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988~1998年,我们手术治疗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46例,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4~13岁,平均85岁;病程1~9年,平均45年。本组46例均为双侧病变,均有反复臀部肌肉注射史,其中31例有青霉素及苯甲醇注射史。患儿均表现异常姿势及步态,站立、行走双腿外旋呈“外八字”状,快步形似跳跃,坐椅、下蹲双髋外展外旋,双膝分离,不能并拢,屈髋屈膝时两膝不能交叉。41例臀部扪及条索状块。内收、内旋受限>20°,32例,10°~20°11例,<10°,3例。髋伸屈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对4例较为罕见的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的病因、病理形态学特点及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等做一初步探讨.方法 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PAS,六胺银及抗酸杆菌染色,光镜观察.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法染色.结果 4例患者中有男性及女性各2例,发病年龄26~52岁,平均发病年龄41.5岁.显微镜下见4例病变内均为大片的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的周边可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在增生的纤维组织内及其周围可见弥漫多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在4例坏死组织周围均可见多少不一的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其中3例尚可见少数多核巨细胞反应.结论 本组4例患者在病变内均未见病原体,在坏死组织周围可见多少不一的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其形态学改变支持病变可能与寄生虫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酒制前后蟾酥中蟾蜍甾烯的含量变化及对外用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样品溶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100 mm×4.6 mm,3.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0.7 mL/min;检测波长296 nm。通过体外Franz扩散池法测定酒制前后蟾酥透皮吸收率。结果24批样品中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沙蟾毒精、蟾毒它灵、华蟾毒它灵在酒制前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20%、3.73%、1.69%、2.48%、1.44%、1.85%;酒制后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06%、3.63%、1.65%、2.30%、1.41%、1.82%。酒制前6种成分体外透皮吸收率分别为2.65%、2.44%、6.32%、6.01%、3.84%、5.44%;酒制后透皮吸收率分别为2.10%、2.36%、5.83%、4.44%、3.63%、4.73%。结论蟾蜍甾烯类成分经酒制后含量和其透皮吸收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影响较大成分为沙蟾毒精和脂蟾毒配基。  相似文献   
104.
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膜肉瘤(I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预后等。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对1例原发于肺动脉的IS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标记、电镜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镜下见肿瘤由丰富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编织状和不规则状,细胞异型性明显,局部呈上皮样,瘤巨细胞及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标记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osteopotin弥漫强(+),SMA弥漫(+),CD34及myogenin均灶性区域(+);而MyoD1、myosin、myoglobin、S-100、Des、CK、EMA、CD68以及CD117均(-)。电镜示某些梭形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密体、微肌丝;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周围见大量粗面内质网。结论 I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发生于大动脉壁的低分化恶性间叶肿瘤,一般具有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特征,多与染色体基因扩增或获得有关,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主要原因。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选择左右侧腹股沟区作为实验侧和对照侧,通过剥离髂血管周围淋巴管模拟临床牵拉伤,3d后应用亚甲蓝示踪了解表浅和深部淋巴显影情况。结果 对照侧可见浅表及深部淋巴管和淋巴结显影良好,无亚甲蓝漏出;实验侧中8例显示髂外静脉周围淋巴漏,但髂总静脉处淋巴结和淋巴管未显影;2例显示髂外静脉周围显影剂无漏出,而髂总静脉处淋巴结显影。结论 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主要原因为术中移动髂血管时对深淋巴结和淋巴管造成了损伤,应对其一些步骤进行改良以避免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性淋巴瘤根据发病部位分为淋巴结内和结外,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在胃淋巴瘤中,发生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相对常见,在病因学、病理学、免疫表型和临床转归上有一定规律,属于胃恶性淋巴瘤中较特殊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下入路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具(40侧)成年国人尸体髂腹股沟区进行分层解剖,按临床髂腹股沟下入路步骤分析其存在的风险或注意事项。结果浅表血管神经存在较多变异易受损伤;髂股血管和深部淋巴系统易受到牵拉损伤;内侧窗显露时可因破坏耻骨肌孔下区结构导致股疝发生等,需注意预防或重建。结论髂腹股沟下入路相对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虽对外侧窗显露充分,但并未减少中间窗和内侧窗显露时存在的问题,需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08.
109.
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由于智齿特殊的解剖部位以及其本身解剖形态的多变性,手术创伤大,术后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为了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有效地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科1999—2002年拔除的下颌阻生智齿416颗资料进行统计,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 20例子宫腺肌病的病人,每月月经干净3~5天时。在子宫病灶局部及周围注射MTX 50mg,连续6个月。治疗前、后行子宫附件阴式B超检查、子宫病灶局部穿刺活检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性激素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与与MIX治疗后3个月比较B超测子宫长度、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子宫长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Hb、WBC、PC、ALT、BUN、PSH、LH、E、T、P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PRL在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应用MTX治疗子宫腺肌病将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