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证实我省发生的EHF属于野鼠型为主的经典型出血热;疫区分布具有广泛性,但重疫区又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局限性,有沿水系分布的特征;同时证实有9种动物携带EHF病毒抗原,黑线姬鼠是野外感染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居民区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并证实潜在疫区的存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出我省防治工作的重点及疫情预测的指标,并对尚无病例报告的地区开展预防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探讨流行因素,掌握流行规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观察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的中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微量细胞变性中和试验(MCPENT),分别检测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调查接种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情况。结果:自1994年10月以来的两年中,接种组发病1例(轻型),发病率为9.27/10万;对照组发病问例,发病率为161.98/10万,保护率为94.28%。流行高峰前(1996年10月)、后(1997年3月)新出现荧光抗体阳性4人,均无任何临床表现。结论:该疫苗有良好的中期防病效果;接种人群不存在免疫增强现象。  相似文献   
14.
1990-1995年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1995年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刘红,任次早,俞正楚,何晓琦,罗兆庄1流行特征1.1第四次大流行自1957年EHF在颍上、凤台县水利工地首次发生以来[1],连年均有病例报告,截止1995年,累计病例已...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在安徽省发生的流行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描述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方法证实在我省三种地理区划中流行特征、流行菌群、流行形式,宿主动物种类均不相同,Ⅰ型疫区猪为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要流行菌群,洪水型为主要流行形式;Ⅱ型疫区猪、犬为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要流行菌群,雨水型为主要流行形式;Ⅲ型疫区鼠为主要传染源、黄疸出血群是主要流行菌群,稻田型是主要流行形式。本文探讨了传染源带菌状况,降雨量多少,农事活动的特点及养猪方式等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与钩体病发病的关系,并因地制宜的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在流行性出血热(EHF,以下简称“出血热”)病原分离方面相继获得成功,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报道用从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分离所获的“陈株”,适应到A—549细胞后制作的细胞抗原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全省临床报病的48个市、县及有疑似病人的7个县部分病人进行血清学调查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我国分离的EHF病毒适应A-549细胞制作的抗原片,应用IFAT法对EHF患者病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持续时间作了调查。共调查了123份血清,阳性64份,阳性率52.03%,其中70%以上病人病后4年之内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体,5年以后明显下降,20~22年尚有31.82%,可检出特异性抗体;病后4年之内阳性血清中有40%滴度在1:40以上,高者大于1:640, 5年之后滴度明显下降,此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皖南山区钩体病的流行规律和疫情发展趋势。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血清学 (MAT)、病原学。结果 皖南山区是我省钩体病重疫区 ,病例数占近十年总数 92 .90 % ,且疫情稳定 ,季节明显 ,是典型的稻田型钩体病疫区。从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分离的钩端螺旋体分属 8群 9型 ,鼠肾PCR检测感染率为1 1 .67% (1 4 / 1 2 0 )。黄山区鼠血清学分属 3群 4型 ,并从黑线姬鼠肾中首次分获钩体棉兰型一株。牛血清检测感染率为 3661 .2 9%分属 8群 9型 ,其中赛罗群占 33 .31 4 2 .1 1 %。自然人群MAT总感染率为 2 1 .2 4 %分属 7群 7型 ,其中赛罗群占 42 .70 % ,黄疸出血群仅为 1 9.1 0 %。而 1 992年之前自然人群血清学分属 7群 ,其中黄疸出血群占 2 2 .75 % ,犬和七日热群各占 1 7.96 % ,病人血清检测结果 91 .80 %为黄疸出血群。结论 皖南山区钩体病菌型出现更迭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中的一种(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HFRS由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HV)中的汉坦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病情重、病死率高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当前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国外在分离朝鲜出血热病原方面已获得成功,并提出应用感染黑线姬鼠的肺切片或病毒感染的A_(549)细胞为抗原,均能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IFA)检测朝鲜出血热病原体的抗体。今年我国出血热病原分离亦获得成功。我们使用我国分离所获得的毒株感染黑线姬鼠,以受感染的黑线姬鼠肺组织冰冻切片为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我省疫区出血热防治人员进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测定,证实在部分出血热防治人员的血清中含有低滴度的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提示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现将这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