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U Yingkun;YU Zhengchu;HU Xingqiang  相似文献   
2.
1992年12月作者从一位EHF患者的早产儿脐带血中分离出EHFV,证实EHFV沿母、婴垂直途径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核HFRS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法及其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微量细胞变性中和试验(MCPENT),检测接种者血中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水平;调查接种组与对照组发病情况。结果:以怀宁、广德两县18个村为疫苗观察现场,接种组7499人,对照组7261人,中强反应率为224%(5/223)。3针全程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为63.33%(19/30),荧光抗体阳转率为38.58%(27/70);接种后1年内接种组无发病,对照组发病3例。结论:该疫苗的安全性较好;有一定水平的免疫应答,但防病效果应进一步观察确证。  相似文献   
4.
对TR/PatocI玻凝试验的商榷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杭恒贵,顾莉莉,俞正楚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故常需依赖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血液分离病原体虽可为确诊提供确凿证据,但钩体...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解我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抗体分布的特点及患者抗体动态变化规律,我们对部分人群血清进行了以下研究。 (1)对我省临床报病的市县进行血清学考核;(2)对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3)对不同疫区患者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后遗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是具有多脏器广泛损害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损害严重的是肾脏、右心室、脑垂体前叶及腹膜后组织,大多病理改变是可复的,且不留永久后遗症,但我们在该病的病后随访工作中,曾发现有极少数的患者病后劳动力不能恢复,而表现出无力、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毛发脱落、性机能低下等临床现象,对这种病例做进一步的随访和检查工作,现将一例较为完整的资料整理报告如下。患者张某,男,价岁,已婚,农民。患者于1961年几月息典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有畏寒、高热(有指妄)、昏迷、尿少、尿多情况,曾便血、呕血、…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证实我省发生的EHF属于野鼠型为主的经典型出血热;疫区分布具有广泛性,但重疫区又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局限性,有沿水系分布的特征;同时证实有9种动物携带EHF病毒抗原,黑线姬鼠是野外感染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居民区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并证实潜在疫区的存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出我省防治工作的重点及疫情预测的指标,并对尚无病例报告的地区开展预防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探讨流行因素,掌握流行规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1990-1995年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1995年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刘红,任次早,俞正楚,何晓琦,罗兆庄1流行特征1.1第四次大流行自1957年EHF在颍上、凤台县水利工地首次发生以来[1],连年均有病例报告,截止1995年,累计病例已...  相似文献   
9.
褐家鼠是我省HFRS疫区中室内主要优势鼠种,为查明其在传HFRS中的作用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于1982年9月至1983年1月我们在我省HFRS疫区的7个县中捕捉活鼠529只,用IFAT法检出褐家鼠肺HFRS病毒抗原,阳性者共44只,IF阳性率8.32%。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在安徽省发生的流行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描述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方法证实在我省三种地理区划中流行特征、流行菌群、流行形式,宿主动物种类均不相同,Ⅰ型疫区猪为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要流行菌群,洪水型为主要流行形式;Ⅱ型疫区猪、犬为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要流行菌群,雨水型为主要流行形式;Ⅲ型疫区鼠为主要传染源、黄疸出血群是主要流行菌群,稻田型是主要流行形式。本文探讨了传染源带菌状况,降雨量多少,农事活动的特点及养猪方式等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与钩体病发病的关系,并因地制宜的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