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03篇
  免费   4338篇
  国内免费   1284篇
耳鼻咽喉   145篇
儿科学   706篇
妇产科学   461篇
基础医学   861篇
口腔科学   221篇
临床医学   9409篇
内科学   8924篇
皮肤病学   271篇
神经病学   2232篇
特种医学   11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82篇
外科学   3056篇
综合类   17721篇
预防医学   13755篇
眼科学   535篇
药学   6799篇
  175篇
中国医学   1508篇
肿瘤学   1126篇
  2024年   486篇
  2023年   1709篇
  2022年   1949篇
  2021年   2261篇
  2020年   2405篇
  2019年   2529篇
  2018年   1319篇
  2017年   2237篇
  2016年   2404篇
  2015年   2621篇
  2014年   4401篇
  2013年   4455篇
  2012年   4910篇
  2011年   4792篇
  2010年   4187篇
  2009年   3575篇
  2008年   3863篇
  2007年   3167篇
  2006年   2901篇
  2005年   2775篇
  2004年   2270篇
  2003年   2065篇
  2002年   1552篇
  2001年   1094篇
  2000年   829篇
  1999年   558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02.
随着医学的进步, 早产儿的成活率显著提高。但早产儿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本文简单总结影响早产儿神经发育的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出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和综合管理, 旨在提醒家长和临床医生重视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全前循环梗死患者的超早期溶栓延迟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某院2015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215例全前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超早期溶栓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超早期溶栓延迟发生率为28.84%,超早期溶栓延迟发生者中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溶栓延迟发生者24∶00~05∶59时间段发病、独居、NIHSS评分≥15分、主要照护家属不了解超早期溶栓、发病地点离医院距离5km、未拨打120急救电话、存在溶栓治疗禁忌症者构成比均高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上述因素均是超早期溶栓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前循环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延迟现象常见,且发生者预后不良风险高,24∶00~05∶59时间段发病、独居等均是其危险因素,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对于住院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护理专案模式组对于住院患者采取护理专案模式。比较两组满意评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护理前后住院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掌握水平、住院患者遵医行为;跌倒的发生率。结果护理专案模式组满意评分、住院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掌握水平、住院患者遵医行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跌倒的发生率对比传统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住院患者实施护理专案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住院患者自我防护能力,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5.
尿酸(uric acid,UA)是人体嘌呤核苷酸代谢的终产物,任何原因导致体内UA生成量和排泄量失衡或(和)嘌呤代谢失常都可引起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血清尿酸水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 420μmol/L、绝经前女性> 360μmol/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HUA是痛风的主要病因[1]。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HUA是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可引起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增加,且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2~4]。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545名广州市部分社区长者饭堂的用餐老年人和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清远市四地市养老院的入住老年人,对老年人的一般健康情况和认知功能(MoCA)进行问卷调查,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养老院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高于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养老院老年人(OR=3.099,95%CI:1.601,6.001)、年龄75岁以上(OR=2.050,95%CI:1.132,3.714)是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学历与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呈负相关,高中或大学以上学历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低于文盲老年人(OR=0.292,95%CI:0.124,0.691)。结论应多关注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情况,及早发现认知功能障碍人群并进行干预,以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性损害。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预后之间密切关联,且淋巴结转移与否及淋巴结转移程度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但目前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一定途径。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38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从中寻找出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进一步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能力,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80例患者中,241例(63.42%)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Lauren’s分型、肿瘤直径以及肿瘤标志物CA125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OR=4.175,P=0.041)和肿瘤浸润深度(OR=16.444,P<0.000 1)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BMI值呈明显正相关(r=1.95,P=0.007)。BMI(以24 kg/m^2为临界值)与肿瘤浸润深度分级(以T4期为标准)预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均为63.16%,特异度分别为76.84%、53.68%;两者联合应用特异度增高至88.36%,ROC曲线下面积达75.7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BMI值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BMI值患者(51.09% vs.53.13%,P<0.05)。结论:BMI与肿瘤浸润深度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BMI值越高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结合肿瘤浸润深度情况分析,对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刘林  李修红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443-2447
目的:肌少症对老年肝癌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4例老年肝癌,根据有无合并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35)和非肌少症组(n=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存情况。结果:肌少症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30 d再入院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9个月,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为74.3%、51.1%、24.5%,而非肌少症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7个月,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为87.3%、75.6%、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术后预后与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肌少症、巴塞罗那分期(BCLC)、甲胎蛋白、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MVI)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CI、肌少症、BCLC分期、肿瘤个数、MVI是老年肝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肌少症会增加老年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恢复,同时也会降低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调查分析昆明市学龄前生长不良儿童的饮食、环境危险因素,了解昆明市学龄前儿童饮食、环境危险因素现况,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膳食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7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做入托(幼园)所体检的儿童中有生长不良并知情同意营养指导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电子问卷收集有关信息,对筛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调查250名2~5岁生长不良儿童,50%左右儿童每周不少于1次食用油炸食品,40%左右食用腌腊食品,有30%左右摄入洋快餐,膨化食品的摄入也高达55%左右,小袋包装零食摄入比例在70%上下,30%左右有每周摄入1次以上可乐饮料及维生素类制剂;男童接触饮酒比例多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左右儿童每周接触1次或以上塑料餐盒及电热毯,20%左右家中使用杀虫剂,近40%家庭使用微波炉,50%左右儿童空腹喝奶;而女童接触化妆比率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学龄前儿童在饮食习惯、营养品制剂正确选择使用、避免环境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科学指导尚待加强。下一步需关注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宣教工作,让儿童在学龄前及早接触营养知识,为其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夯实基础、助力一生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