童中近视眼可能者的百分比为20%,而男童为1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女童为近视眼可能的危险是男童的1.74倍(P=0.024,OR:1.743,95%CI:1.075~2.826);户外活动可以降低发展为近视眼可能者的危险(P=0.035,OR:0.683,95%CI:0.479~0.973);各种视近活动均与屈光状态无关,总视近强度与屈光状态也无关(P=0.378,OR:0.949,95%CI:0.845~1.066);饮食习惯与屈光状态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去除性别、总视近强度和户外活动的交互作用后,女童为近视眼可能者的危险仍高于男童,而户外活动与屈光状态无关。结论在学龄前儿童中,女童为近视眼可能者的危险较男童高,环境因素对此年龄段儿童的屈光状态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幼儿屈光状态,尽早发现屈光异常,及时排除有关眼病,诊断、治疗弱视.方法 Suresight 筛查仪于自然光线的室内筛查眼保健门诊的20336名6个月~5岁的幼儿屈光状态,对3~5岁屈光异常的287人(574只眼)散瞳验光确诊.结果 40672只眼屈光筛查,屈光异常为17.89%,6月~组屈光异常率最高,占26.06%,随年龄增长,屈光异常有下降趋势,3岁~组稍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3岁~组筛查仪在仪器测量范围内的屈光筛查异常者中,17.99%确诊为弱视.对筛查仪显示±9.99的57眼散瞳检影均确诊为弱视.多次筛查仪无读数的5例6个月幼儿,4例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1例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结论 Suresight筛查仪适用于儿童眼保健门诊使用,特别是6个月~5岁幼儿的屈光状态观察,筛查仪显示±9.99者要尽早散瞳验光,对多次筛查仪检测无读数者及时做相应的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矫正眼镜的垂直屈光参差对患者垂直融像度的影响.方法 样本来自我院验光配镜中心的105名患者,按双眼矫正眼镜的垂直屈光参差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无垂直屈光参差组(双眼的垂直屈光参差差别<1.0D)和垂直屈光参差组.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屈光检查并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平滑的垂直融像度的测定.收集的数据用相关分析探讨双眼的垂直屈光参差度与垂直融像度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的垂直融像度(3.61±1.01)D;垂直屈光参差组的垂直融像度为(4.45±1.50)D(t=3.432,P=0.001);结论 当暴露于垂直屈光参差的刺激时,垂直融像度会相应增加,因此在屈光参差验配中要尽量避免干扰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以保证舒适的视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形成原因﹑手术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29例(29只眼)角膜瓣移位皱褶患者资料。结果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形成早期原因与术者操作经验、角膜瓣厚薄及蒂的位置、屈光度数、挤眼等,晚期多为外伤所致。29例患者经角膜瓣复位术后效果良好,视力无下降。结论有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角膜瓣移位皱褶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比较Scheimpflug原理摄像系统Pentacam与Placido盘成像Topolyzer角膜地形图及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的差异,分析三者的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形态正常的患者39例(39只眼).术前分别采用Pentacam、Topolyzer及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为(43.35±1.36)D,Topolyzer测量值为(43.41±1.35)D;Pentacam测量所得simK、true net power(TNK)、4.0mm Holladay equivalent K-reading(EKR)、4.5mm EKR分别为(43.40±1.34)D,(42.14±1.25)D,(43.44±1.31)D,(43.50±1.32)D.Pentacam测量所得simK、4.0mm EKR与Topolyzer测量所得sim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K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测量方法所得K值两两之间均存在高度正相关(r>0.90,P<0.01).TNK比其余各种K值均明显小(-1.21~-1.36)D,一致性较差;其余各组K值之间一致性较好,95%一致性界限较窄.