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初始受伤3周以后出现的血液及其分解产物在硬脑膜和大脑表面之间积聚,并引起临床症状的颅内血肿[1],是神经系统中的常见疾病,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群,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22.3%患者无明确的外伤史[ 2].起病隐匿的硬膜下占位性病变易误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胆脂瘤亦称表皮样囊肿,是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低,占全脑肿瘤0.5% ~1.8%,好发部位为桥小脑角、鞍旁,也可见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大脑、小脑和脑干[3],而发生于额顶部大脑表面胆脂瘤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病例起病隐匿并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故术前被误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现就该病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P21WAF/CIP1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脑胶质瘤标本41例,并对其表达水平进行评价。结果P21WAF/CIP1表达水平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与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全部受检标本P21WAF/CIP1染色强度无差异。结论胶质瘤组织P21WAF/CIP1表达呈异质性,与胶质瘤分级无相关性,但可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例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早期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早期(发病24h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19例破裂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早期手术病例进行了同顾性分析.按Hunt-Hess分级: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10例,Ⅴ级2例.术前采取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以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并清除颅内血肿.结果 2例由于术后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死亡,5例产生严重功能障碍,其余12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对于Hunt-Hess分级Ⅱ~Ⅳ级的患者,应早期诊断和手术,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根据术中脑组织肿胀的程度,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而Ⅴ级患者手术效果不理想.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涛  许侃 《吉林医学》2010,(34):6218-6219
目的:对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内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进行评估,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结合实际临床操作,总结术中、术后经验,得出术中、术后易犯的错误,加以改正。方法:应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结合尿激酶对颅内基底节区血肿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死亡率、致残率均低于内科保守和传统开颅手术。结论:在基层医院缺乏显微镜条件下使用微创钻孔引流术,避免易犯的错误,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损伤轻微、方便易行、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组织中多种干细胞的混和体,因其具有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可自体移植并且具有多分化潜能等特点,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实验建立了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此进一步验证其诱导成骨及成脂多向分化的潜能。 方法: 实验于2006-08/2007-06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 实验室属吉林大学重点实验室。①实验材料: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 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培养中心提供, 体质量1.0~1.5 kg, 雌雄不限, 实验动物级别为二级, 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实验应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兔股骨、胫骨中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以形态学及细胞表面标志的方法鉴定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利用成骨诱导剂包括0.1 μmol/L的地塞米松、50 mg/L的维生素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和成脂诱导剂含10%FBS的L-DMEM、0.25 μmol/L地塞米松、50 μmol/L吲哚美辛、0.5 mmol/L IBMX、10 mg/L牛胰岛素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 结果:①经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一地表达CD29、CD44,而CD34、CD45均阴性表达。②成骨诱导14 d后细胞不明显,未形成钙结节,21 d后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后大多数细胞的胞质呈棕黑色。③成脂诱导48 h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2周后脂滴数量增加并相互融合,细胞(有)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油红O染色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 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6.
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9例丘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丘脑不同类型胶质瘤影像学表现、全切率不尽相同。病程7d~3.5年,平均3.1月。肿瘤颅内压增高症状最为常见(90%),轻偏瘫56%,不自主运动10%,智力减退或精神症状30%;全组患者肿瘤手术全切率为53%,次全切率为29%,部分切除率为18%;出院时好转、稳定者占79%,恶化及出现新体征者占21%;手术死亡率为0。结论MRI是目前诊断丘脑肿瘤的最好检查方法。肿瘤的病理分类与临床症状、影像特征及手术效果均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浆渗透压测定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渗透压测定在临床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 2 1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入院血浆渗透压测定 ,其中 35例在第 1周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者入院血浆渗透压水平 (30 5 .6 6± 13.4 5mOsm/kg .H2 O)高于存活者 (2 92 .0 1± 9.0 0mOsm/kg·H2 O) ,入院血浆渗透压是影响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7.75 ,95 %CI 3.2 2~ 16 .90 ) ,其水平与脑卒中类型 (出血或缺血 )无关 ,与病变程度有关。动态监测显示血浆渗透压与甘露醇用量有关。结论 血浆渗透压是评价急性脑卒中预后并指导治疗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机及手术技巧。方法 经全脑DSA检查,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实施血管内GDC栓塞治疗。股动脉入路57例,颈动脉入路9例。结果 完全栓塞50例,次全栓塞15例,失败1例。15例患者于栓塞术后半年复查脑血管造影,14例显示瘤腔内无造影剂充盈,另1例动脉瘤腔较原来有所增大,再次栓塞治疗。结论 GDC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有效材料,为外科手术提供了补充。  相似文献   
19.
松果体区脑膜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2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脑膜瘤的手术操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松果体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Poppen入路,Krause入路切除,病人采用左侧3/4俯卧位手术,切除肿瘤后行第三脑室-四叠体池造瘘。结果:肿瘤均获全切,梗阻性脑积水解除,随访1年,复查MRI示肿瘤无复发,脑室恢复正常太小。结论:左侧3/4俯卧位下行Poppen,Krause入路是松果体区脑膜瘤的理想手术方式;肿瘤切除后在显微镜直视下行第三脑室-四叠体池造瘘,可有效治疗因导水管长期受压而闭塞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20.
145例听神经瘤脑干受压分级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压迫脑干程度分级方法。方法本文回顾了145例听神经瘤的影像学检查所见与手术资料,根据术前导水管的改变不同,将肿瘤对脑干的压迫程度由轻到重分为4级,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本组死亡2例。脑干受压程度分级0-Ⅰ级、Ⅱ级、Ⅲ级三组之间的肿瘤大小及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术后中度以上面瘫发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术前影像检查发现听神经瘤对脑干的压迫有一定的规律,重点依据导水管的改变可以量化分级,分级不同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术后中度以上面瘫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