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1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341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463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1830篇
内科学   902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209篇
特种医学   4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775篇
综合类   3485篇
预防医学   1887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1269篇
  8篇
中国医学   1233篇
肿瘤学   29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665篇
  2004年   609篇
  2003年   585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433篇
  1998年   427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335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8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酐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106例IM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3例采用复方甘草酸酐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50/53)和83%(44/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功异常、T淋巴细胞异常)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计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酐治疗I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2.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1],梅毒主要通过接触交叉感染配偶和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及输血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胎传梅毒[2]。所以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梅毒检测手段显得及其重要。1梅毒的分期梅毒可分为3期:Ⅰ期梅毒:梅毒螺旋体在入侵部位繁殖,  相似文献   
103.
树突状细胞在血液学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淋巴瘤体内微小残留病变(MRD)是指临床上病情达到完全缓解,而体内仍有微量的仅凭形态学方法无法检测的白血病细胞残留,MRD是白血病/淋巴瘤复发的主要根源。亦成为白血病/淋巴瘤防止复发的关键问题。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PC),它们能够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并可启动和调控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肿瘤特异性DC疫苗在当今血液肿瘤学生物治疗领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DC在血液学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DC的体外扩增和可塑性DC均起源于体内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和对其勃起功能、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及Ang(1-7)的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分为3组,补肾益心片组、缬沙坦组、模型对照组。治疗4周后,检测血浆和腹主动脉组织内NOS、NO浓度以及血浆Ang(1-7)浓度。用尾动脉测压仪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颈部皮下注射阿朴吗啡(APO)记录其阴茎勃起次数以检测大鼠的勃起功能。结果补肾益心片及缬沙坦均可提高腹主动脉组织内NO含量,提高血浆Ang(1-7)含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益心片组、缬沙坦组治疗后血压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补肾益心片组、缬沙坦组勃起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肾益心片可以降低SHR的收缩压。补肾益心片补肾益心片可以改善SHR的勃起功能。补肾益心片可增加SHR腹主动脉NO含量及血浆Ang(1-7)含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炎症因子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丹蒌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除高脂饲料喂养外,丹蒌片组(0.5 g·kg-1·d-1)胃饲相应药物。连续给药9周后处死,测各组血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及IL-6、TNF-α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组织中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蒌片组血脂及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PI3K、p-AKT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蒌片具有降低兔血脂、炎症因子,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6.
我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16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13例,女52例,14~72岁。患者均有典型的输尿管结石绞痛病史,经彩超及KUB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6例,中段结石73例,下段结石56例。KUB显示输尿管无畸形及狭窄。1.2方法使用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每次治疗间隔14d。输尿管上段结石采取仰卧位碎石,中段结石采取俯卧位碎石,下段结石充盈膀胱后采取俯卧位碎石。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准备①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测血压、心电图、胸…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对31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实行经前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围手术期均行心理、疼痛、功能锻炼等护理指导。结果 随访3月~5年,所有病例术后疼痛症状均能消失,切口Ⅰ期愈合,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椎间隙感染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相当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功能锻炼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结合了纤连蛋白片段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作为PET探针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成像的能力。材料与方法结合了纤连蛋白片段(结合后纤维连接蛋白简称Fn)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特别  相似文献   
109.
黄甘霖  陈春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35-2836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度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58例患者除2例死于大咯血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0.
刘喜文  姬蕾  尼春萍 《护理研究》2007,21(19):1719-1721
[目的]比较分析军队与地方院校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量表,对384名地方院校大学新生和531名军队院校新生进行测试,所得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新入地方院校的男生与女生在5种主要人格因素(C,E,F,N,Q3)和4种次级个性因素(X2,Y2,Y3,Y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新入军校的男生和女生在7种主要人格因素(E,F,G,H,L,O,Q2)和2种次级个性因素(X1,X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新入地方大学的男生与军校委培男生在4种主要人格因素(A,E,G,I)和3种次级个性因素(X3,X4,Y2)方面存在差异(P<0.05或P<0.01),女生在12种主要人格因素(A,C,E,G,H,I,M,N,O,Q1,Q3,Q4)和5种次级个性因素(X1,X3,Y1,Y2,Y4)上存在差异(P<0.01)。[结论]不同学习环境下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