结论 对于角膜形态正常的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simK及4.0 mm EKR与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所得Km及Topolyzer测量所得simK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过在临床中互相替代使用仍需要慎重.true net power比其余各种K值均明显小,不能用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究影响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49例内斜视术后继发外斜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49例患者,内斜视的发病年龄为2~72月,平均为18.43月,4岁前发病48例(97.96%),1岁前发病29例(59.18%);内斜视术前28例患者(96.55%)表现为单眼抑制(5 m及33 cm),42例(100%)无立体视;继发性外斜视术前28例患者(57.14%)伴3Δ~25Δ的垂直斜视,平均为8.54Δ(5 m)和8.43Δ (33 cm);内斜视术前10例患者调节性集合/调节(AC/A)比率<4(28.57%),继发性外斜视术前18例患者AC/A比率<4(75%),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外斜视术前10例患者存在2.00D~5.00D的屈光参差,8例患者合并内转受限;继发性外斜视平均发生于内斜视术后4.08年,其9年内发生率为93.88%.结论 内斜视的发病年龄早,立体视功能不健全甚或无立体视,合并垂直斜视,调节性集合减弱,屈光参差及内转受限,是造成继发性外斜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继发性外斜视可发生于内斜视术后多年,因此术后需长期随访,至少随访4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差别.方法 23例能配合检查的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12例(24只眼)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5.43±1.33)D和(6.45±2.19)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0.781,P=0.451;t=1.072,P=0.293).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为(13.22±1.61)D,与正视儿童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6),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为(6.36±1.40)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1.542,P=0.137).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与弱视眼调节幅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94,P=0.032),调节灵活度的比较无明显差别(t =1.286,P=0.212).结论 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调节幅度明显低于非弱视眼及同龄正视儿童,其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调查分析单眼轻度近视青少年近视程度与主导眼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79例单眼轻度近视青少年根据近视程度分为Ⅰ组(-0.25~-0.75 Ds)15例,Ⅱ组(-1.0~-2.0 Ds)46例,Ⅲ组(-2.25~-3.0 Ds)18例.卡洞法测量所有受检者注视远5 m处及近33 cm处的主导眼,配镜矫正屈光不正后重新测量远近两处的主导眼别.结果 根据轻度近视程度的不同,近视所在眼为主导眼的受检者在Ⅰ、Ⅱ、Ⅲ组中远5 m处分别为:13例(86.7%)、28例(60.9%)、5例(27.8%);近33 cm处分别为15例(100%)、40例(86.9%)、9例(50.0%);配镜矫正后3组远5m处分别为:14例(93.3%)、38例(82.6%)、8例(44.4%);近33cm处分别为:15例(100%)、40例(86.9%)、10例(55.6%).3组受试者5 m及33 cm处裸眼及配镜矫正后主导眼所在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视屈光参差人群中,单眼视觉质量的下降会造成主导眼在双眼间的转换,近视程度的发展与主导眼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09.
屈光手术已成为目前矫正屈光不正的常见手术方式之一,现代屈光手术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简单地提高视力,还追求视觉质量及手术后光学质量的完美和自然。本述评就各类屈光手术后影响视觉质量的原因、夜间视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影响患者手术后满意度因素等予以分析,并提出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改善切削模式及应用现代更新的各种技术是减少术后视觉不良症状、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的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调查视疲劳的病因,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103例视疲劳患者,检查其眼前后节、远近隐斜、水平聚散力、集合近点、调节性辐辏/调节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相对调节、调节反应,对视疲劳症状进行评分,分析视疲劳的原因.针对病因给予矫正屈光不正、调节辐辏训练、配戴三棱镜、药物治疗.评价这些治疗对视疲劳的治疗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03例视疲劳患者性别比为男∶女=1∶1.5.其病因分别是:屈光不正38例(36.9%),干眼症26例(25.2%),肌性视疲劳29例(28.2%),调节性视疲劳10例(9.7%).治疗前视疲劳评分为(4.8±0.7)分,治疗后症状缓解,评分为(2.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P<0.01).结论 视疲劳常见病因是屈光不正、辐辏异常、干眼症、调节异常,治疗方法主要有矫正屈光不正、视觉训练、配戴三棱镜、药物对症治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