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多发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近年来采用牵引中给予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的脑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选择脑瘤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选取双侧合谷、曲池和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用HANS穴位刺激仪从麻醉前30 min开始实施TAES至术毕,刺激频率2/100 Hz,强度8~12 mA。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颅内操作6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抽取颈内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ET水平在T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GRP水平在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在T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在T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S100β在T1、T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ES可以调控CGRP/ET,使脑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还可能通过调节IL-6水平而降低其介导的促炎性反应,发挥其神经营养作用等,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调节作用。方法:75例颈性眩晕病人经颅彩色多普勒仪(TCD)检测,根据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为血流加快组和血流减慢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TCD数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流加快组治疗后血流减慢,血流减慢组治疗后血流增加,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参、西洋参人药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被列为上品,至以唐代《药性论》著明:“主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疾弱,补五脏六腑,保中安神……”的作用〔”。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等不明原因的腰背部疼痛,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症状,还没有一种  相似文献   
15.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相似文献   
16.
选择脑瘤择期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I组为常规全麻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Ⅱ组为针麻加常规全麻是氟醚控制性降压组,各21例。通过观察两组于剪脑膜后降压前,降压30min及血压回升稳定后30min的各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组织氧代谢各指标、两组降压前、中、后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的变化,发现血流动力学指标组织氧代谢各指标有所不同,且Ⅱ组呼气末异氰醚浓度低于I组,减少幅度达31%-42%,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药复合麻醉的生理干扰比常规全麻少。  相似文献   
17.
舌下针刺法并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68例脑卒中患者均根据头颅CT或MRI及临床症状确诊。脑出血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8岁;脑梗死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均为意识清醒者。表现为:(1)吞咽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2)饮水呛咳;(3)进半固体食物障碍等。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维持生命体征,活血化瘀,神经细胞营养剂,预防并发症等治疗。针刺治疗方法:采用舌下针刺法,在金津、玉液及其各自旁开0.5~1cm处扇形朝舌根部点刺,深度约2寸,不留针。同时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自愿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在人工流产术中进行电针治疗,B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C组进行非经非穴电针治疗,D组不采取任何止痛措施。观察4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情况;评估术中及术后3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时宫颈松弛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MAP、HR及SPO_2)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中及术后30 min VAS评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宫颈松弛度分级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人流综合征分级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人流综合征分级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均能在人工流产术中发挥镇痛作用,有助于宫颈的扩张,并降低术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是由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的一种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是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给病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重的负担。为了减少并发症及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做好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媒体CAI模拟情境优化教学法在针灸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度24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名.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组采用多媒体CAI模拟情境优化教学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及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病案分析成绩.结果: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媒体CAI模拟情境优化教学法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