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23篇
  免费   4213篇
  国内免费   1541篇
耳鼻咽喉   233篇
儿科学   506篇
妇产科学   469篇
基础医学   1413篇
口腔科学   683篇
临床医学   16625篇
内科学   3338篇
皮肤病学   443篇
神经病学   1276篇
特种医学   19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5861篇
综合类   21807篇
预防医学   6323篇
眼科学   184篇
药学   11256篇
  184篇
中国医学   10935篇
肿瘤学   1448篇
  2024年   586篇
  2023年   2290篇
  2022年   2537篇
  2021年   3533篇
  2020年   3946篇
  2019年   3820篇
  2018年   1569篇
  2017年   2689篇
  2016年   2616篇
  2015年   2800篇
  2014年   4907篇
  2013年   4419篇
  2012年   5180篇
  2011年   5144篇
  2010年   4588篇
  2009年   4178篇
  2008年   5652篇
  2007年   4886篇
  2006年   3963篇
  2005年   4367篇
  2004年   2534篇
  2003年   2031篇
  2002年   1323篇
  2001年   1049篇
  2000年   775篇
  1999年   698篇
  1998年   522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45篇
  1995年   344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12.
13.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疼痛行为、软骨修复及背根神经节(DRG)中转录激活因子3(ATF-3)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外泌体治疗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外泌体组, 每组18只, 除假手术组外, 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4 mg/50 μl单碘乙酸钠(MIA)建立疼痛模型, 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14天后, 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 外泌体组大鼠注射50 μl外泌体。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7、14天及给药后第7、14、28天对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DRG, 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ATF-3及GAP-43表达情况;并取出相应时间点各组大鼠膝关节, 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软骨修复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 外泌体组在给药后第7天时, 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均明显增加, 直到给药后第28天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G水平ATF-3蛋白表达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关节液炎性因子水平、膝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实验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降低患者关节液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被引入医疗领域,成为疼痛管理的新形式,但目前在我国儿童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较少。本研究从虚拟现实技术的概述、设备种类与使用方式、干预效果3个部分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的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的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的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μg/L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μg/L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的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对老年人发生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5岁以上的健康体检者763名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体格检查和空腹血样检测,根据是否患高胆固醇血症将其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非高胆固醇血症组,应用SPSS 23.0软件中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块分析老年人发生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老年人的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31.85%(243/763)。高胆固醇血症组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水平高于非高胆固醇血症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低于非高胆固醇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TG升高、HDL-C升高、Apo A1升高、TBIL降低、DBIL降低为高胆固醇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显示,TG升高、HDL-C升高、LDL-C升高、Apo A1升高、Apo B升高、TBIL降低、DBIL降低均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P 0.05或P 0.01)。结论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较高,TG升高、HDL-C升高、LDL-C升高、Apo A1升高、Apo B升高、TBIL降低、DBIL降低均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鲜药外敷对肿瘤性溃疡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性溃疡伤口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芦荟外敷,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复方鲜药外敷。观察2组肿瘤性溃疡伤口愈合面的大小、视觉模拟评分(VAS)、恶臭评分、生存期、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伤口愈合面面积、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恶臭评分、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周、2周、3周、5周,观察组QLQ-C30评分均低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鲜药外敷能促进肿瘤性溃疡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疼痛和恶臭,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1]。疼痛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见症状之一,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降低其生存质量。中医将原发性肝癌归属于“肝积”“积聚”“瘕”“臌胀”“黄疸”“肥气”等范畴,将癌性疼痛归属于“胁痛”范畴。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治疗目前多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但该疗法主要着眼于全身治疗,忽视局部方法的应用,治疗后仍有70%的癌症患者因癌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产生恶心、呕吐、便秘及成瘾等不良反应[2]。而中医以扶正固本、破瘀解毒、抑癌止痛为治疗原则,通过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对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治疗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原发肿瘤及淋巴结CT特征建立评分模型预测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RLN-LN)转移风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并清扫RLN-LN的92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RLN-LN转移组(n=37)和非转移组(n=55)。评估术前CT图像,记录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长度、肿瘤厚度、厚度/长度)、RLN-LN大小(淋巴结短径、长径、短径/多平面重建(MPR)最长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评分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评分模型及独立预测因子诊断RLN-LN转移的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拟合度。结果:肿瘤位置、肿瘤长度、RLN-LN短径、短径/MPR最长径是RLN-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诊断RLN-LN转移的AUC分别为0.586、0.705、0.831、0.777。基于以上4个CT特征建立评分模型,评分模型诊断RLN-LN转移的AUC为0.903(95%CI 0.846~0.959),优于各单一CT特征(Z=5.812,P<0.001;Z=2.161,P=0.030;Z=2.929,P=0.003;Z=4.052,P<0.001)。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555,校准曲线提示评分模型预测RLN-LN转移风险与实际转移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CT图像的评分模型有助于食管鳞癌RLN-LN转移状态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