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全程康复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单纯清理组(A组,22例)、单纯康复组(B组,28例)、清理康复组(C组,20例)3组,分别予以关节镜下清理术、膝关节康复治疗和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全程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进行Lysholm评分、McGill疼痛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的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A组较治疗前功能无明显改善,B组较治疗前功能改善,疼痛减轻,C组功能显著改善,疼痛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全程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肯定;保守的康复治疗可暂时缓解疼痛,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也为手术治疗增加了机会;单纯接受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而不坚持术后正规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刘芳  潘惠娟 《护理研究》2007,21(11):3053-3054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最经济实惠的天然婴儿食品,不污染、不变质、温度适宜、经济方便,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多种抗体具有抗病作用,降低婴儿发病率,减少了医药开支,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婴感情,婴儿与母亲频繁的接触,对婴儿的心理健康与智力发育将起到良好的作用,以及有利于婴儿面部肌肉的发育,预防由奶瓶喂养引起的龋齿,此外,还可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及乳癌和卵巢癌的发生。针对剖宫术后母乳喂养率较低的现状,我们对剖宫产术前、术后进行了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具体指导,效果明显。现将我院162例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剖宫产儿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行为训练对双侧海马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单位(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行为训练前、训练7d、14d、21d组;制动前、制动7d、14d、21d组及正常对照组。于造模3d后开始分别给予行为训练或制动,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NR2B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海马及颞叶皮层内均有NR2B的丰富表达,造模后明显下降,给予行为训练后逐渐增高,较制动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促进海马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内NR2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单侧海马梗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虎红联合冷光源诱导的大鼠单侧海马梗死模型,了解梗死后学习记忆功能及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8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及6组不同光敏剂浓度(30、40、50、60、70、80mg/kg)的模型组,不同光敏剂浓度的模型组给予静脉注射虎红,冷光源照射左侧海马CA1区,3d后观察其梗死面积、神经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结果:50mg/kg以上的虎红经冷光源照射,可诱导大鼠海马梗死,且面积恒定,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但大鼠单侧海马梗死后的神经行为学改变不明显。结论:虎红结合冷光源诱导的大鼠单侧海马梗死模型稳定性、重复性好,动物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芪丹通脉片对海马梗死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4-09/12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理疗科实验室完成。选用SD雄性健康成年清洁级大鼠48只。随机将大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丹通脉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②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双侧海马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后光纤插入照射。芪丹通脉片(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桂枝、红花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于术后当日以3.24,1.08,0.36mg/kg的剂量,10mL/kg溶液灌胃7d,1次/d。模型组、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替代等体积灌胃,余同中药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③分别在大鼠术前,术后3,5,7d用Morris水迷宫评价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构改变。④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芪丹通脉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构损伤较模型组轻。②平均逃避潜伏期:术前各组大鼠差异不明显;术后3d,模型组及芪丹通脉各剂量组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证明造模成功,芪丹通脉各剂量组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术后5和7d,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及芪丹通脉片各剂量组明显短于缺血组(P<0.05)。结论:芪丹通脉片能改善海马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对局部脑梗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Harris氏苏木素染色液配制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 ,HE染色是病理研究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中细胞核染色液苏木素染液的配制方法很多 ,但我们在长期实际应用过程中 ,发现这些经典的染色液配方有下列弊端 ,如药液配制步骤复杂、某种试剂用量不合理产生沉淀、易形成氧化膜、染液有效期短等 ,给病理诊断和实验研究带来不便。我们在Harris苏木素染色液原配制方法的基础上 ,对该法进行了改良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Harris氏苏木素染液原配方 苏木素 2 .5g :无水乙醇2 5ml;钾明矾 5 0g ;蒸馏水 5 0 0ml ;氧化汞 1.2 5g ;乙酸 2 0ml。1.2 方法 …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惠娟  宋涛 《武警医学》1998,9(2):67-69
为探讨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引起副作用的影响,我们应用溶血空斑形成(PFC)实验观察了黄芪多糖(APS)250mg,500mg,1000mg/kg口服对环磷酰胺(CY)50mg/kg皮下注射所致实验小鼠免疫低下的作用,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拮抗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分别使溶血空斑计数据高了354.6%,186.6%,138.6%,提示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体液免疫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肿瘤微血管计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反映肿瘤微血管形成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它们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乳腺癌32例,并随访。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vWf和bFGF有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idner法进行微血管计数。通过影响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平均肿瘤微血管计数为36.42。T3+T4与T1+T2相比,肿瘤微血管计数明显增高。肿瘤微血管计数增高对预后有明显影响。bFGF阳性表达率为68.75%,阳性组中肿瘤微血管计数明显增高。bFGF的表达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肿瘤微血管计数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指标,而bFGF在胪瘤形成和肿瘤生长有重要作用但不能作为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肿瘤血管形成 (Tumorangiogenesis)是乳腺癌生长、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 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过程 ,并与人体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采用我院 1988年~ 1998年收治的女性乳腺癌病例 ,收集性别、年龄、手术日期、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辅助治疗、死亡日期、终检日期。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溢性皮炎(SD)患者面部皮肤是否存在菌群失调。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及17例面部SD患者面部皮肤微生物样品,通过DNA提取、宏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SD患者面部皮肤是否存在菌群失调。结果: SD组皮肤细菌相对丰度较健康组减少(t=2.59, P=0.014),主要以痤疮丙酸杆菌减少为主(t=2.69,P=0.012);古生菌(t=2.23, P=0.033)和真菌(t=3.14, P=0.003)含量较健康组升高,病毒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SD组皮肤微生态结构仍以细菌为主(70.3%)。发生菌群失调的SD组样品细菌α-多样性较健康组升高(t=3.14, P=0.011),β-多样性也发生改变(t=5.34, P<0.01)。结论: 脂溢性皮炎患者面部皮肤皮损处存在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