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7篇
  免费   2002篇
  国内免费   69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368篇
口腔科学   186篇
临床医学   1544篇
内科学   995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3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81篇
综合类   2497篇
预防医学   10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43篇
  15篇
中国医学   990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515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文题释义:椎体后凸成形:采用椎体内置入气囊的方法通过扩张使椎体复位,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隙,减小骨水泥注入所需的推力,使骨水泥在椎体内不易流动,可有效解除或缓解疼痛、恢复病椎高度,但临床发现仍存在骨水泥渗漏等风险。 唑来膦酸:椎体后凸成形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然而如何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状况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唑来膦酸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再发骨折风险,改善骨折患者的功能评分。 背景:临床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和循证学依据,因此目前对于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尚无明确定论。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及CBM、PubMed、Cochrane等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治疗方式为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对照组治疗方式为椎体后凸成形,时间截止至2019年9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逐个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5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患者175例,对照组患者184例;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MD=0.12,95%CI(0.08,0.17),P < 0.000 01],治疗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0.46,95%CI(0.18,0.75),P=0.002;MD=0.85,95%CI(0.20,1.50),P=0.01],治疗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MD=6.59,95%CI(4.77,8.41),P < 0.00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骨折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2,95%CI(0.08,0.59),P=0.003;OR=0.18,95%CI(0.07,0.50),P=0.000 8];两组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65,95%CI(-0.27,1.56),P=0.16;MD=-0.60,95%CI(-2.45,1.25),P=0.53];③结果表明与单独应用椎体后凸成形相比,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在提高骨密度值、减少椎体骨折再发率、改善患者远期临床症状、预防骨水泥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后期仍需大量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充足的证据。 ORCID: 0000-0001-8871-3539(李凯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骆华松  彭松明  刘克斌  易洋  陈廖斌 《骨科》2020,11(4):348-35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回顾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成果,并对此进行综述,期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腰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男性患者361例,年龄21~80岁;收集其一般资料,按照血压分为正常血压人群、高血压1级人群、高血压2级人群、高血压3级人群;对其行上中腹部CT平扫,使用定量CT获取腰椎骨密度,按照腰椎BMD测量值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结果 在各年龄人群中,不同骨量组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51~65岁组、66~80岁组中,腰椎骨密度随三酰甘油(TG)的升高而减低(P<0.05)。在51~65岁年龄组中,不同血压等级人群的腰椎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程、SBP、DBP、PP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压分级越高,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BP、TG、BMI最终进入方程。结论 50~65岁男性人群高血压与骨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年龄、SBP及TG是腰椎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腰椎骨密度降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50例初发T2DM患者,通过问诊及查体获取其一般临床资料,采集其空腹血,检测其临床检验指标、骨代谢指标以及血浆PEDF水平,利用双能X线测量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是否降低分为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两组人群一般临床资料、临床检验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血浆PEDF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PEDF水平与腰1~4、股骨颈以及全髋骨密度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线性回归研究腰1~4、股骨颈以及全髋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初发T2DM患者骨量减少组较骨量正常组血浆PEDF水平更低,血浆PEDF水平与腰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正相关,血浆PEDF是初发T2DM患者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EDF可能作为初发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的重要分子发挥作用,其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新因子。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骨代谢、骨密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初步探索免疫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骨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检测SLE患者的骨密度,同日检测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 共纳入92名SLE女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及病程分别为(42.1±14.1)岁、(84.4±73.0)个月。有62.0 %(n=57)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其中44.6 %(n=41)患者为骨量减少,17.4 %(n=16)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后者还包括9.8 %(n=9)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全身骨密度最低值与年龄(r= –0.291,P=0.005)、病程(r=–0.239,P= 0.022)、绝经状态(r= –0.288,P=0.005)及碱性磷酸酶(r= –0.221,P= 0.033)均呈负相关。Logistics分析显示绝经状态(OR=13.0,P<0.001,95% CI 3.43~49.5)、LDL-C(OR =5.74,P=0.002,95% CI 1.93~17.0)及外周血CD4+T细胞(OR =1.08,P = 0.025,95% CI 1.01~1.16)是骨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而年龄(OR=1.12,P<0.001,95% CI 1.06~1.19)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论 SLE患者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可能与其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维生素D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女性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分析评估患者检查效果,观察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 765,P=0. 000)。骨质疏松症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水平与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 05)。结论通过维生素D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且维生素D水平<30 ng/ml者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水平与骨密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能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评估了102例绝经后临床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I-III A期患者术后12个月内腰椎和双侧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患者术后接受芳香酶抑制剂作为辅助治疗且患有骨质疏松症(腰椎或双侧股骨颈BMD,相当于T值分类≤-2. 5)的女性。患者12个月内接受补充钙、维生素D和5 mg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结果腰椎骨密度在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增加了4. 9%和6. 6%。右股骨颈和左股骨颈的BMD分别为3. 3%和4. 1%。在该研究中未观察到低钙血症、颌骨坏死和非创伤性临床骨折。结论本研究表明,接受佐剂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妇女接受一次唑来膦酸治疗后BMD大幅增加,无论其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历史如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合并抑郁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探讨抑郁对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于北京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排除病理性骨折、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依据老年抑郁量表(GDS)将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通过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分析抑郁严重程度(GDS评分)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连续性变量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抑郁组患者BMD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t =5.964、髋部t =2.845,P <0.05)。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血清25(OH)D水平下降(t =3.077,P <0.05),抑郁组血清OC水平低于对照组(t =2.013,P <0.05),而血清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t =2.938,P <0.05),P1N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84,P >0.05)。抑郁严重程度(GDS评分)与BMD(r=-0.456,P <0.05)、25(OH)D(r=-0.546,P <0.05)、OC(r=-0.215,P <0.05)呈负相关,与P1NP(r=-0.115,P>0.05)相关性不显著,与β-CTX(r=0.372,P<0.05)呈正相关。 结论抑郁症患者的骨形成标志物水平降低和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升高,抑郁症是低骨密度和骨折的危险因素。应重视老年抑郁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和25(OH)D的检测,及时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和有效的抗骨吸收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