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较为复杂,若治疗不当,可引起动脉瘤或AVM再次出血,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但目前对其了解还不多,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间我科共收治此类病例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9例丘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丘脑不同类型胶质瘤影像学表现、全切率不尽相同。病程7d~3.5年,平均3.1月。肿瘤颅内压增高症状最为常见(90%),轻偏瘫56%,不自主运动10%,智力减退或精神症状30%;全组患者肿瘤手术全切率为53%,次全切率为29%,部分切除率为18%;出院时好转、稳定者占79%,恶化及出现新体征者占21%;手术死亡率为0。结论MRI是目前诊断丘脑肿瘤的最好检查方法。肿瘤的病理分类与临床症状、影像特征及手术效果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组织中多种干细胞的混和体,因其具有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可自体移植并且具有多分化潜能等特点,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实验建立了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此进一步验证其诱导成骨及成脂多向分化的潜能。 方法: 实验于2006-08/2007-06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 实验室属吉林大学重点实验室。①实验材料: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 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培养中心提供, 体质量1.0~1.5 kg, 雌雄不限, 实验动物级别为二级, 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实验应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兔股骨、胫骨中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以形态学及细胞表面标志的方法鉴定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利用成骨诱导剂包括0.1 μmol/L的地塞米松、50 mg/L的维生素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和成脂诱导剂含10%FBS的L-DMEM、0.25 μmol/L地塞米松、50 μmol/L吲哚美辛、0.5 mmol/L IBMX、10 mg/L牛胰岛素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 结果:①经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一地表达CD29、CD44,而CD34、CD45均阴性表达。②成骨诱导14 d后细胞不明显,未形成钙结节,21 d后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后大多数细胞的胞质呈棕黑色。③成脂诱导48 h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2周后脂滴数量增加并相互融合,细胞(有)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油红O染色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 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4.
松果体区脑膜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2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脑膜瘤的手术操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松果体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Poppen入路,Krause入路切除,病人采用左侧3/4俯卧位手术,切除肿瘤后行第三脑室-四叠体池造瘘。结果:肿瘤均获全切,梗阻性脑积水解除,随访1年,复查MRI示肿瘤无复发,脑室恢复正常太小。结论:左侧3/4俯卧位下行Poppen,Krause入路是松果体区脑膜瘤的理想手术方式;肿瘤切除后在显微镜直视下行第三脑室-四叠体池造瘘,可有效治疗因导水管长期受压而闭塞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破裂囊泡形成的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间治疗的此类病例30例,将其分为Ⅰ~Ⅳ4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采用GOS评分判定,各型间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并行DSA复查.结果 Ⅰ型及Ⅱ型的19例中,GOS评分5分18例、4分1例.Ⅲ型7例山,GOS评分5分6例、1分1例.Ⅳ型4例,GOS评分5分2例、1分2例.x2检验见预后:Ⅰ及Ⅱ型>Ⅲ型>Ⅳ型.所有病例随访至半年至1年时行DSA复查,未见动脉瘤再通.结论 伴破裂囊泡形成的颅内动脉瘤病例采用血管内治疗多能获得较好疗效.这其中以Ⅳ型的预后最差,Ⅲ型次之,Ⅰ及Ⅱ型最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应用是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化的有效手段。但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价格昂贵,并且半衰期非常短,很难在体内保持有效的作用浓度。故本实验将其转入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地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达到促进血管生成的目的。 目的:探讨应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为血管化组织工程组织的构建及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设计:观察对比实验。 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3-06/2004-08 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吉林大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二级)完成。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0~5.0 月龄,体质量215~315 kg,雌雄兼用,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均在麻醉状态、无菌条件下完成,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药品及试剂:Ham F12 培养基( GIBCO公司),噻唑蓝(MTT) ( Sigma 公司),pLXSN-KDRp-VEGF165 与pcDNA3.0 载体由本实验室自备, ELISA 检测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公司),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限制性内切酶BamH I、Xho I、HandIII、EcoR I 和标准DNA 分子( Promega 公司) 。 方法:分离、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并鉴定pcDNA3.0-VEGF165 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ELISA 方法检测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MTT 法检测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设单纯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pcDNA3.0 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①重组质粒双酶切和基因测序分析。②ABC-ELISA 法观察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③通过MTT 法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①构建的质粒用Hind III 和Xho I 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同,PCR 和酶切鉴定正确后行测序鉴定,测序结果正确,证明所构建的质粒为pcDNA3.0-VEGF165 重组质粒。②ABC-ELISA 法检测结果表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基因重组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24 h,即有较高水平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蛋白表达,48 及72 h 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③MTT 法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含2%, 4%, 8%, 16%和32%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可成功地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进行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17.
王涛  许侃 《吉林医学》2010,(34):6218-6219
目的:对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内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进行评估,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结合实际临床操作,总结术中、术后经验,得出术中、术后易犯的错误,加以改正。方法:应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结合尿激酶对颅内基底节区血肿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死亡率、致残率均低于内科保守和传统开颅手术。结论:在基层医院缺乏显微镜条件下使用微创钻孔引流术,避免易犯的错误,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损伤轻微、方便易行、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机及手术技巧。方法 经全脑DSA检查,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实施血管内GDC栓塞治疗。股动脉入路57例,颈动脉入路9例。结果 完全栓塞50例,次全栓塞15例,失败1例。15例患者于栓塞术后半年复查脑血管造影,14例显示瘤腔内无造影剂充盈,另1例动脉瘤腔较原来有所增大,再次栓塞治疗。结论 GDC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有效材料,为外科手术提供了补充。  相似文献   
19.
血浆渗透压测定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渗透压测定在临床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 2 1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入院血浆渗透压测定 ,其中 35例在第 1周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者入院血浆渗透压水平 (30 5 .6 6± 13.4 5mOsm/kg .H2 O)高于存活者 (2 92 .0 1± 9.0 0mOsm/kg·H2 O) ,入院血浆渗透压是影响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7.75 ,95 %CI 3.2 2~ 16 .90 ) ,其水平与脑卒中类型 (出血或缺血 )无关 ,与病变程度有关。动态监测显示血浆渗透压与甘露醇用量有关。结论 血浆渗透压是评价急性脑卒中预后并指导治疗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145例听神经瘤脑干受压分级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压迫脑干程度分级方法。方法本文回顾了145例听神经瘤的影像学检查所见与手术资料,根据术前导水管的改变不同,将肿瘤对脑干的压迫程度由轻到重分为4级,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本组死亡2例。脑干受压程度分级0-Ⅰ级、Ⅱ级、Ⅲ级三组之间的肿瘤大小及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术后中度以上面瘫发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术前影像检查发现听神经瘤对脑干的压迫有一定的规律,重点依据导水管的改变可以量化分级,分级不同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术后中度以上面瘫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