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11.
目的:依据特异性细胞免疫学机制阐述慢性重型肝炎中医黄疸论治。方法:慢性重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且分为阳黄证、阴黄证,分别以"清热利湿"法、"温阳健脾"法论治。特异性细胞免疫学发病机制为免疫系统介导的肝损伤,依据免疫"增强"与"抑制"的不同状态,对阳黄证及阴黄证进行研究。结果:阳黄证患者存在细胞功能免疫亢进和炎症因子过度释放;阴黄证患者存在细胞功能免疫抑制和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结论:"清热利湿"法与抑制免疫亢进及炎症反应有关;"温阳健脾"法与纠正免疫低下及降低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黄疸证的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阳黄、阴黄的分布规律、临床鉴别要点和阴黄证转化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析1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阳黄和阴黄证的分布情况、阳黄和阴黄证主要证型、主要鉴别依.据及黄疸持续时间、体质学特点和服用苦寒药等因素对阴黄转化的影响。结果:①阳黄患者占56.9%(86/151),阴黄患者占11.3%(17/151),界于阴黄和阳黄之间者占31.8%(48/151)。②86例阳黄证患者中,21例为湿热内蕴证,湿热+瘀热证60例,湿热+瘀热+阴虚证5例;17例阴黄证患者脾虚兼有湿邪(浊)为主,占94.1%;48例阴阳黄患者均有脾虚表现,兼瘀热者29例,兼湿热者19例。③17例阴黄和48例阴阳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疸颜色晦暗,而86例阳黄患者均表现为黄色鲜明;45.4%(39/86)的阳黄患者、43.8%(21/48)的阴阳黄患者和6%(1/17)的阴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41.8%的(36/86)阳黄患者、39.6%(19/48)的阴阳黄患者和6%(1/17)的阴黄证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苦;其他如痞满食少等表现见于不同黄疸证的患者。④所有阴黄患者(17/17)和89.6%(43/48)的阴阳黄患者表现出舌质淡和/或胖、有齿痕;所有阳黄患者(86/86)和10.4%的阴阳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舌质红;88.4%(76/86)的阳黄患者见黄腻苔(薄黄腻苔一厚黄腻苔),11.4%(10/86)的阳黄患者白苔或白腻苔(但均伴舌质红);阴黄患者的88.2%(15/17)见白苔,11.6%(2/17)见淡黄腻苔(但均伴舌质淡);阴阳黄患者的54.2%(26/48)见白苔或白腻苔,45.8%(22/48)见淡黄腻苔。所有黄疸患者均见不同程度的舌下脉络迂曲、紫暗。⑤103例阴黄和阳黄的黄疸病例,黄疸持续两个月以上不退的26例患者,阴黄的发生率为61.5%,而黄疸病程在两个月以内的77例患者中,阴黄的发生率为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1例具有阳虚倾向的患者中,阴黄发生率为34.5%(10/29);非阳虚体质的74人中,阴黄发生率为9.5%(7/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阳黄证以湿热和瘀热为主,阴黄证以脾虚为主;临床辨证以黄色鲜明或晦暗、舌质红或舌质淡为鉴别要点;约1/3的患者临床兼见阳黄和阴黄表现(阴阳黄),病情处于阳黄向阴黄的转化过程中。黄疸持续不退、患者体质具有阳虚倾向是导致黄疸阴黄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肝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护肝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解化瘀汤口服、大黄乌梅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占77.78%,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BiL、NH3明显下降,PTA、TC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 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及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满分消丸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解毒化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西医护肝综合治疗,治疗组加以口服解毒化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比较两组TBiL、PTA、NH3、LPS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BiL、PTA、NH3、LPS指标、总有效率、肝性脑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解毒化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在改善肝功能、防治肝性脑病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疏肝理脾片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4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治以疏肝理脾片,8片/次,口服,3次/d;重组人IFNα-2b(赛诺金),5MU,肌注,隔日1次;利巴韦林800~1200mg/d,口服,联合治疗48周.对照组18例,予重组人IFNα-1b(赛诺金),5MU,肌注,隔日1次;利巴韦林800~1200mg/d,口服,治疗48周.动态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及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耐受性更好.结论:疏肝理脾片在护肝降酶、减轻不良反应、抗肝纤维化方面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9岁,农民,因乏力,身目尿黄半月于2008年2月25日入院,既往2004年4月体检发现HBsAg为阳性,肝功能正常。入院症见:乏力,恶心,纳差,身目发黄,小便深黄,尿量正常,大便调。查体: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区叩痛阳性,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肝功能TBIL484umol/L,DBIL329umol/L,ALT395u/L,AST222u/L,ALB34.3g/L,GLOB29.8g/L,PTA39%。乙肝全套: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HBV—DNA2.9×10^5copies/ml。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常规、大便常规均正常。尿常规:胆纤素大量,尿月日原+。B招:肝宴质弥浔十牛病蛮。入院诊断: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2岁,电脑城职员,因腹痛2月余,加重2 d,于2009年12月12日入院.患者自2009年10月上旬出现腹部间歇性隐痛,伴乏力,头晕,消瘦,无咳嗽、咯痰,体温未测,无便秘、腹泻、关节疼痛等不适.入院前2 d腹痛加重、难以忍受,以脐周疼痛为甚,呈持续性发作.  相似文献   
19.
黄裕红  陈斌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30-103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为我国重型肝炎中的主要类型,治疗棘手,疗效差,病死率高。笔者近年来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重用赤芍、附子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